要说这个假期里最引人瞩目的演出,河南南阳举行的迷笛音乐节绝对是其中之一。

众多优秀的乐队、带劲的摇滚乐、热闹的人群......即便是天公不作美,现场的气氛也依然热烈滚烫,让人心潮澎湃。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音乐节即将完美落幕的那天,却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零元购”。

一群“小偷”趁着乐迷准备收拾营帐离开,营地也减少了安保力量时,开始了他们的大肆“搜刮”。

从网络上曝光的物品丢失接龙统计来看,受害者累计起来的财务损失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触目惊心。
手机、电脑、乐器之类的贵重物品自然不必多说,几乎是被洗劫一空,有的队伍甚至直接被偷走了十几万元的物品。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就连一些乐迷的帐篷、拳头粗的电缆、各类纪念品,甚至贴身衣物都被人一扫而光。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这帮胆大包天的小偷到底什么来头?

答案出乎意料,哄抢偷盗的不是别人,正是音乐节举办地附近的村民。

他们之中,有人直接开着三轮车装运营地物品,有的甚至当着乐迷的面,就堂而皇之地将他们的财物揣进自己的口袋。
这哪里是小偷小摸,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抢劫!

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案情,当地立刻成立了专案组全力侦查。
然而,就在公安民警们忙着处理案件,找回失物的时候,网络上的舆论,却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无数关于河南的地域歧视,又如雪片一般席卷了各个网络平台。

很多人一听到案情发生在河南,立刻就联系上了对河南人的刻板印象,明里暗里地讽刺“河南人都是小偷”。

“河南人突破人类道德底线”。
“井盖”、“手表”、“自动拾取”之类的烂梗也是虽迟但到。

还有各种层出不穷的地域黑段子,仿佛黑河南人,成为了一种互联网的“正确”。

尽管我不是河南人,但每次看到这些阴阳怪气的评论和以偏概全地域攻击,我都气不打一处来。

这样的哄抢偷盗事件,难道就只发生在河南吗?

在网上随便一搜,无论哪里举办音乐节这样的大型活动,多多少少都会出现扒窃偷盗的现象。

范围再大一点,2020年江苏盐城货车翻车哄抢猪肉事件,是不是江苏人都是坏人?
去年湖北武汉发生的老人“组团偷南瓜”事件,能证明湖北人也都是坏人?
这样一件件事情列举出来,是不是整个中国,好人都成了稀缺品了?

这些偷窃者,都无一例外地可恨。但他们的坏,跟他们是哪里人有半毛钱的关系吗?

偷盗行为反映的,明明是人性的卑劣,可最后让所有河南人背上黑锅,这既不公平,也不正常。

而且,更让人心痛的,是那些地域歧视的言论不断发酵,导致南阳市许多人的努力反而被人忽视。

从网上的报道和乐迷们的反馈里,你真的能看到整个南阳从市政府到基层,都很重视这次音乐节,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多志愿者和普通市民也都在帮助远道而来的乐迷。

作为小城,他们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办一次业内顶尖的音乐节的机会,想要借着这股流量的东风像淄博那样一鸣惊人,拉动经济,打响城市名片。

可最后,却因为一小撮人的行为,他们一切的努力毁于一旦,还要替小偷们背上骂名,他们的委屈,又有谁能够理解?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能坏了一锅汤。
可现在老鼠屎出现了,为什么挨骂的却是那熬汤的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河南人似乎一直以来都在地域歧视风暴的正中心,他们从来没有赢过一场网络暴力。

不仅仅是这次的南阳,有人曾打趣说,挨骂,已经成了河南人的必修课。

“河南人都是小偷”、“河南人爱偷井盖”的段子和梗图,在互联网上几乎铺天盖地。

之前,还有过网红博主因为公然歧视河南人,被警方训诫罚款的案例。

在这样的环境下,似乎人人都能踩河南人一脚,河南人仿佛就是地域鄙视链的底层。

但其实,河南人的闪光点却总是被忽视。

他们没有赢过一次网络暴力,却也没有输过一次民族大义。

我记得郑州洪灾,地铁5号线那个赤裸上身的大哥,曾声嘶力竭地喊出一句:“让妇女和孩子先走!”

一家三口陷入水坑,路过的大哥却舍命相救。

一群孩子冒着雨,自发走上街头,提醒过往车辆避开深水。

面对灾难,河南人民有着最坚韧的力量、勇气和信念,也有着无微不至的温柔。

我记得疫情期间郑州富士康员工徒步回家事件,在那个寒冷的初冬,他们一路上遇到的不只有寒风,也有温心暖胃的粥,和遮风挡雨的车。

不仅如此,河南的企业,也相当给力。

我记得胖东来,无论汶川地震,武汉疫情,还是河南水灾,他们永远会出现在捐款榜上的前列。
在各种救灾现场,老板于东来甚至常常自己披挂上阵,上山下水,昼夜不停地救人运物资。
除了胖东来,还有牧原、三全、双汇这些老牌企业,每一个都是如此......

无论河南人民,还是河南的企业,无一不显示着这片土地善良质朴的底色。

然而,他们到头来换来的,却总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每当类似的新闻报道出现,很多人就会说,自己对河南人的印象改观了。

我能理解,这句话本身或许没有什么恶意,但我更想说,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公平。

那些对河南人的恶意中伤和诋毁,只需要敲敲键盘就能做到。但被诋毁的河南人,明明没有做错什么,却要用无数次闪光才能换来别人的“改观”。

这本身,就是对河南人的不公平。

河南人的形象,从来不需要什么“改观”。

该被歧视和唾弃的,永远都应该是那些作奸犯科的恶人,和无端“地域黑”的蠢人!

记得白岩松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河南是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

悠悠五千年历史,在河南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这个民族最纯粹的东西:朴实的善良,和锲而不舍的担当。

她用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十分之一的人口。
她在全国救济贫困的各种项目上,始终名列前茅。

她用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向我们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丽和厚重,和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坚守。

作为农业大省,作为乡土气息浓厚的地区,她确实不够洋气,甚至还有点老土。

但正是这样的一个省份,这样的一群人,却愿意为整个国家和人民不求回报地付出。

我们之所以能够挺起脊梁,拥有对抗纷扰的世界的勇气,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在为我们托底。

虽然,河南人习惯了被误解,习惯了低调,习惯了隐忍。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该承受无端的指责和嘲笑。

就算我们不赞美,至少不该往他们身上插刀。

每个地方都会让一些不好的人给抹黑,但我们不能就此否定一个地区的所有人。

可以善意玩笑玩梗,但是也请别恶意哗众取宠。

河南不应该被污名化和妖魔化,我们也不应该自私狭隘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千年前,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写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一千多年转瞬即逝,可河南人的质朴、善良、隐忍,却仍旧留存于这片热土之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忘了热搜上那些地域黑的段子吧,无视掉网上的那些谩骂、攻击和嘲讽吧。

南阳永远值得三顾,而河南,也永远值得我们为之加油喝彩。

参考资料:
微博:@新浪热点 @迷笛 @梧桐Video @红星新闻 @新浪新闻 @头条新闻 @黑兔belial
抖音:@果然视频 @九派新闻 @大象新闻
知乎:@滕尊
微信公众号:@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疫情期间,河南人打响了一场翻身仗》
PS. 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