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千里的群山被焦土覆盖,松骨峰上匍匐着被血泥包裹的志愿军战士,腊月寒冬,北风凌厉,只有松骨峰的热血在蛰伏,他们正在等待时机沸腾。

“还有活着的吗!举手!”高亢悲壮的吼声响起,原本与松骨峰几乎融为一体的战士们突然惊起,一个、两个、三个……纷纷举起了手!
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联合国安理会上,伍修权将军也举起了手——

一个镜头,一句台词,两次举手,前线的志愿军是打不溃冲不散的铁血战士,大洋彼岸的外交团队也是誓死不退的战士,精妙的镜头语言静静地诉说着他们的同一理想:
为了新中国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四万万同胞的安定生活,为了中华大地亟需重建的土地。
“誓死不退!”
“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

姑娘被这一镜头语言折服,两条叙事线巧妙地串联在一起——
前线是志愿军们在群山之间奔波,弹片与雪花齐飞,志愿军们无畏牺牲,冲锋陷阵,视觉震撼扑面而来。

而另一条线上的“战争”则是来自心灵的震撼,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来到联合国安理会,意义非同凡响。
伍修权将军叮嘱唐笙女士,桌签上的名字不能出一点差错。
它不是简单的桌签,而是中华民族结束了百年屈辱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

这是国庆档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的经典一幕,理想主义的光辉在73年后的今天再度闪耀。
1950年,新中国1岁了,但它的成长之路却异常艰难。
国内刚刚结束了解放战争,亟需重建;国外强敌挑衅,从东北到台湾,有一双鹰眼正在偷窥。
这场仗,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关乎新中国和四万万同胞生死的问题。
《志愿军:雄兵出击》的开场着实惊艳了姑娘,它没有直切更惊心动魄的战场来吸引视线,而是迂回到战争发生前的历史背景,让我们明白了一件事——
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什么而打。
“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

一句气定若闲又饱含悲壮的话,便是志愿军奔赴前线的理由,打和平之战,打立国之战。
战争不是儿戏,它是用一个又一个的未竟之志铺起来的,这里面有大豪情,也有大悲情。
夜渡大同江,志愿军战士们直接脱掉棉毛裤,光腿渡江,寒冬腊月也消减不了一分豪情。

三所里阻击战,志愿军战士先于敌人五分钟到达,使尽千般手段也不能放过一辆坦克——

松骨峰战斗,3连全体战士誓死不退,凭借战术和血肉之躯抵住了美军的一次次冲锋——

三个画面,三个战场,都是三年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凝练精华,场面宏大,每一个画面都在诉说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但无情战争之下的有情更动人。
新兵蛋子杨三弟第一次上战场,亲眼看着同志在身边牺牲,内心陷入了极大的悲伤,此时仍是同志帮他走出阴影。

志愿军第38军军长梁兴初,未按时抵达熙川,在遭到批评的时候,他说,自己只是想少点牺牲,好不容易解放了,希望战士们能多过点好日子。

集体与个体的命运在时代的浪潮中交织迭起。无论是松骨峰上誓死不退的战士,还是个人流淌出的情绪,都是73年前的理想主义光辉。
生命与私欲,在为国为民的理想面前,都是身外之物。

《志愿军:雄兵出击》所展现出来的理想主义更真实。
片中曾多次暗示中美双方的实力差距,归国科学家吴本正拿出数据告诉大家,这场仗,很难赢。
但现实却是这场战争必须打,因为只有这样,中国人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根本逻辑,惨烈的现实摆在眼前,只能往前走,不能后退。
理想主义式的冲锋不是莽撞无畏,也不是只凭一腔热血,而是直面现实的勇气。这远比英雄情怀动人。
怀揣着狂热又冷静的理想主义,志愿军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魏巍诗曰:最可爱的人。

如今距离抗美援朝已有73年,他们的理想主义化为了现实,和平守住了,安定生活来了。
新中国踏过泥丸走过沼泽,来到了新的时代,一切已然今非昔比。
在电影中,伍修权将军掷地有声地说:
“1950年,毕竟不是1895年,时代不同,情况变了。”

这句话又何尝不是现在呢?
“现在不是1950年,是2023年,时代变了!”
73年对于一个现代国家的成长来说,很短,但理想总是在创造奇迹,从建国之初走到现在,新中国弯道超车,越过了好几个时代。
这是从未有过的奇迹,这是远远胜过言语之辩的事实,现实这一幕,仿佛重现电影中志愿军们战争胜利——明知前方多磨难,但毅然向前,不曾回头。
我们说73年太短,理想主义仍在传承,可也有人说73年太长,长到理想主义过时了。
理想主义过时了吗?
姑娘的回答是否定。
放眼神州大地,它已经走过了百年屈辱,重新迈上了复兴的道路,此时此刻的杭州亚运会便是最好的见证。
运动健儿在赛场拼搏,为国为民争光的精神,不正是志愿军们理想主义的延续吗?

国家和平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国与民共襄盛举,这也正是73年前志愿军战士们为之奋斗的未来。
73年前,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身前是无情的战场,身后是刚从苦难中挣脱的祖国和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让世界看见了新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
在万丈豪情与无限悲情中,凝练出的便是令人崇敬的理想主义。
而最纯粹的理想主义必然会落地现实,如今,这部电影在国庆放映,恰是理想主义跨越了73年仍然熠熠生辉的写照。
在电影里,我们感受志愿军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实里,我们享受他们用一切换来的和平。
国庆观影,正是一种时空和精神上的穿越连接——
志愿军当初为了我们的今日而献出一切;我们如今在他们创造的和平环境下,传承前辈意志,为祖国创造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这既是当代青年的双向奔赴,也是理想主义的延续。
理想主义从未褪色,它早已融化为精神,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肉里。
* 作者:捡书姑娘,本文系捡书姑娘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捡书姑娘(ID:jianshu126),遇见更好的自己。每晚九点半,陪万千女性,向上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