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夏天是属于孩子们的季节。结束了紧张的校园学习,将旺盛的精力在大自然中、在与伙伴的嬉戏中尽情释放,多么令人愉快!那茵茵绿草、缕缕荷香、阵阵蝉鸣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奏出一曲美妙的夏日赞歌。
与表妹过夏天
北京汇文中学初三(9)班 赵慕辰
我对夏日的回忆多半来自于暑假在姥姥家的生活。姥姥家在乡下,比起城市的喧嚣,乡下的生活多了一份静谧,却也不乏蛙叫虫鸣的热闹。每每回忆起,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和表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晴空的骄阳分外刺眼,阳光穿透绿荫斜射在我和表妹身上,留下两个小影子。记忆深处,年幼的表妹总是戴着顶黄色的小帽子,提着一个小水桶,跟在我身后。我不时牵起她软乎乎的小手,往屋后的小溪走去。
小溪里的水浅而清澈,阳光洒在水底的鹅卵石上,留下淡淡的光晕。我和表妹一人拿一个小抄子,紧盯着小溪里的游鱼,蠢蠢欲动。表妹一脸兴奋,嘴唇微抿,鼓起的脸颊被晒得红扑扑的,像一只刚蒸出锅的小团子。“小团子”有些心急,挥舞着小抄子,左捞一下,右捞一下,没有成功,索性把抄子一丢,伸出小手去抓了。我不禁发笑,却不小心踩进刚到脚腕的溪水里,弄得鞋袜湿漉漉地裹在脚上,很是不爽。于是我干脆脱掉鞋袜,光脚趟进溪水里,表妹见罢也下水来。隐约间,我感觉一只温热的小脚踩在我的脚上,两人不约而同突然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方才捞鱼的事情也被抛在脑后,成了踩水的游戏。水花四处飞溅,落在蜻蜓的翅膀上,落在溪边的野花上,落在我们两人的发丝间,好似点缀其上的水钻,分外晶莹。      
不经意间,骄阳已经落下,只留下一抹倔强的余晖渲染着田野。夏蝉还在孜孜不倦地叫着,我们俩却没了力气,坐在房前的石阶上,舔着美味的奶油冰棍。甜甜的奶油融化在口中,也溶解了夏日的燥热。冰棍化得很快,我们不得不由舔改为嘬又转为咬,最后只剩下冰棍棍儿和一圈“奶油胡子”。直到回家后,我们还在回味着唇齿间意犹未尽的冰凉与甜蜜。
仲夏夜最热闹,虫鸣蛙叫,当然也避免不了蚊子的侵扰。早早躺在床上的我和表妹却对这吵闹浑然不觉,大自然和谐的声音里冗杂着我们睡前的闲聊,也不知是谁先进入了梦乡,最后只剩下两人均匀的呼吸声。      
夏日里和表妹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好似一首欢歌,被我存储在了记忆里,我不记得有多少个夏天是这样度过的。如今,表妹出落得越发亭亭玉立,记忆中的那只“小团子”也永远驻足在我盛夏的记忆里。我不确定过去的美好会不会被遗忘,可我知道,未来有更多的精彩等待我们去开启。
指导教师 田宁 
暑日观荷
一七一中学初一(6)班 刘予馨
春天的脚步已悄然远去,夏天循着乡村小径的石板路,一下子来了,来得轰轰烈烈,铺天盖地。
暑假里,我离开了大城市,来到了乡下。这里蝉鸣盈耳,柳绿绕眼。看,夏日的魔法棒,点醒了一池荷花。她们有的把门关紧,自己藏在其中;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有的花瓣全部绽开,把自己的美毫无保留地献给世人。她们无一例外,全穿着可爱的淡粉色裙子,在翠绿色荷叶的衬托下,显得娇艳欲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相信,周敦颐将全部深情都赋予了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绿的大叶子,嫩绿的小叶子,层层叠叠,挤挤挨挨,看上去,竟像翠色群山,“层峦叠嶂”的叶子之上,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俏生生又羞答答,朝每一个人展露微笑。她们是在歌颂大自然,还是在与鱼儿逗乐?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清凉的风中夹杂着一丝香气,不似玫瑰馥郁,不似幽兰芬芳,但却甜丝丝的,钻入你每一个毛孔,诱惑你,向她走去。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只蜻蜓,用透明的翅轻抚那粉白的花瓣,用口器吮吸晶莹的露珠。它是否感到了荷花的善意,是否为她的美而陶醉?荷花却只是沉默,含着浅笑,任鱼儿游动,任蜻蜓飞舞,任阳光流转。
夏荷,真是大自然的尤物!美得不可方物,美得无法言说。平日里的快节奏,让我们忽略了身边的美景。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荷塘,绽放着美丽。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季夏日,璀璨如火。
指导教师 刘丹丹
凝望浅夏
文汇中学初二(13)班 文章然
时光煮雨,岁月缝花,当明媚的阳光亲切地笼罩大地,携绿的暖风温柔地拥抱每个生命,浅夏的神韵便在大地上铺展开来了。
清晨,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太阳刚刚苏醒,东边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霞光。柔和的晨曦洒落在青翠葱茏的树叶之上,微风轻拂,枝叶写意般地跃动,完美地勾勒出一幅浅夏晨光图。
正午,树叶绿得逼人眼,每根婀娜多姿的枝条,都散发着靓丽而成熟的韵味。虫鸣演绎着旺盛的生命,彻底打破了尘封已久的寂静。翩翩起舞的蝴蝶,展示着新生的活力。大朵大朵的鲜花欣欣然舒展开来,一架蔷薇满院香,一树石榴红艳艳,一池小荷秀头角,它们都美得那样动人。
黄昏,临窗远眺,宝蓝色的天空随着夕阳的晕染,变成了浅浅的玫红色,让人觉得暖融融的。棉花糖似的云朵在夕阳的注视下羞红了脸。浅夏的落日是凝重、温柔而美丽的。
夜晚,散步途中,感受着清风掠过发梢的舒爽。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小河上,与河水交融,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画。垂柳在清风和明月的抚摸下,轻轻摆动长长的秀发,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繁星镶嵌在婆娑的树影中,好像是会发光的果实。阵阵花香沁人心脾,漫步月色花香中,身心无比惬意。
从早到晚,我凝望浅夏的世界,欣赏浅夏的风采。夏日的葳蕤茂盛超越春的萌发,既有向阳而生的朝气,又有浓而不烈的热情。浅夏茵茵,静享美好蓬勃;浅夏悠悠,品味万物风华。我爱这迷人的浅夏。
指导教师 孙静 
夏天的风
北京育英学校初二(2)班 关诗梦
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夏天,爸爸妈妈把我送到爷爷奶奶家住。那是东北的一个小村庄,没有高楼大厦,只有低矮的平房,一派“莫笑农家腊酒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淳朴景象。
第一天傍晚,天边挂着一抹红晕,几朵白里透着橘色的云飘在天空,衬着夕阳,令人看着很舒服。但离开了爸爸妈妈,我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太阳下山后,漆黑寂静的空气像要把我吞没,我望向奶奶,她让我上床睡觉。“奶奶,我睡不着,想爸爸妈妈了。”
“没事,他们过几天就回来了。”奶奶一边轻声回答,一边用扇子给我扇风。那是一把大蒲扇,扇出的风十分清凉。她一直扇,速度很慢很均匀。蝉鸣在窗外响起,好像夏日独特的催眠曲,我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爷爷奶奶起得早,我也跟着起。吃完早饭,奶奶带来了一个小姑娘,让我和她一起玩儿。那个小姑娘比我大几岁,我叫她姐姐。麻花辫,碎花裙,齐刘海儿,笑起来好像明朗的太阳,她人也是如此。我认生,躲在奶奶身后,她就主动过来牵我的手,是那样的热情!她带我走到大路上,这里人少车也少,空气清新,蓝天白云。
“姐……姐姐,”我有些紧张地问,“我们要去哪里?”“带你去玩儿啊!”她的笑如夏花般灿烂。说完,她递给我一个小瓶子,带我来到奶奶家的后院。太阳照在玉米叶的露珠上,折射出耀眼的七色光,甚是好看。
“你瞧,好看吧?”她问。“好看!”“你可以把它接到瓶子里,收集起来。”说着,她用瓶子压在玉米叶上,那露珠便顺着弯曲的叶子滑下来,落进瓶子里。我也照着做,和她一起玩儿瓶子接露珠的游戏,一直玩儿到正午,不亦乐乎。后来,她又带我到路边,那里种着橘色的花,花蕊可以摘下来,里面的蜜很甜很好吃。我们还一起看了马,喂了鸡。
至今,我仍很怀念那个夏天,怀念那里的人们。我把思念告诉风,当它吹向那里时,他们会听到的吧……
指导教师 车淑芳 
蝉声阵阵
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三(4)班 潘莀祥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夏天到了,小小歌唱家蝉开始趴在树上演唱夏日奏鸣曲。它们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唱着美好的乐章,我对它们十分好奇。
我最喜欢和爸爸在夏天的晚上打着手电观察蝉。通常,蝉在地下蛰伏几年,然后破土而出,爬到树上。夏日的晚上,蝉会从土里钻出来,伸展腿脚,慢悠悠地散步,非常有趣。
我还喜欢收集蝉的外壳,也就是蝉蜕。它是一味中药,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猴的头和四肢就是用蝉蜕做的。据说,最早的时候,做毛猴使用四种中药材:辛夷、蝉蜕、木通和白及,现在则只使用辛夷、蝉蜕两种材料就可以制作。辛夷是玉兰花干燥的花蕾,需要在春天采集;蝉蜕则需要在盛夏收集。这两味药材要经过春天和夏天两个季节才能收集齐,很不容易。我亲手做过毛猴:用蝉蜕的嘴当毛猴的头,用蝉蜕的腿制作毛猴的胳膊和腿脚。蝉蜕很小,需要手指用力捏住,轻轻地与辛夷粘在一起。这样,蝉蜕就可以变身为各种姿态的毛猴啦!
不仅如此,妈妈告诉我,中国的蝉文化由来已久。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所以把它视为品行高洁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很多咏蝉的诗,在文人墨客笔下,有“清风半夜鸣蝉”的闲适惬意,也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悲愤不平,正如吴均笔下所描绘的“蝉则千转不穷”。
万物有灵且美,这千转不穷的曲调让夏天更加生动。蝉声阵阵,我们听到了夏天的美好,也听到了历史的回响。
指导教师 杨新  
我读名著 
这里有快乐的味道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中关村一小三(11)班 朱紫姚
每当我吃完晚饭趴在窗台上,眺望浩瀚的星空,我就幻想自己是那个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黑柳彻子的代表作。书中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一段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好学又懂事的好孩子,并在此奠定了她一生的性格品质。
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是巴学园的课程安排。通常,学校都是按课程表来上课的。可是巴学园只在上午安排课程,下午的时间就由学生们做主,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学自己喜欢的课程。这使得上午的上课效率很高,因为大家都盼望着赶紧学完,下午就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了。我原本以为下午教室里会很吵,但其实很安静,因为学生们都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之中,不会走神,也不会交头接耳。这样的课程安排真是一举两得。
巴学园还有一点很有意思,那就是学生们的午餐!我们现在的午餐要么在学校吃,要么回家吃。但是巴学园的同学们,都是从家里带饭到学校吃。小林校长有个很有趣的要求,那就是要求同学们带的午餐必须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是不是听起来就很有趣?“山的味道”,包括来自大山的蔬菜、肉等,但并不严格,只要是生长在陆地上的,都可归入其中。“海的味道”指的是鱼、海带等出自大海的食物。这样学生们在保持营养均衡的同时,还可以学到什么是海里的东西,什么是山里的东西,并且经常有令人吃惊的发现。
除此之外,书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令我对巴学园的学习生活心驰神往。我很喜欢古灵精怪的小豆豆,也喜欢和蔼可亲的小林校长和小豆豆的妈妈,更喜欢充满欢声笑语的巴学园,因为这里有与众不同的快乐的味道。
近期征文内容:
有缘再相见
又是一年毕业季,还记得与老师、同学初次相见时的情景吗?还记得那些像夏花一样绚烂的日子吗?离别虽然是遗憾的,但也意味着崭新的开始。欢迎来稿分享你的毕业心情。
截止日期:2023年7月7日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知名作家所著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3年6月
编辑:张品秋
供图:视觉中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