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全文3000字】
前言:
本来想写四·一二政变的,写为什么中国红色第一人蒋介石会背叛革命。
但写四·一二政变,就不得不先去写蒋介石的早年经历。通过了解蒋介石的性格和早年经历,才能了解蒋为何发动政变。
有人说蒋介石是个投机主义者,哪边强就投向哪一边,我却觉得蒋其实是个在大局观上没有主见的莽夫。
蒋介石一生都信奉强者为尊,一生都在试图追随他认为的最强者。他没有自己的主见,所以他必须有个大哥告诉他要做什么。
陈其美、孙中山、江浙财阀、英美势力,就是蒋一个又一个的大哥。
1.谈起蒋介石,有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人——陈其美,影响蒋介石三观形成的大哥。
2.没脑子的忠心青年蒋介石,大哥干啥,他就干啥。
3.认为“力不如人万事休息”的蒋介石,一生都在寻找和追随他认为的最强者。
Part.1
说起蒋介石,有个人无论如何都绕不开,那就是蒋介石的结拜大哥陈其美。蒋介石的处事风格,很多都类似于陈其美。
陈其美,中国民主革命者,浙江湖州吴兴人,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前身)元老,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迷弟兼左膀右臂,孙让他干嘛,他就干嘛。
陈其美是一个非常难以盖棺定论的人,他既是流氓头子,又是个能力强悍的坚定革命者。
前一篇文章《历史丨百年烂党国民党,是怎么在娘胎里就先天不足的···》我们说到过,同盟会成立后的两年里,正事没干几件,光撕逼争权了。那种情况下,在上海毫无根基的陈其美,居然以一己之力打开了局面,让同盟会的革命事业从空言渐进于实行,“党势为之一振”。
陈其美在上海结交青帮作为羽翼,成为青帮在上海的头领,出入于酒楼、茶馆、戏院、澡堂等地,以掩护革命活动。
吸收大批江浙资本家如虞洽卿(这个名字下一篇还会再见)、王一亭、沈缦云等加入中国同盟会,又通过他们结交了李平书、朱葆三等商界文人、社会名流,推动他们赞助革命。从而掌握了商会、商团武装等,使中国同盟会在上海有了比较扎实的社会基础。
随后的辛亥革命中,在陈其美的指挥下,革命军底定东南,先后光复上海、苏州、杭州、镇江、南京。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陈其美,辛亥革命恐怕很难成功。正如孙中山评价陈其美:“东南半壁,君实锁钥”。
而另一方面,陈其美颇具流氓气息,做事不择手段,曾诱杀、暗杀与自己和孙中山有矛盾的革命者。
陈的私生活也相当地糜烂,经常出入酒楼、戏院和妓院,痛饮狂歌、花天酒地、猎艳寻欢,以至于被人称为“杨梅都督”。
实在难以分辨,他究竟是喜欢这样的生活,还是以这样的状态掩人耳目来完成革命大业。
Part.2
陈其美究竟是怎么想的,我们不管,来看看他的小弟蒋介石。
1906年,蒋介石留学日本,在日本遇到大哥陈其美,并与陈其美、黄郛结拜为兄弟。此后一直到1916年陈其美被刺杀,蒋介石从19岁到29岁几乎与大哥陈其美形影不离,大哥干啥他干啥。
这里不得不提一嘴蒋介石在日本留学前后的经历。
1902年,蒋介石参加科举,考童生考不上。随后,科举废除,无财无势的蒋介石,既无法步入仕途,又无力远赴欧美求学,只能就近到日本学军,寻找未来的发展。
1906年春,蒋介石到达日本。可他事先完全没有了解过任何情况,不知道在日本留学学习军事,是需要清政府保送的。结果不能入学,只好补习了半年日语后回国。
1907年夏,蒋介石运气不错,赶上了好时机。考上了很水的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再由学堂保送进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炮科。
这个振武学校吧,主要教日语和基础学科(语数英啥的),剩下1/3的课程才是军事学科。
蒋介石的学习成绩如何?同届总计62名毕业生中,成绩最高者96分,最低者60分,蒋介石得68分,排55位。
毕业后,蒋介石等16名中国学兵进入日本野炮兵第19联队学习,初为二等兵。到1911年10月,其他15人均晋升为军曹,独蒋一人仅晋升为一等兵。
所以日后蒋介石为啥总在军事上瞎指挥?因为他真的不会啊···
从蒋介石的求学经历,完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没什脑子且不善于学习的人,就一股子莽劲,想到啥就干啥。
蒋介石这学习能力和态度,估计在日本学校和军队里,没少被精神注入棒注入精神。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其美找小弟蒋介石回去帮忙,蒋介石直接当逃兵回国了。 
没什么脑子的小弟,自然是大哥陈其美干啥,他干啥。大哥闹革命加入同盟会,蒋介石也闹革命加入同盟会。
大哥要光复浙江,蒋介石就听令率领先锋队去打杭州。
大哥当了沪军都督,蒋介石就成了沪军第五团团长。
大哥想干掉碍事的政敌陶成章,蒋介石就出面策划,找人暗杀了陶成章。
大哥参与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 ,蒋介石也参与二次革命。

大哥加入孙中山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国民党的又一个前身),蒋介石也加入中华革命党。
在与大哥形影不离的几年里,没脑子的蒋介石,完全模仿大哥陈其美的处事方式。
忠心耿耿,但也喜欢吃喝嫖赌,做事不择手段,行事风格颇有黑帮风范,没事就找人拜把子。
可蒋介石又与陈其美不同。陈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有主见、有谋略、能团结人。小迷弟蒋介石则完全看不出他有自己的想法,就知道一个“忠”字。
1916年,由于陈其美拒不接受袁世凯的笼络,并积极反袁,被袁世凯派人诱杀,搞诱杀的陈其美被人诱杀了,也是讽刺。
蒋介石冒着巨大的风险给陈其美收尸,并痛哭流涕。
蒋介石非常看重自己与大哥陈其美的友谊,日后陈其美的挚友张群、黄郛、邵元冲、吴忠信等人后来均成为蒋氏政权的中坚力量,陈其美的侄子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更是位高权重。
Part.3
大哥陈其美没了,好在还有大哥的大哥孙中山。孙中山对陈其美的死是痛心疾首,认为陈其美之死是“失我长城”。
也不知道是不是孙中山把对陈其美的感情,映射到了小弟蒋介石身上,孙对蒋很宠幸,1917年带着蒋南下去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了。
【蒋介石与孙中山】
但蒋介石属于江浙派系,受到粤军排挤,不满的蒋介石回到上海跟青帮杜月笙、黄金荣,江浙商人张静江等人一起做做生意,混混日子。
期间,孙中山几次电报招蒋介石前去协助。没了大哥陈其美的蒋介石,像只无头苍蝇,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干啥。
1921年,孙中山希望以广东为根基,发动北伐,统一中国。蒋介石此时正在给去世的母亲守孝,孙再次电召蒋介石“墨絰从公,来粤助战”,蒋动身前往广东。
【墨絰:黑色丧服。孙的意思是让蒋以国事为重。】
1922年,认为应建立联合政府的粤军领袖陈炯明与认为应北伐统一中国的孙中山,彻底决裂。陈炯明炮击总统府,逼得孙中山登上永丰舰避难55天。
得知消息的蒋介石随即辗转数日登上永丰舰护卫孙中山40多天。
许多人认为蒋介石早年参加革命是投机行为,登上永丰舰护卫孙中山是更大的投机,成功骗取了孙中山的信任和器重。
但从蒋介石早年的经历来看,他绝对不具备投机的智商。
一个不做任何了解,到了日本才知道上军校要清政府保送的人,你说他有投机智商?我看他连基本智商都堪忧,他的所有智商都点在政斗上了。
他参加革命完全是因为大哥陈其美。他护卫孙中山则完全是因为孙是陈的大哥,陈极其信服孙中山,蒋不过是继承了大哥的遗志。
至于他为什么那么信服陈其美,从他1907年20岁时写的一首打油诗中大概能看出点端倪:“杀气腾腾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凯在封侯。”
前面说了蒋介石年轻时是个没什么脑子的莽夫,优点是忠心。
莽夫自然是信奉“力不如人万事休”,力强者为尊,而陈其美估计是蒋介石当时能接触到的、愿意与蒋交往的最强者。事后来看也确实如此。
之后蒋无论是跟随孙中山,还是践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再倒向江浙财阀、投靠英美,其本质都是在追随他能接触到的、当时的最强者。
至于蒋追随强者的根本原因,我猜他自己也知道他没脑子(大局观),他自己只会一股子莽劲去做。所以他自己找不到方向,他必须有个强者大哥,告诉他要干什么,怎么干。日后当毛成长为强者时,蒋试图模仿毛的微操、土改,也正是如此。
所以啊,如果说蒋介石参加革命、护卫孙中山是投机行为,那还真是抬举他了。他只不过是在跟随和保护他认为的最强者大哥。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又没大哥了,再次成了无头苍蝇,完全不知道要干啥,应该干啥。只是继承孙中山遗志,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但当看到共产党隐隐有取代国民党的势头时,他又想保存他大哥陈其美和大哥的大哥孙中山的政治遗产。
加上陈其美的朋友、江浙财阀(背后是英美)的代表虞洽卿带着比苏联更多的援助来游说蒋介石,蒋介石无论从感情上考虑,还是实力上考虑都无可避免地倒向了江浙财阀。
结语
本篇内容大致介绍了蒋介石的性格和早年经历,我们大致了解了蒋介石是个怎么样的人。
下一篇我将以蒋介石为引子,写国共两党是怎么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亲密无间发展到四·一二政变兄弟反目、兵戎相见的。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