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坚如磐石》里出场的企业家们,全部是坏人。
要么是黑社会,要么搞爆炸,要么是腐败分子的白手套。
作为一部反黑题材的电影,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却让人联想到一个经典问题:
“你有多久没有在影视剧中,看到企业家作为一个好人形象出场了?”
年初,《狂飙》大火的时候,俞敏洪说,他希望影视剧里,企业家不要都是坏人,而是能承担一些正面角色。
我认真地想了想过去几年在影视剧里看到的企业家形象,一时间竟然只想到一个人:高启强。
超级英雄里的钢铁侠、蝙蝠侠这些人当然也是亿万富豪,但他们的工作,类似于警察,已经与企业家职能无关了。
而在各种犯罪故事里,企业家们往往都是大反派,他们阴险狡诈、玩弄女性、腐蚀官员、豢养杀手、表里不一,当然,最终会被代表正义的主人公消灭,身败名裂。
早在1950年代,经济学家米塞斯就分析过这种流行的故事模式:一个坏人凭借种种阴谋诡计成为了暴发户,他受人尊敬,道貌岸然。然而这些犯罪活动却一直被精心掩盖着,直到聪明的侦探通过蛛丝马迹,揭穿了真相,将坏人绳之以法。所有观众都感到大快人心,原来我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道德高尚;富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作恶多端。
为什么影视剧和各种犯罪小说里的企业家大多是坏人?
因为这些作品都是由知识分子和文化人撰写的。文化圈历来有反市场、反商业的传统。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到韩非子,无一不表现出对商人群体的厌恶与鄙视。柏拉图认为商业是肮脏可耻的,韩非子则认为商人是国家的蛀虫。
现代知识分子们继承了这种仇富、仇商的文化传统,正如经济学家德丽·N.麦克洛斯基在《企业家的尊严》一书中所说的:知识阶层一直质疑企业家并反复攻击,每一次攻击都表现得像是面对强权勇敢的说出真相、像是在发表大胆的新见解(其实是陈词滥调)。
充满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始终要为他们眼中腐朽堕落的现实世界找到替罪羊,两百年来,这一替罪羊就是企业家。
张维迎在《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分析说:“人类普遍具有的一个心理特征是,自己的不幸都是别人造成的,自己没有责任。这个‘别人’,就是自己不幸的‘替罪羊’。替罪羊必须是少数人群,因为把特定的少数人作为替罪羊,容易集中火力,博得大众的同情和支持。比如,希特勒就把犹太人作为德国所有不幸的替罪羊。在任何社会,富人总是少数,所以富人容易变成贫穷的替罪羊:我之所以穷,是因为那些有钱的老板(企业家)把钱赚了。”
另一位经济学托马斯·索维尔则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中指出,知识分子们热衷于虚构富人们掠夺社会财富的故事图景,却拒绝回答财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他们热衷于渲染贫富差距,却对企业家、商人群体对经济的贡献闭口不谈。
影视剧和犯罪小说里,企业家们制造阴谋,玩弄市场,用武力消灭揭露真相的好人。他们渐渐取代了传统电影里的大反派类型——黑帮老大、毒贩等等。
这种故事模式迎合了人们对财富的嫉妒、对富人的仇恨、对市场的反感,所以大行其道。
当然,这类故事模式的构建也有情节的需要。大反派、大恶人的角色需要具备强大的实力,观众们已经厌倦了黑帮老大和毒品贩子,那么,也只有让企业家们担当这一“重任”了。你总不能老把大恶人设计成普通白领、蓝领吧?更不能违背政治正确,动辄让黑人、变性人等等来充当大反派。
但这种流行的故事模式自有其弊端。如果孩子们看这样的故事中长大,青少年被这样的文化塑造,大众被这样的作品影响,他们会形成什么样的观念?会怎么看企业家?怎么看待商业?
当然,企业家也并不一定是市场经济的捍卫者,为了利益,他们中的很多人,勾结权力来损害对手,煽动抵制来破坏竞争,发表虚伪言论来支持管制,甚至投资那些丑化企业家群体的影视剧、出版那些抹黑市场经济的文学作品来牟利。
就像米塞斯说的:“他们自己……已经使他们陷入孤立状态,并激起了社会的仇视,促使知识分子热衷于反市场的观念。”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未来的日子里,大概率上,在全球范围内,我们还会看到更多企业家作为大反派出现的影视剧。
故事常常比事实更能影响人们的头脑。错误的流行文化不仅塑造人们的认知,还会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历史已经一次次地证明了这一点。当财富和商业被人们深深误解的时候,整个社会都会付出代价。
前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参考文献:
01.张维迎《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

02.托马斯·索维尔《知识分子与社会》
03.哈耶克、诺齐克 等《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

04.迪尔德丽·N.麦克洛斯基《企业家的尊严:为什么经济学无法解释现代世界》
硕博脱单,用理想岛!
截至2023年3月26日,硕博自助相亲平台,理想岛VIP认证用户超10万人!其中,来自985及全球百强高校用户占80%
理想岛VIP核心功能是搜索,想找什么样就找什么样。
关注公众号后,可直接登陆↓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扫码关注理想岛,提升认知维度。
▼长按二维码 关注理想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