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09/29
最近,山西大同一场史无前例的校园暴力,引起了全网热议。

从开始的言语辱骂、拳脚相向,演变上升为身体侮辱,强迫性侵……
很难想象,这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一场霸凌,更难想象,这场霸凌持续了近两年之久。
通报中,很多媒体谨慎地使用了“欺凌”二字。
然而,家长的白纸黑字、字字泣血,显然已经超出了学生间“欺凌”的范畴。
这场校园暴力如今有了处理结果,但它的影响远远还未结束。
事件始发于9月16日。
一名学生家长在网上发帖求助,称自己四年级的儿子遭受严重的校园霸凌,时间长达一年半之久。
这一年多来,受害学生没敢告诉任何人自己的处境。
直到他在奶奶面前展现出了轻生的想法,奶奶持续的追问下,他才说出了遭受霸凌的事实。
学生父亲根据儿子的描述,写下了校园暴力的经过。
每个看过的人都不免胆战心惊:
这两个霸凌别人的孩子,真的只有九岁吗?!
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施暴者开始对他实行辱骂、殴打。
到了三年级上学期,这种语言、身体上的暴力逐渐升级,随之而来的是“身体欺辱”。
他们强行亲吻受害者,在他身上进行蠕动动作,强迫受害学生舔其阴茎、肛门、腋下、脚等部位……
两位实施暴力的学生并没有停止的打算,甚至变本加厉。
比如上完厕所不擦屁股,让受害人舔其肛门位置,在他的口中直接撒尿。
在家长的描述中,两个学生还强迫自己儿子发生了侵入式性行为。
这场欺凌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演变成了强奸。
霸凌的同时,两个施暴者警告他:
“不能告诉老师和家长,不然见一次打一次,敢告状就打死你。”
若不是受害学生处于精神崩溃边缘,被奶奶发现了端倪,逼问出了这一切。
很难想象他在这一年多中,承受了怎样的精神伤害和身体屈辱,又遭受了多少排挤和异样的眼光。
但这么长时间以来,这一切发生在班主任、生活老师眼皮子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
家长在网上求助后,精神一度处于崩溃边缘,急于向学校讨要说法。
在三方家长和学校的会面下,两位施暴者家长写下了书面道歉,表明会承担受害学生身体检查的费用。
按下了红色手印,似乎就想把这场丑闻尽快抹去。
经警方的调查,处理结果如下:
校长免职,四人开除,对实施校园暴力的学生进行训诫和教育。
但在受害者家长的诉求里,还有一条,即要求学校公开道歉,校方却含糊其辞。
受害者家长在班级群,写下自己孩子是如何受到屈辱,但很快,她被移出群聊。
学生妈妈到学校门口揭露学校的作为,她哭喊着:
“学校学校不管,(对方)家长家长不管,孩子终于忍不住了,才告诉我了。”
老师见状,在群里发出“警告”,不许更多家长“闹事”。
正是学校的处理不当,导致了事态不断升级,直至扩散到了全网。
网友们愤懑难平,对处理结果并不满意。
对于教育工作者,换位思考很重要。
遇到纠纷要去想想:如果这是我的孩子呢,如果我就是那个孩子呢?
很可惜,在利益和负面舆论面前,学校没有丝毫感同身受,只想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惩罚不能服众,网友们扒出了更多细节。
有人发现,加害者父母的某音平台名字改成了:受害者父母已经拿钱和解。
配合此前受害者母亲网传的聊天截图来看,对方父母曾说:只要不杀人一切都能摆平。
这更引燃了网友的愤怒。
如今,这场恶魔般的校园霸凌事件迎来了尾声。
校方和加害者父母隐身、被害学生父母在多方压力下不再发声、媒体带来的热度将在一夜散尽……
唯独,这场事件被忽略的,是一个无辜的孩子被毁掉的一生。
都说幸福的童年是相似的。
那个独自在黑暗中承受了这一切的孩子,他又该如何用尽一生去治愈分毫呢?
让人胆寒的恶意,发生在各种各样的校园暴力事件中。
前不久,四川成都一则“小男孩被逼吃屎”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拍摄下,小男孩端着粪便,在其他3个未成年人的注视下,把粪便放进嘴里,一并发出了干呕的声音。
拍摄者在旁“监督”,声音冰冷:“咽了”。
另一个人说:“他想要吐出来”,男孩立刻恐惧地说:“不不,不用,我吃。”
不敢想象,被逼迫的学生得有多么孤立无援,才无条件服从。
广西柳州,相似的视频也在微信群里流传着。
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学生跪倒在地,几名男生被他用脚猛踹、扇耳光,把引燃的鞭炮放在他的衣兜里。
男孩跪在地上无助地哭喊着。
这并没有引起打人者的同情,反而让施暴者更加变本加厉。
河南濮阳市,某中学男生宿舍内,一男生跪在地上,等待其他几名男生“制裁”。
十几分钟内,该男生被多次扇耳光、脚踹,这场霸凌被施暴者全程拍摄下来,享受着施暴的愉悦。
随后,这场霸凌演变成殴打,一根拇指粗的棍子被生生打断。
施暴者拍下了这些视频,成了他们施暴的证据,被大众所看见。
那么,那些没被看见的呢?
校园暴力之所以难以被消灭,难以察觉,就是因为这些暴力通常发生在学校“隐秘的角落”——
可能是学校的厕所、学生宿舍内、校外的荒郊野地……
就算学生报了警,取证也是困难重重。
我相信,就在当下这一秒,校园暴力也发生在每一个充满恶意的角落,就有学生在受尽屈辱和折磨。
校园霸凌中,最常见的莫过于带头起侮辱性外号,在群体中孤立、无视、戏弄。
但凡被霸凌者呈现出“不服”,这种暴力往往会升级成教训、群殴、在网络上散播文字、视频,进一步实施人格侮辱。
对于成年人,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寻求法律的帮助。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群体里被霸凌,会呈现出无措、丢脸、自卑、抑郁等种种负面情绪。
长此以往,他们在本该美好的学生年代,却生活在惊吓、恐惧、自我厌恶中,每一秒都被击垮着精神。
这些暴力带来的心理阴影,可能需要花费一生去消解。
那些历历在目的场景,会成为焦虑时常做的噩梦,乃至终生的梦魇。
有人用了几年、十几年来跟这段经历和解。
而在这段过程中,又有多少次差点崩溃,无人知晓。
这种阴影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辈子都是潜伏期。
甚至很久之后,一件小事就可能让十年前的那颗子弹,正中眉心。
就在前几个月,某知名游戏赛事解说定时发送了一条微博,像是一条“死亡通知”。
41分钟后,经过警方确认,“YammerS确认已离世”的词条上了热搜。
26岁,功成名就,可年少时遭受过校园暴力的痛苦,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
在他的遗书中,施暴者的罪行公之于众:
“几个人按着我的四肢,给我灌尿。掰开我的嘴,不停地尿……把我弄到大院角落,让我含X。”
施暴者还向他收取保护费,不给就往死里打。
有的人,在遭遇校园暴力十几年后才有勇气说出来。
而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抚平这段痛苦,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校园霸凌,让一个人本该灿烂的一生渡上阴影。
这份痛苦就只是痛苦,不值得被感谢,更无法被原谅。
山西大同被曝光的案件,引燃了大众对于校园霸凌的痛恨。
这起霸凌事件“解决”了,一起起没被曝光的呢?
保护我们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做呢?
很多网友评论道:
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底保护了谁?那些天生恶毒的人被保护了,那善良的孩子谁来保护?
其实,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争议,早已是一个世界性的议题,需要大量的权衡。
韩国作为校园霸凌的高发国家,曾经有25万韩国民众向青瓦台请愿,要求将未成年人入刑年龄从“14岁”降低到“13岁”。
由于争议不断,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
但正如《黑暗荣耀》的导演所说:
“比起讨论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更应该讨论如何从源头避免校园暴力。”
近20年来,韩国人针对校园暴力的问题,一直都在寻求解法。
韩国电影《黑暗荣耀》的原型,就是一起震惊整个韩国的校园杀人案件。
2005年,釜山开成中学两名学生发生冲突,起因是两人一起看书时翻书的速度不一致。
施暴者大打出手,将对方打晕,致使他人肝脏破裂三分之二,最终不治身亡。
两个家庭的命运,朝向两种方向行进着……
根据韩国《少年法》,打人学生被判处2年6个月的刑期,隔年11月就被保释。
随后,他改名换面,换上新名字,进入新高中,考上了知名医科大学,前途一片光明。甚至在网络上对“杀人经验”侃侃而谈。
另一端,受害者的母亲,在儿子出事后就患上抑郁症,父亲在7年后被诊断为“身心障碍”,整个丧子家庭郁郁寡欢。
校园霸凌问题,成了整个韩国社会的一块心病。
韩国政府做过诸多尝试,比如通过《学校暴力预防与应对相关法》,在学校成立“学暴委”(学校暴力对策自治委员会)——
各起校园暴力问题,都有老师、家长和各界专家一起评估。
然而,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经历被记入档案,跟随一生,最终选择了和解。
成案率低、翻案率高,“学暴委”最终验证失败。
于是,家长们无法在学校寻求正义,便走上极端,寻求私下报复。
一家家非法的“校园暴力专业跑腿公司”受到学生家长的追捧,各种“复仇套餐”应运而生。
大叔代打大餐、取证套餐相继推出,仅半年公司就处理了上百起委托。
为了给孩子出一口恶气,家长们冤冤相报,冲突不断升级,事态一发不可收拾。
与此同时,韩国社会针对“校园暴力”的保险服务也相继推出。
医疗赔偿、后遗症补偿、律师诉讼保单……各种项目应有尽有。
这背后,何尝不是对于校园暴力的无奈之举呢。
这种多发于未成年人之间的“恶行”,真的无法解决吗?
其实回归我们自身,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到。
每一起校园暴力背后,都有几只隐形的“大手”在推波助澜。
可能是旁观者的漠视,可能是老师持续的纵容,也可能校方不负责任的冷处理。
连学生家长对孩子的不理解,也有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知乎匿名评论区,就有遭受过校园暴力的人写道:
“熬了好多年,我妈说我一个二十多岁的人,为了小学时候的事情,还在想死,是不是太幼稚了。”
伤害和不被理解,成了校园霸凌事件的帮凶,折磨着受害者的身心。
疼痛会被渐渐遗忘,伤疤却会留下痕迹。
每一起校园暴力,除了让施暴者得到合理的惩罚,更多也要关注受害者们的身心健康。
经历过伤害的人,心就像成了一团被揉皱了的纸,尽管再努力,还是无法恢复如初。
所以,多给他们一些善意的理解和支持吧。
也许,每次正义发声和伸出的援手,都能阻止十年、二十年后的一起自杀事件。
点个「在看」,我们一同期盼着,法律能找出更优的解法,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阳光下长大。
来源
/

视觉志
监制
/

ins生活
作者
/

小鱼
标记美好生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