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
近日,在华为举办的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发表主题演讲,介绍华为的智能化目标,并强调华为将致力于打造中国算力底座,为国产大模型提供算力、平台和开发工具等支持。
孟晚舟表示,“在全面智能化战略的指引下,华为将持续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使能百模千态,赋能千行万业。
以下为孟晚舟发言(精简版):
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的目标是“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 
首先,让所有对象可联接。不仅是物理实体的,也包括逻辑的、虚拟的;不仅包括数字化的设备,也包括传统的终端和装置;不仅使数据上得来,也让意图下得去。
其次,让所有应用可模型。通过大模型范式,让智能应用快速惠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
第三,让所有决策可计算。以算力的无所不在,加速智能的无所不及,并让数据的潜力在计算中不断地释放与叠加。
在全面智能化战略的指引下,华为将持续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使能百模千态,赋能千行万业。
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是核心驱动力。大模型需要大算力,算力大小决定着AI迭代与创新的速度,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算力的稀缺和昂贵,已经成为制约AI发展的核心因素。

华为致力于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我们将持续提升“软硬芯边端云”的融合能力,做厚“黑土地”,满足各行各业多样性的AI算力需求。
华为将充分发挥在计算、存储、网络、能源等领域的综合优势,改变传统的服务器堆叠模式,以系统架构创新的思路,着力打造AI集群,实现算力、运力、存力的一体化设计,突破算力瓶颈,提供可持续的澎湃算力。
参数超过千亿甚至万亿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型,正在加速进入千行万业,AI发展也正在跨越拐点。
从小模型时代到大模型时代,AI技术的实用性发生了质的飞跃。过去,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开发不同的模型。现在,大模型通过吸收海量知识,一个模型可以适配多种业务场景,大幅降低了AI开发与应用的门槛,缩短了技术到应用的周期,使AI从作坊式开发、场景化定制,走向工业化开发、场景化调优,依托大模型规模化解决行业问题成为可能。
在此过程中,通过算力底座、AI平台、开发工具的开放,华为支持大模型在智能化时代的“百花齐放”,努力做好“百花园”的黑土地。
我们支持每个组织使用自己的数据训练出自己的大模型,让每个行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展出自己的行业大模型。
过去30多年,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浪潮中,华为没有一天停止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更没有一天停下在现实世界里努力的脚步。在不确定中抓住主要趋势,基于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构筑产品领先优势,助力产业升级。
从2003年开始,CT和IT在网络基础设施技术中相遇,华为提出了All IP战略,推动通信领域的各类技术制式和协议,从七国八制走向统一。“车同轨、书同文”,从而促进了联接的无处不在。华为支持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张网络的稳定运行,联接了全球超过1/3的人口。
2013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加速发展,华为提出了All Cloud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升级。如今,华为云成为了全球增速最快的主流云厂商之一,这得益于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全球客户的认可。我们在全球部署了30个Region、84个可用区,聚合了全球4.2万家合作伙伴、500万名开发者,服务了全球300万家客户。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对历史能看得多深,对未来就能看得多远。业的每一次飞跃,都添加了时代的注脚。从All IP到All Cloud,十年一个台阶,我们从未停止努力。
技术为根,人才为本。
过去数十年,华为一直围绕着自身所在产业,为高校师生、开发者和科研人才,量身定制培养体系。
面向高校师生,我们通过ICT学院和“智能基座”项目,实现了产教的融合。其中,华为在全球已与2600多所高校共建了ICT学院,教师数量超过了11000人,每年培养学生20万人。华为联合中国72所高校持续深化“智能基座”项目,我们已经开设了1600多门课程,覆盖了50多万学生。
未来的发展,还依赖基础技术的持续突破和人才的不断涌现。所以,华为不仅做“工程商用”研究,解决实际挑战,还依托“创新2.0机制”,与高校联合创新,支持“无用之用”的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
*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责编|王紫薇
合作及联络我们
微信|CGYS_Official 
邮箱|[email protected]  
官网|www.globalyouth.cn
微博|@世界青年峰会CGYS
小红书|世界青年峰会CGYS
抖音|globalyouth
百家号|世界青年峰会CGY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