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姐和美少女们

大湾区音乐会之后,我看看是哪位TVB儿童开始重温《鉴证实录》和《笑看风云》了?


TVB老剧经久不衰 ,因为编剧和演员总能某个时代的真实面貌精准而清晰地描画出来。

回看人物曾经面对的难题,参考他们的态度和做法,对于今时今日的人们然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鉴证实录》里聂宝言的独立女性,至今是许多女孩的榜样,而《男亲女爱》里余乐天的吐槽,句句戳中每位打工人心声。



最近有位朋友从大厂裁员潮中被“优化”,由于还背着房贷,心里各种焦虑不安,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故意隐瞒了情况,准备找到新工作再告知。


我于是给她推荐了我的典藏级宝藏剧集《无业楼民》,剧里主人公的故事,和她相似程度80%。


这部剧我其实推荐过很多次,一直没展开写

那么,TVB是怎么讲失业故事的?


TVB怎么讲失业故事?



如果不是古早的画风和尚且年轻的刘松仁江华,我真会以为《无业楼民》是当下的故事……毕竟随手截的对白都像我微信聊天框的对话。



剧集说的是金融风暴下,香港泡沫经济破裂,裁员潮席卷中环各大写字楼,许多高薪大龄的中层人士就被视作“多余脂肪”,被一刀切式解雇。

身高要职的洪大龙(刘松仁)就是其中一位。

在此之前,他完全符合香港黄金90年代成功人士的标准,住豪宅开豪车,吃穿用度讲究品质。


家里电视机坏了马上换最新型号,价钱不紧要,最紧要是搭配家私,还有靓过隔壁王太新买的那部。


那时候楼市也很好,他与专职炒股票的老友凌希斯花一千二百万买下“笋盘”柏宁苑炒卖,准备在一千六百万的时候出售。


谁曾想,风暴袭来,自己一夜之间就成了无业人士……


来不及emo,大龙被裁后第一件事就是节流,找个借口把新买的音响退掉,省得一点是一点。


原本洪大龙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觉得以自己的资历和经验,很快就会被其他公司争抢,结果被现实狠狠打脸。


在HR眼中,经验丰富等于年纪大,他之前学的和做的又和新的职位未必兼容,他要怎么和那些比他年轻,又比他熟悉业务的人竞争?


难听点说,就算别人要培训新人小白,也没必要选一个中年男人来调教……


不想家人担心,又不想被熟人看扁,考验演技的时候就又到了。

被家里人遇到在车上全副装备睡大觉,就说“刚好来这边办事,就顺便请个假”;被前同事遇到在街上闲逛,就说“最近在自己搞生意,准备拓展东南亚市场”。

更让人糟心的是,房价掉了!

前几天客人开一千五百万他还不肯卖,如今楼上同样单位放700万都没人来看,而且他做了800万的银行按揭,也就是说就算700万能卖出,他还得掏100万来赎回房契才可以卖……

这就是传说中的负资产。

1997年的香港,因为炒楼变负资产的香港人很多,章小蕙就是其中一位。

那年她豪气地向裕泰兴财务公司借钱炒楼,让老公钟镇涛在合同签字,让情人陈曜旻替她做担保,却不巧碰上了97金融风暴……最终2.5亿的债务让两个男人在一周之内先后宣布破产。

邓萃雯年轻时非主角不演,拍戏挣到钱就想投资生意和房子,结果97金融风暴,投资全部失败,她也一夜之间变成负资产。

那时邓萃雯一个月光供楼就要花8W元,为了维持开资,她什么工作都接,心甘情愿回TVB从配角做起,各种内地商演也是来者不拒。

只是辛辛苦苦赚到的钱,转眼又还给银行了,而房子因为在挂盘,随时有人上门看房,她自己也没办法住进去。

张卫健1996才因为《西游记》迎来事业高光,97年就因为金融风暴濒临破产境地。

当时他所有投资都被银行收回,连住的房子都抵押给了银行,积蓄只够一个月生活费,他感觉自己“真的要变成苦瓜了”。

就连大刘都在那场风暴中亏了200亿,普通中产在这场风暴中,简直像是给生生剥了一层皮。

“城市里的新型流浪者”


《无业楼民》的剧情是不是似曾相识?


有个说法,现在的星巴克,挤满了失业的中年人。


他们中的许多人,和大龙一样,也曾是大企业的中流砥柱、创业新贵,是家里的顶梁柱,过着中产阶体面的生活,裁员潮到来,他们一夜之间成了失业者。

曾经他们在这里喝着手冲聊项目,现在他们一杯美式坐一下午,聊失业补偿。出于习惯,他们还会带上笔记本,但打开最多的程序是微信网页版。


大部分“假装上班”的客人,其实只是在家里待着心里发闷,所以干脆夹着电脑走进咖啡厅和图书馆,刷司法考试题或者准备面试,尽量让自己充实些。


星巴克始终精致和优雅的商务氛围,构建了一个舒适的庇护所,为他们焦灼的内心提供了一个缓冲区。

还有一些人,可能是不想让家人担心或者怕家人施压。


90后姑娘徐璐,原本是一名软件行业的大厂员工,被告知裁员后变成无业人员,每天9点起床,快到中午才吃完早饭,学习英语、准备面试、跟朋友闲聊……

而父母根本不知道这些,还以为她是每天7点起床,准时上班下班的上班族。



年轻人失业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家人,中年失业者的压力,还关系到全家人的吃穿用度,孩子的学费和兴趣班,房贷车贷。


伴随失业潮的便是断供潮,5月份有一位重庆女孩上了热搜,她声泪供下讲述,夫妻俩花280万买的房子,装修花了30万,总共310万,结果买完没多久,夫妻俩都失业了。

当初房子首付100万是亲戚借的,银行贷了180万,没了收入来源,连生活都有困难,只好着急卖房子,价格一降再降,最后只卖了230万。

女孩心如刀割,明明什么都没做,就因为失业,欠了一屁股债。

和裸辞不一样,为了让生活维持在正常轨道不偏离,大部分人其实来不及在星巴克休整,只有匆匆赶赴一场又一场的面试。

而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彩票站就成为他们唯一的希望和救赎。

这种有点心酸、无奈,但又充满普通人生命力的故事,确实和TVB的生活剧很相似。


特别的是,这些剧集都和《无业楼民》一样,会被包装成快乐治愈的轻喜剧。



马死落地行,至少还有一对手


粤语有句话叫“马死落地行”,多少有点顶硬上的意思,而这其实也是狮子山精神的一部分。


《无业楼民》里大龙投资的那套豪宅,一分为四租给了三伙人,继续付按揭款。


一个是因为炒输股票的富二代,一个是因为老公投资失利献尽积蓄,结果还被劈腿的离婚女强人;还有身兼数职的客货车司机和他好高骛远的妻子、两个子女。


都是在时代洪流的裹挟里,重新振作、笑看风云的普通人,哪怕最初生活习惯诸多摩擦,但相处下来也算融洽。



房客的租金只能cover部分房贷,大龙还得积极“开源”。


听说女人钱好赚,一向傲娇的他拉下脸面,厚着脸皮向女人推销沐浴露和化妆品,结果因为嘴太笨不会哄人,囤下了一床底的货。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工作,降职降薪,还被新同事疯狂排挤。头衔是上司,实际上搬货、见客、布置各种琐事都要他一脚踢。


马死落地行,40岁重新开始不容易,但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就不错了,骑驴找马也不是不行,总好过坐吃山空。


后来的剧情发展也很港式振作,同屋房客发现大龙对调弄食物酱料甚有心得,就提议他开办酱汁生意。


从家庭小作坊开始,一瓶瓶地炒制,一间间餐饮店推销,好不容易才找到街市的小摊贩愿意摆卖,从街坊生意做起,一点点积累口碑,终于接到了大单子。

是编剧在刻意美化,这确实也是金融风暴后许多香港人的真实写照。


当年章小蕙面对债务问题态度是泰然自若的,她笑嘻嘻回应自己只是身处“梦幻欠债记”,刚和传媒聊完破产,就在中环的高档花店驻足,买上一束上好的鲜花回家。


她没有用破产逃避债务,只是把心爱的服装变卖,找律师找证人,一直上诉,状告财务公司利息计算有误,最后她打赢了官司,用250万抵消了2.5亿债务。



她很喜欢亦舒的文章《这双手虽小》,曾经打电话问亦舒是什么意思,亦舒告诉她:“是一首歌名《Those hands are small》。Those hands are small,but they are mine。这才是最珍貴的,你明白吗?”


经师太“点醒”,章小更加坚定地用自己的一双手,把所有曾经失去的重拾回来。

替报纸写专栏,做杂志编辑,一周做17-19个版,还正式进入娱乐圈拍电影,成了“脱星”。

在还完所有债务后,她远离是是非非,去了洛杉矶生活,前两年杀回时尚圈,依然是时尚KOL中的顶配名媛。

邓萃雯也是,那时为了还房贷疯狂接活,场show下来,她可以兼顾主持、唱歌、跳舞、抽奖所有环节,一个人顶一个团队,她觉得这也算是她的意外收获。

更大的转变体现在价值观上。她发现原来物业无法给她安全感,只会带给巨大的压力,“等赚到钱还完房贷,我可能都没命住了”。

那段时光虽然难捱,实际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雨过天晴之后,会发现风球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有手有脚,撑得住。


E姐结语:


《无业楼民》里有一段,洪大龙想卖掉自住的房子套现,他家清洁大婶知道后,直接拿出380万要买下来,现金过户,真正实现拎包入住。

大婶说:了几十岁人,难道存一点钱都不行吗?(扎心了)

以前看以为是黑色幽默,如今看大婶“少投资多存钱”的理财观,已经成为当下最实在的理财建议了。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很少听说有同龄人在努力存钱,身边人花钱都是大手大脚的,“月光族”和“卡奴”好像才是常态。

说起这两个词都觉得有点年代感了,这届年轻人流行的是“偷偷攒钱,然后惊艳所有人”。别盯着星巴克的上座率不放了,豆瓣省钱小组已经超过400万网友分享省钱日常,抠门分享、消费降级才是人人都关心的热门话题。

靠节俭攒出一套房,也不再是TVB剧情,是偶尔会在热搜上看见的词条。

日子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坎坷的经历会成为珍珠还是砂砾,就看我们今天怎么对待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