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不少国内的球鞋品牌逐渐崛起,但仍然有一些还未被更多人所发现和关注,比如今天要介绍的 Remagine,一个今年才刚刚创立的年轻鞋履品牌。
源于对鞋类设计和制作的进一步尝试与探索,曾在国内运动品牌公司担任设计师的主理人 Panda 选择创立自己的品牌。实际上单从设计上来说,Remagine 已经足够吸引眼球,名为「Starting Blocks」的首款设计将运动鞋与皮鞋以最为简单粗暴的形式进行结合,很容易抓住眼球,吸引到那些追求前卫时尚感的消费者。
此外,从字体、海报等视觉设计,再到通过 Instagram 这样的国外社交平台吸引到更多海外市场的关注,Remagine 在产品设计之外的其它很多方面都颇具想法,至于背后的思考与目的是什么?我们找到了主理人 Panda,让他亲自解答。
运动鞋与传统手工皮鞋在制作与设计逻辑上有很大的区别,我觉得探索两者之间的边界这个尝试很有趣

Via Remagine
先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
我是 Remagine 的主理人 Panda,很感谢 NOWRE 的邀请,让我们有机会和大家进行有趣的交流。
关于球鞋设计你是科班出身吗 ?能不能谈谈你过往的球鞋设计工作经历?
从事鞋履设计和产品制作,是我儿时梦寐以求的理想,我一直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学习和锻炼自己。说来也非常幸运,毕业后我进入了国内运动品牌公司担任设计师的工作,在职期间也参与过很多有意思的项目,这段经历带给我的影响非常深远,我也借此机会,特别感谢两位对在鞋类设计中教导过我的导师 Simon Wu 和 Robbie Fuller,还有感谢曾给予过我许多帮助的前辈和同事们。在离开公司后,我对未来想做的事情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段经历某程度上算是我的创作启蒙,非常难忘。

「remember + imagine」| Via Remagine
建立品牌的初衷是怎样的?
其实品牌创立的初衷,源于我对鞋类设计或制作的一个尝试。
在离开运动品牌公司后,我有幸接触到传统手工皮鞋的行业。虽然运动鞋与传统手工皮鞋两者都是鞋,但是制作与设计逻辑有很大的区别,我在这个新的行业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经验,也逐渐感受到其魅力所在。我觉得探索两者之间的边界这个尝试很有趣,于是想以此为起点创立一个品牌。
「Starting Blocks」这双鞋子的想法挺有趣的,所以它的设计理念或者灵感是什么?为什么想要做出这样一双鞋子 ?
作为 Remagine 的首款产品,Starting Blocks 源自于我上面所说的尝试。我需要两种最具备辨识度的鞋型分别代表传统跟运动。运动的部分我选择用 2000 年初的日系跑鞋,这是我儿时脑海中「运动鞋」的符号,而传统部分我则选用了最为经典的德比鞋。

Remagine 的首款产品 Starting Blocks | Via Remagine
这种将正装鞋与运动鞋相结合的想法其实一些时装品牌有尝试过,但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有没有担心过这样的设计会有些激进或者会担心大家的接受度不高 ?
拼接或者 remix 的方式,确实我们不是首创,这样的结合在时装品牌中也产生过很多让人惊艳、有意思的作品。当时我的想法很纯粹,仅仅是把自己想做的东西做出来了而已,当然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能够被一部分人看到并且喜欢是非常高兴的事。

Remagine 的海报设计 | Via Remagine
我发现不只产品本身,品牌看起来也非常在意视觉设计,比如字体、海报 campaign 等等,为什么?
我十分喜欢 80 年代的产品海报,产品加上一句醒目的标语就是那个年代商品的传播方式,这种精炼的方式一句话准确传达品牌想传达的事情,不拖沓。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貌似已经习惯了单单靠图片或视频去传达某些事情,貌似说了一大堆,但感觉也没传达到位 。
大家都在根据所谓的「数据反馈」来指导创作,追求一种最大化或最安全的模式,某种意义来讲是一种悲哀

Via Remagine
我在网站和产品的宣传海报上都看到了类似的介绍——「The essence of life is the current confusion」,我想听听你对于它的解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的本质在于当下的困惑」。很多人包括我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因为某些外界的东西产生困惑,我认为这种状态是常态的且宝贵的,说明生命中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思考、去感受。
但如今商品社会的逻辑是相反的,尽量让所有商品或媒介都满足消费者,让我们觉得舒服、便利或安全,这明显与我们的生活是割裂的。很多朋友第一次见到这双鞋的时候都会感到困惑,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认为这已经是一种成功了,因为这个作品在某一刻让人思考了一下。
在官网的介绍中还提到说你感受到了目前鞋类设计的同质化,这种感受又是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说说?
这牵涉到一个宏大的议题,同质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仅限于鞋类设计中。事实上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透明,许多文化的差异性正在不断地缩小,这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但好的方面就是,我们越来越能看到,即便大家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但依然能对某些事物、理念、思想产生共鸣和认可,我想这是积极的方面。
但随着电商、流量等概念的兴起,现在的创作往往偏向商业和保守,大家都在根据所谓的「数据反馈」来指导创作,追求一种最大化或最安全的 (模式),某种意义来讲是一种悲哀。

Via RemagineRemagine 其它款式 | Via Remagine
实际上我第一次留意到 Remagine 是在 Instagram,同时品牌也设立了多语言的全球官网,很少有国内品牌在起步阶段就将市场布局到海外,这样做的考虑或者说原因是什么?
首先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对 Remagine 的关注,才有了今天这个契机,让我们可以分享更多。
我相信大多的新兴品牌都会把自己的产品发到 ins 等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那么我们也不例外。刚开始只是单纯地在上面分享一下自己的产品,没想到被一些网友和潮流资讯账号转发,也有人在私信里询问如何购买我的鞋子,那时候才想着如何建一个网站或开展海外业务的事情。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我有种被推着走的感觉,我想之所以我们的产品在海外能够收获一群人或者是一些人的共鸣,恰恰也是反映着目前大家的思考和困惑,这种破界同样也跨越了国界,也许我们跟海外的年轻人都有许多的困惑吧。
至于在品牌推广的铺排上,其实除了大家看到的 Instagram、独立网站宣传以外,我们同样也在国内的很多渠道做了相关的推广,同时也设立了淘宝店,品牌推广的铺排也是在计划中循序渐进地推进。当然,现在的传播效果确实是出乎意料之外的,能够被大家看到,并且收获到支持和喜爱,我们也十分感恩。

Remagine 品牌官网 | Via Remagine
说到这,我想你应该也发现到这两年来诞生了很多国内本士的球鞋品牌,你觉得 Remagine 如何做到脱颖而出 ?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国内出现越来越多优秀的球鞋品牌,他们都很有自己的特色跟想法。在我看来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有市场才会有发展,未来我们也计划和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品牌进行联合创作,希望能够产生不一样的火花。未知也意味着机遇,我们也会持续发力,吸收不一样的声音,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有意思的产品。

Remagine and Lucasalexander 5Stars Sporty Hotel Slipper | Via Remagine
从鞋类设计师的角度来看,你认为未来几年球鞋设计或者流行趋势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其实行业的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等等。某种程度上行业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像是近几年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受到追捧,一些品牌重新探索经典设计,以及能源的再生发展、虚拟媒体技术这些元素被应用在鞋履设计中,其实都反映着我们对现状的一些思考投射。我认为好的设计师需要敏锐地感知和消化大环境的动态,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产品,未来我们也会秉持这个准则继续创作。
在看过主理人 Panda 的采访之后,我相信大家对于 Remagine 之于其它大热国产球鞋品牌有什么不同之处,应该会有一些新的感受。
作为鞋类设计师出身的他,在设计与创新上更多是依靠「从内向外」的思考与实践的过程,就如同采访中所提到的那样,推出 Starting Blocks 这双鞋是为了去探索运动鞋与正装鞋在制作与设计逻辑的区别和边界,这反而与根据市场数据反馈来指导创作的做法在根本上有着不同。
正因如此,品牌最终呈现了如同我们所见到的「特立独行」的那一面,相比于市场中千篇一律的面包鞋或是某种流行趋势下的同质化风格,Remagine 的创意方向和理念显然要更加小众,但也的确带给了我们一些新鲜感。
AUTHORLin
DOE 阿那亚店,要打造一种「家的氛围感」?|HIGHFIVE
李宁反伍 x Mister Cartoon 新作,如何以纯粹的街头语言诠释社群精神?
Spencer Badu 为何要在个人街头品牌前加上「当代」二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