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病患者,首要任务是对症处理,稳定生命体征。
抽搐在临床上常被称为癫痫发作,其原因多种多样,多见于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脑血管疾病所引起,本例患者青年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就诊于医院,临床诊疗较为复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看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27岁。
主诉: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1天。
现病史:1天前患者在外地旅游时突然发生意识不清,抽搐,反复发作,每次抽搐持续数分钟至数10分钟不等,抽搐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在当地医院给予“镇静药”症状不缓解,转来我院急诊。
既往史:患者近两年来常常有情绪不稳,有时会自言自语,工作能力下降,从单位辞职,并在精神病专科门诊治疗(诊断不详)。服用奥氮平片控制症状。
个人史与家族史:患者有一姐,12岁起发现有癫痫,智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目前借助轮椅生活。父母体健。
查体:
  •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下肢无水肿。
  • 意识不清,浅昏迷,生命体征平稳。
  • 双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存在,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
  • 粗测四肢肌力5级,四肢可见不自主活动,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查体中可见肢体强直阵挛发作。
  • 余神经系统查体均不合作。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
  • 药物毒物筛查正常范围。
  • 感染指标(-)
  • 影像学检查头颅核磁提示侧脑室前后角、侧脑室旁可见弥散对称脱髓鞘改变(见图1)
  • 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均处于正常范围。
  • 酸酯酶A水平34nmol/(17hr*mg),正常范围为134-325nmol/(17hr*mg)
图1 头颅核磁提示(A)像显示脑室前后角及脑室旁对称性分布的异常信号和相对应的长T1信号(B)
考虑哪些疾病?
如何定位、定性分析?
■ 定位:查体未见明确定位体征,双侧病理征无特殊定位意义,患者表现癫痫持续状态,提示颅内病变,皮质功能广泛受累,是否存在局灶病变,有待进一步检查。
■ 定性:如果患者症状是急性发作,应考虑感染、中毒等因素,如病毒性脑炎等,但结合病史,有精神异常、服抗精神病药物、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应高度考虑是否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
根据以上信息,聪明的你能明确该患者诊断了吗?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责任编辑丨陈陈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