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三五更新」
撰文:张司钰、裘欢欣
编辑:吴洋洋
Key Points
英伟达进军云服务市场,合作遭亚马逊AWS拒绝
华为发布新车,称无限接近L3智能驾驶
Google面临20年来最大规模反垄断审查
阿里通义大模型获批,新任CEO提出「AI驱动」战略
英伟达进军云服务市场,合作遭亚马逊AWS拒绝
据报道,微软、Google和甲骨文已同意让英伟达租用它们的数据中心运行自己名为「DGX Cloud」的云服务,但亚马逊的云计算平台AWS并没有同意这项提议。
英伟达也要做云计算业务了
伴随以OpenAI的ChatGPT为代表的AI应用愈加普遍,AI软件开发商对英伟达的AI芯片需求激增,而云服务供应商通常缺乏足够的英伟达GPU算力。在这个时刻,英伟达向多家云服务提供商提出了一项不同寻常的计划——DGX Cloud。
DGX Cloud于今年3月正式推出,是面向更广泛商业顾客的一项AI云计算服务。该服务提供英伟达AI芯片和英伟达AI软件,使企业不需要部署成本昂贵的设备,仅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访问自己的AI超级计算机。英伟达称,这是一个价值3000亿美元的机会。
亚马逊AWS担心变成英伟达的房东
在DGX Cloud计划中,英伟达希望在云计算公司的数据中心租用服务器,由英伟达提供芯片,然后由英伟达负责将服务器租给AI开发者。此举使得英伟达与各大云计算平台构成竞争关系,这些云计算平台原本是购买其AI芯片的客户。DGX Cloud计划使得英伟达可以跳过这些云计算平台直接服务客户,云计算平台因此被变成了仅仅是房东的角色。
Bernstein分析师Stacy Rasgon指出,亚马逊AWS不参与英伟达云服务的关键原因在于,英伟达才是真正拥有客户关系的人。目前来看,英伟达的云服务并不一定会抢走云服务提供商的现有收入,但这种交易可能会导致英伟达与客户建立更直接的关系,也有机会销售更多相关的人工智能软件,而其他云服务商可能会因此失去部分客户。
微软、Google和甲骨文不得不低头,因为能提供AI芯片的公司只有英伟达
而英伟达即将发布备受期待的新型芯片H100,这使得传统的云服务提供商不得不对英伟达的提案低头。知情人士称,微软、Google和甲骨文都同意了此项计划。电话会议中,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称,云服务提供商「很喜欢这项新的云服务业务」。然而,除了甲骨文在今年3月发表了一篇相关新闻稿之外,其他云服务提供商并没有公开正式推广这项业务。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briefings/aws-rejected-nvidias-power-play-in-cloud-services
华为发布新车,称无限接近L3智能驾驶
9月12日,华为发布和赛力斯合作的AITO问界新M7系列车型,该车有五座和六座两个版本,官方定价为24.98万到32.98万元。余承东称,该车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无限接近L3级,无需依赖高精地图。
新问界M7与旧版有什么不同?
去年7月,定位中大型增程式SUV的问界M7上市,为三排六座车型,配备有华为鸿蒙智能座舱。本次推出的新款问界M7除了提供三排六座车型和两排五座两种车型外,主要特点还是「智能化」。
新问界M7包括1个顶置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视觉感知摄像头及12个超声波雷达等27个感知硬件,并搭载华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DS 2.0,可以识别侧翻车辆、掉落的大纸箱、落石、倒地大树等异形障碍物,并减速刹停。
华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DS 2.0于今年4月推出,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与智能驾驶大模型算法,ADS 2.0可应用于高速、城区、泊车等场景,且无需依赖高精度地图。余承东称,华为ADS 2.0已无限接近于L3高阶智能驾驶,即不需要驾驶员时刻监控车辆,在特定场景中可以提供更长的无人驾驶时间。据华为计划,ADS2.0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45个无图城市的落地。
新问界M7并非华为自己造的车
AITO问界是华为与赛力斯共同推出的品牌。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分为3类,分别是向车企提供零部件的垂直零部件供应模式、向车企提供全栈集成解决方案的HI(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介入产品开发和渠道的华为智选模式。
AITO问界便是华为智选模式的产物,该模式由华为提供整车技术和分销,也是华为当前车BU的主要营收来源。
华为造车:任正非想要Inside模式,余承东想要ToC模式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成立于2019年5月,当时工信部已提出到2020年,实现构建支撑L3级及以上的智能汽车技术体系的目标。不过那一年,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都处在低谷,蔚来因动力电池模组缺陷等原因导致交付困难,前半年交付量腰斩;小鹏汽车2019年销量的目标完成度仅为41.52%。华为认为这是自己的机会。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成立后,任正非称华为将以零部件供应商身份进入汽车业,即采用Inside模型,是一项面向车企的ToB业务,顶层战略是「不造车」,即不做ToC业务。
不过,2021年4月,余承东掌舵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后,华为不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并深化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的合作,试图在ToC领域施展拳脚。
今年3月,AITO汽车、华为终端微博发布的相关问界汽车内容中,采用了「HUAWEI 问界」的标签,但被紧急叫停。有内部人士称,华为高层中始终对余承东ToC路线存有质疑。3月末,任正非发布公告,强调不能使用「华为」或「HUAWEI」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并将「华为不造车」的时限延长5年,此前,他于2020年签发的一份「有效期3年」不造车的文件即将到期。
华为智选车困境重重
目前,华为智选车只有AITO问界一个品牌,且难与造车新势力匹敌。根据AITO问界公众号零散披露的数据,今年4月、5月、8月,AITO问界交付新车分别为4585辆、5629辆,和5018辆。而仅8月,埃安、理想、蔚来、深蓝等销量均已过万。

今年4月,余承东表示,AITO问界面临巨大压力:「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国际巨头因某种原因也不会选,传统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也不会选择。」
今年8月,有传言称,类似「荣耀单飞」,华为拟分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与重庆国资委密切接洽合作事宜,华为后来否认了该消息。
华为已在车业务上投入巨大。根据华为2022年财报,公司汽车业务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但这一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仅有20.77亿元。
华为在造车业务上能走多远,或者这部分业务是否被分拆,都取决于余承东能卖出多少智选车。目前,华为正战略性收缩部分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为了拉动新问界M7销量,华为宣布,首期购买问界新M7车型的消费者可以获得华为Mate60系列手机或折叠屏手机Mate X5的优先购买权。
Google面临20年来最大规模反垄断审查
9月12日,美国司法部针对Google的反垄断审判开庭。司法部称,Google支付了巨额资金来巩固其在互联网搜索领域的主导地位、排除竞争对手并扼杀创新。对此,Google则认为其受欢迎程度归功于其卓越的产品。
司法部指责Google用「预装」的方式垄断了搜索引擎市场
继1998年政府起诉微软垄断浏览器市场以来,此次对于Google的起诉是2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反垄断审查。司法部律师肯尼思·丁泽在开庭陈述中表示:「本案关系到互联网的未来,以及Google是否会面临有意义的竞争。」
Google占据全球约90%的搜索查询市场份额,这支撑着销售额超过1600亿美元的广告业务。司法部指控,Google从2010年开始「非法维持」其建立的垄断地位,通过每年向苹果、三星和其他合作伙伴达成协议并支付超过100亿美元,Google成了网络浏览器和各大手机品牌的默认搜索引擎。
丁泽表示,这些「非法」合同为Google提供了额外的广告收入和搜索数据,形成了一个反馈循环,并使其能够继续支付大笔费用,以确保其搜索引擎保持领导地位。同时,这么做也剥夺了竞争对手的发展机会并扼杀创新,从而维持了Google的垄断地位。
Google辩称市场份额大是因为用户喜欢它超过竞争对手
针对美国司法部的指控,Google则认为使其在搜索引擎领域保持领先的是消费者的使用偏好。对于合作协议,Google的首席审判律师约翰·施密特林表示,虽然Google的搜索引擎预装在网络浏览器和智能手机上,但用户仍可以轻松摆脱默认设置,切换到其他搜索引擎。
与此同时,施密特林表示,尽管微软的Bing预装在其Edge浏览器上,绝大多数微软计算机软件用户更喜欢使用Google。此外,Google方面表示,用户比以往拥有更多的搜索选项和更多在线访问信息的方式,比如融入AI功能的Bing,以及以TikTok、Instagram等代表的可搜索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从而证明搜索引擎市场并没有被Google垄断。
审判结果或将如何?
审判预计将持续10周。此案将由美国地区法官阿米特·梅塔裁决。如果司法部获得裁决胜利,Google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甚至被勒令出售部分现有业务。但也有分析师认为,如果诉讼程序进行到这个阶段,法官可能会要求Google修改分销协议,而不是下令进行更深远的分拆。
参考链接:
https://www.wsj.com/tech/googles-antitrust-trial-gets-under-way-in-washington-de1725b6?mod=tech_lead_pos4 
阿里通义大模型获批,新任CEO提出「AI驱动」战略
9月13日,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大模型已通过备案向公众开放,用户可登录通义千问官网体验,企业用户也能通过阿里云调用通义千问API,从而训练自己的大模型。
阿里巴巴的生成式AI探索
· 通义千问大模型发布,接受内测:今年4月,阿里云推出内测版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支持多轮对话、文案写作,并支持多语言与多模态信息输入。时任阿里云智能集团CEO的张勇表示,阿里巴巴包括天猫、钉钉、高德地图、淘宝、优酷、盒马等在内的所有产品未来将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
· 通义千问70亿参数的模型已开源:今年8月,阿里云将70亿参数的通义千问模型开源,包括通用模型Qwen-7B和对话模型Qwen-7B-Chat。用户可以从阿里云的魔搭社区直接下载模型,也可通过阿里云灵积平台访问和调用。
AI驱动被确立为阿里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9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吴泳铭发布全员信,确认未来发展的两个方向是:用户为先、AI驱动,并加大投入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吴泳铭称:「如果跟不上AI时代的变迁,一定会有新的物种将我们取代。」
新生成式AI产品「淘宝问问」开始内测
基于生成式AI的新应用「淘宝问问」已开放内测,用户可以在淘宝App搜索「淘宝问问」并提交申请。淘宝问问是一款AI导购应用,用户输入文字信息后,可以获得商品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模态内容。有消息称,该应用可能支持跳转至第三方链接。

8月以来,阿里巴巴集团内多个业务线都推出了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AI应用。其中,优酷团队推出了可以生成证件照的「妙鸭相机」;极有家团队推出了可以生成家居设计方案的「真能造」;阿里国际团队则推出了可以帮商家生成商品描述、帮助与国外用户沟通的管理工具「生意助手」和「OKKI」(小满)。
通义大模型体验入口:
https://qianwen.aliyun.com/
-END-
若想了解更多当日资讯,请点击阅读往期智能晚报
若想了解更多当日头条,请点击阅读往期头条新闻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智能,不只是 AI。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记得设为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