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值得关注时更新」
撰文:吴洋洋、何昕晔
编辑:吴洋洋
Key Points
3nm芯片可能性能过剩,不过它也许本来就不是为iPhone准备的
苹果也有盈利压力,Pro系列提价100美元
消失的华为又回来了,苹果iPhone 15出货量可能下调1000万部
手指捏合手势进入Apple Watch,这项技术也来自于Vision Pro
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苹果在其硅谷总部发布了最新款iPhone 15系列和新款Apple Watch。

新推出的iPhone有iPhone 15、15 Plus、15 Pro和15 Pro Max等4个型号,其中,iPhone的普通系列(即iPhone 15和15Plus)使用了4nm工艺的A16芯片,该芯片曾被用于上一年发布的iPhone 14系列中的高端机型(即14 Pro和14 Pro Max);而iPhone 15的Pro系列(即15 Pro和15 Pro Max)则首次使用了第一次亮相的A17芯片,采用3nm工艺,为目前全球仅有的3nm制程手机。
除了芯片制程和镜头技术上的进步,iPhone 15给半夜坐在电脑前等候苹果发布会的中国「果粉」们带来的兴奋感并不多,以致在9月13日白天的社交媒体上,讨论这款库克口中「有史以来最强大iPhone」的声音也弱了很多——至少与上半年苹果发布其首款「空间计算」(spatial computing)设备Vinsion Pro时无法相比。
iPhone是苹果迄今最重要的产品,其营收和利润贡献常年占公司总收入和净利润的一半左右。但随着全球消费电子需求下降,iPhone的营收也在下降,上个季度,其销售同比下降了2.4%,环比下降22.7%,从而使得其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下滑到48%,低于上一财季的54%和去年同期的52%。
断定苹果创新停滞的声音已有些时间,问题是,这家公司的创新何以停滞或者真的停滞了吗?以及,接下来会好吗?
3nm芯片可能性能过剩,不过它可能本来就不是为iPhone准备的
相较于5nm工艺,3nm制程的芯片的确性能更好,它可以在同样面积的芯片上集成更多晶体管,发布会上,苹果称其3nm芯片上集成了190亿个晶体管。这种更高的集成度可以提高芯片的计算性能,相同功耗下,3nm芯片的运算速度相较于5nm芯片可以提高10%至15%,有利于手机处理更复杂的任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游戏、影视体验;同时,它也可以使设备功耗更低,提高手机续航时间;另外,更小的芯片尺寸也有助于把手机空间和重量节省出来搭载更多其他零部件,比如塞进更多镜头。
这种性能的提升对于iPhone这样通过点击交互的硬件可能过剩。在基于3nm芯片的设备上没有杀手级应用出现之前,用户难以了解选择5nm、7nm的5G设备还是3nm的5G设备有什么区别。
而苹果需要为此付出的芯片开发成本并不低。国际商业战略公司 (IBS) 首席执行官Handel Jones估计:设计28nm芯片的平均成本为4000万美元。相比之下,7nm芯片和5nm的芯片设计成本单位都已跃升至亿,分别达到2.17亿美元和4.16亿美元,设计3nm芯片就更贵了,约为5.9亿美元。而这只是设计成本,从设备到制造环节会更高。根据CEST的估算,3nm工艺芯片的制造成本接近16nm工艺成本的两倍。
不过,更先进的制程对于Vision Pro这样的「空间计算」设备可能是个必要条件。iPhone只需要处理你的点击数据就够了,而戴在眼前的头盔除了处理应用软件内的数据,还需要处理你的眼球运动、皮肤温度、手部捏合等多模态数据。此外,相较于iPhone所需的AI计算只需为你的点击数据建模,Vision Pro有必要为你的各种生物数据建模。Vision Pro发布后,《经济学人》判断它为最适合生成式AI的设备。
苹果也有盈利压力,Pro系列提价100美元
受限于技术成熟度和供应链障碍,Vision Pro的出货量并不会很高。把3nm芯片用于iPhone,意味着其研发成本可以在更大批量销售的设备中被摊销。不仅如此,苹果的定价策略表明,它似乎还在将这部分研发成本进一步转移到买得起其最高端设备的用户那里。
定价上,iPhone 15系列沿袭iPhone 14系列推出时的价格,除了最高端的iPhone 15 Pro Max,苹果计划对其涨价100美元,至1199美元,比最便宜的iPhone 14 Pro Max贵近10%。
苹果没有说明涨价原因,但它的财报已说明一切。苹果8月初发布的3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已连续3个季度下降,不止iPhone在跌,iPad和Mac的跌幅更大。而且,苹果CFO预计,下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仍然不会好转,其中iPad和Mac可能会出现两位数百分比的降幅。
消失的华为又回来了,苹果iPhone 15出货量可能下调1000万部
不过,因为华为手机的回归,iPhone自身已经不是很好过了。
8月29日以来,华为连续向市场投放了3款高端手机:Mate 60 Pro、Mate 60和Mate X5。这些手机没有宣布使用5G芯片,但TechInsight拆机分析后称,Mate 60 Pro采用的是中芯国际的7nm芯片,且其蜂窝网络速度与苹果公司iPhone 14系列的5G设备相当。
而在5G手机领域,华为的手机销量曾超越苹果的iPhone。摩根士丹利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华为卖出了2.4亿部手机,而苹果只卖出了1.98亿。也正是从当年开始,美国商务部开始对华为实施芯片制裁。
Mate 60 Pro、Mate 60和Mate X5上市以来市场上一机难求。苹果分析师郭明琪9月6日预测,华为Mate 60 Pro在发售12个月后的累计出货量将至少达到1200万部,到2024年华为手机的总出货量预计在6000万部,比2023年翻一倍。
另一个对苹果不利的消息是,国内政府工作人员可能被禁止在工作场合使用iPhone。这一禁令如果属实也不令人意外,美国早在2020年就开始禁止政府工作人员使用华为了。
瑞银证券最新报告已将苹果iPhone15系列新机出货量从8000至9000万部下调到了7800万部。如果华为手机明年出货量达到6000万部,意味着它至少会从其他品牌那里抢走3000万个用户,那么iPhone的出货量可能比7800万还要低。
印度制造iPhone开始上市,这可能是苹果与中国市场博弈的一个筹码
与iPhone 14相比,iPhone 15系列的另一重大变化就是其供应链。
市场消息称,iPhone 15的首发批次中将出现由印度组装的产品,富士康位于南印度的工厂自上个月就已开始生产iPhone 15。
苹果自2017年开始尝试在印度组装iPhone,起初只生产较旧型号,较国内产线晚6至9个月;2022年9月,这些印度工厂也开始组装苹果当年发售的iPhone 14——在首发之后的补货批次中,产线与国内仅相差2个月。2022年12月,苹果向印度富士康追加了5亿美元投资,为量产iPhone15做准备,使其与中国内地工厂的时间差缩短至数周。
中国市场与苹果相互需要。对于苹果来说,中国是其最大市场,2022年,中国为苹果贡献了1/5的收入(740亿美元)。同时,中国也是苹果设备最大的组装基地,超过95%的iPhone、AirPods、Mac和iPad是在中国制造的。
不过中国制造的苹果产品比例正在下降,印度制造在上升。据Counterpoint的数据,2022年,iPhone的生产组装中,中国市场份额为96%,印度紧随其后,约占4%左右——这一数字在2020年和2021年还分别只有1.3%和3.1%。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印度2023年制造的iPhone在iPhone全球产量中的占比将进一步由4%上升至7%。
导致这种变化的来源之一,是印度莫迪政府推出的「印度制造」计划。该计划以印度消费市场为诱力,推出本地制造的扶持方案,同时提高整机进口关税,目标是在印度本土培养完整的消费电子产业链。这一计划于2014年提出,当年,印度制造的手机仅占全球的3%,到了2015年,这一比例就上升到了11%,使印度超过越南,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
苹果自然也将印度视为「下一个中国」,但它投资印度的速度远高于印度内部对消费电子的需求增长速度。按照计划,苹果要在2025年将25%的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作为iPhone最大的组装厂,富士康也计划用5到10年时间将30%的产能转移到印度。这种「转移速度」已使印度正在成长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电子出口国,据印度商业和工业部的数据,今年4月至6月,印度电子产品出口增长超过56%,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印度二季度的第4大出口产品。
而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的难度并不一定有想象的那么大,因为虽然中国制造了95%的苹果设备,但这只是最终的组装环节。在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方面,中国的竞争力并不大。比如iPhone 90%的组件来自中国,但这部分组件的价值在iPhone总成本中的占比只有个位数。
根据东京研究机构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对iPhone 12 Pro的拆解,在其406美元成本结构中,来自韩国和美国的零部件分别占了26.8%和21.9%,中国零部件的价值只占其中的4.7%。镜头、屏幕、SoC芯片、电池等主要零部件仍然离不开日本、韩国和美国,而中国提供给苹果的零部件包括工业胶水、螺丝、网眼、压敏黏合剂和金属零件等。
以何种速度转移其供应链,是苹果可以与中国市场博弈的一个筹码。
手指捏合手势进入Apple Watch,这项技术也来自于Vision Pro
不断投资技术前沿虽然成本高昂,但也有其好处,那就是可以把最新技术扩展到既有的每一个产品中。我们在Apple Watch的更新中再次看到了这一技术扩散路径。
新款Apple Watch的最大更新是其交互方式。发布会中,苹果演示了如何通过让戴手表的手食指和拇指捏合两次,来完成大部分的手表应用操作,比如要接起电话、挂断电话、关掉闹钟,或者向下滑动屏幕。此前,这类操作要么需要通过点击Apple Watch屏幕上的应用程序完成,要么需要转动设备右侧的旋钮。
这一手势似曾相识,苹果在今年6月发布其最新硬件Vision Pro时,就展示了如何通过眼神注视和手指捏合,操控镜头内的所有应用程序。
借助这一手势,Vision Pro使人摆脱了VR设备通常都会配备的那种有线手柄。在Apple Watch中,该手势同样解放了双手。原先,用户需要一只手戴表、另一只手操作键盘,现在,与手表交互只需要戴表的那只手手指捏合一下就可以了,另一只手被解放出来。
支持这一新手势的是苹果为Apple Watch新配备的Series 9芯片。它搭载了加速感应器、陀螺仪和光学心率传感器,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检测手指捏合两下时的微小运动和血流变化特征。该功能下个月推出。
One more thing:USB-C接口
最后,新款iPhone的一大更新就是统一了充电接口。买了这款手机,你就可以同一条线为Mac、iPhone、iPad、AirPods等所有苹果设备充电了。
另外,它也在屏幕上加了「灵动岛」让你可以更方便查看一些服务的进度,比如外卖距离你还有多远,或者你的航班登机口是几号。
总之,单看iPhone 15和Apple Watch,其更新相较于上一代设备都算不上多大进步。不过,当全球所有手机厂商都已经无法在这两个单品身上做出大创新,把握下一代硬件设备的定义权和投资生成式AI,才是更重要的事。
-END-
若想了解更多当日资讯,请点击阅读往期智能晚报
若想了解头条,请点击阅读往期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智能,不只是 AI。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记得设为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