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最近读历史,真的觉得科举制是最高明的统治形式,它是秦制或者君主专制进化到终极的产物。正如唐太宗说的,科举的主要功能不是选拔人才,而是“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目的是为了掌控天下英才,让他们专心考试,不要有二心。
有了科举制,帝制中国才算进入了稳态,自宋朝开始,单靠内部叛乱和分裂已经不能撼动帝国的统治,宋明清的灭亡,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外敌入侵(没有满清消灭明朝主力,以及为了保卫辽东加征的辽饷,李自成不可能成功,太平天国叛乱也和满清被西方入侵有关)。
为什么科举制如此成功,在我看来,它是化外卷于内卷,给了广大社会精英,尤其是平民子弟一个阶层晋升的幻觉和耗尽精力的渠道。
如果追溯的话,科举制的原则来自于《商君书》中的利出一孔,即君主掌握所有资源,并设定一个获取资源的唯一渠道,让社会投入到过独木桥中的竞争中。
在古代社会,要么实行贵族为主的封建或者共和制度,要么就实行消灭贵族,以平民政治为主的君主专制。秦朝以后中国显然走的第二条路,《商君书》明白的指明皇帝就是要打压贵族阶层。
但是商鞅设定的具体方式是军功爵,即按照军功论功行赏,看重军功就要扩张,就要打仗,而战争对帝制国家的风险是非常高的。一方面战争的成本太过高昂,会导致国家的崩溃(正如秦朝)。另一方面,军功爵依靠的是军人群体,而军人手里有枪,拥有威胁皇权的实力,如果某位将军在战争中赢得了士兵的拥护,他很有可能举兵推翻皇帝。
东汉末年,唐朝末年,五代十国都充分表明军人群体是不可靠的,不仅贵族是皇权的威胁,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将领也是。
如果我们进行国家间的纵向对比,就更能领会“军功爵”的风险,典型的案例是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自马略改革后,实行募兵制,任何身份的人,包括无产者都可以加入军队,由于罗马战争频繁,因此出身再低微的人,都能在战争中改变命运。在罗马帝国中后期,虽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并不断的神化皇帝,但皇帝始终没能解决军人跋扈的问题。
3世纪危机后,大量的罗马皇帝都出农民,那时罗马底层人都认为参军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只要自己能打胜仗,展示出过人的品格,就能成为上层人。统计罗马皇帝的出身,我们会发现罗马军队中的阶层晋升比例高惊人,但是这种高频率的阶层晋升反而导致了社会更大的动荡。
罗马在3世纪危机以后,大量的皇帝任期不足2年,只有不到25%的皇帝能自然死亡(不是包括病死,老死),大部分皇帝都死于内部争斗之中,在罗马帝国中后期,消灭帝国军队最多的,不是蛮族人,而恰恰是罗马人自己。

所有的罗马军人都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都相信“枪杆子里出政权”,因此他们不断自相残杀,为了皇位大打出手。
(世界光复者奥勒良就是农民出身,大量的罗马皇帝都是农民出身)
读过罗马史的朋友都能发现,罗马皇帝常常要御驾亲征,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军旅中,这不是因为他们有奉献精神,而是只有在军队中才能控制军心,如果将指挥权委任给一个将军,那么一旦他获得胜利,很快就会在士兵的拥戴下意图造反。
从3世纪危机到东罗马灭亡,罗马始终停留在“中国的五代时期”,始终无法降服骄横的军人,最终在不断的内部厮杀中灭亡,
可以说世界上大部分帝国都没能迈过军功爵的槛,它们都没有进化到秦制的终极体。
(奥斯曼、中国五代、罗马)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理解为何赵匡胤要“杯酒释兵权”,五代时期的中国与罗马类似,军人动辄斩杀皇帝,任何有威望的将军都能建立王朝,这让社会始终处于动荡之中,连赵匡胤自己都是被部下强行披上黄袍。

最终,赵匡胤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全面的实行科举制,并且重文抑武,让全天下的有志之士愿意当文官,而耻于当武官,并用文官来监控军队,从而既保留“军功爵”的优点又杜绝了其“缺点”。

在隋唐时期,虽然发明了科举制,但并不普遍,隋唐大量的官员都是贵族出身或者将领出将入相,直到宋朝,才全面开始普及科举制,到明清时期,科举制执行的更加彻底,当时有人称“富不过三代”,一些大官的儿子也常常考不上功名”。
这种流动性让很多平民和庶族地主沉迷于考试,他们失败了也不会怨朝廷不公平,而是怨自己没有努力学习或者运气不好。
对皇帝来说,科举制太划算了,以前搞军功爵,有志之士天天想着立军功,风险太大,打赢了将军有威望会威胁到自己,打输了会被异族反推,很可能翻车。现在只要每三年举办一次科举考试,出几道题,布置下监考,就能耗尽精英们的精力。
那些科举的优胜者,也对自己没有威胁,他们手无缚鸡之力,不掌握军队,没有威胁皇权的武力,他们最多就是幕后操控朝政,但不敢直接推翻王朝。

在宋朝后,文官和军队的隔阂越来越大,文人自己也歧视武人,这让他们没法获得士兵的爱戴,同时军队因为重文抑武的风气,导致无法吸纳到最优秀的人才,参军的往往是底层甚至城市流民(宋朝最明显)。这样就形成了有名望的人没有实力,有实力的人没有名望、机会的局面。
如果我们统计,会发现宋朝后,中国大部分皇帝都善终了,而且大都是实权皇帝,中国开始进入一个超稳定的结构,对宋朝以后的中国,唯一能造成威胁的只有外敌。
科举制虽然能最大程度化解内部矛盾,但是却极不利于军队的战斗力和社会的尚武风气,这让整个国家在面临外敌入侵时不堪一击。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想维护皇权,只能为了内部稳定牺牲对外的防御力。
除非脱离出秦制的范畴,采纳现代制度,否则还真就是宋朝的办法最有效。

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