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当仍处于学生时代的80、90后在教室里苦读语文课文,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纪念刘和珍君》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我们离开读书生涯许久后,日常使用率最高的知识点或许是语文课上鲁迅的话。
在那个学生年代看起来像是权威一样存在的鲁迅,在十几年后正逐步变成我们“最亲切”的朋友、大家引经据典时最常用的“典”。
“瓜田里上蹿下跳的猹”、“孔乙己的长衫”、“人血馒头”、“润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
我们逐渐长大,大到各类社会现象,小到生活琐事,我们都能在鲁迅语录里面找到一句恰当的评语。再不济,也能用“鲁迅体”评价一两句。
鲁迅(1881-1936)
民国时代作家,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今天,正是鲁迅先生142周年诞辰,在这个“轻快”的周一,当我们再重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仍能发现他超越时代的意义。
我们对于鲁迅先生的了解,以革命家与文学家的身份下居多。我们看过许多他批判社会、人性的文章。事实上,他的思考视野远比我们了解的更广阔。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天纲人伦仍旧是正统,一个家庭仍旧以丈夫、长子为纲,那还是一个万事启蒙的阶段。但他已经写作《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来讨论如何教育子女、如何改革家庭以及男女经济平权等观念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写的这些文章,了解另一个侧面的鲁迅先生。
/NYT/
鲁迅:不爱己的人
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在他曾写作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鲁迅很直白地以生物学作为依据提出家庭的意义是保存生命、延续生命以及发展(教育)生命。即以食欲保存好自己,以性欲繁衍后代。
这一观点中,他强调却是世人应当以食欲去比照性欲,即食欲不是罪恶,也不会不净,因此性欲也只是正常的欲望,不应该赋予特别多负面意义。此外,他也提出,子女只是性交的结果,因此对子女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那么不论恩,就不应当完全以父母之命作为人生纲领。他提出父母给子女的不应当是“感恩教育”,而是“爱”。一个人,如果不会爱人、不会爱己,则即便组成家庭,也容易影响后代。这便和我们如今讨论的“原生家庭”影响不谋而合。可见鲁迅即便在教育理念上也有超前性。
”我们且不高谈人群,单为子女说,便可以说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就令硬做了父亲,也不过如古代的草寇称王一般,万万算不了正统。“
针对爱这件事,他认为应当给予孩子的是理解、指导与解放。他在文中说,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欧美人经常把孩子当作成人的预备役去看待,而国人则把孩子当成缩小版的成人,这些观念都不对。他关注新的研究,明了孩子的世界与成人完全不同,应当注重先行理解孩子的视角。
在教育观中,他认为孩子是“即我非我”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这一观点与我们经常引用的诗句《你的孩子》不谋而合——“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也正是我们如今更推崇的教育理念——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庸,生养教育孩子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的人。
/Joey Guidone/
“利用亲权解放子女,
实现经济平等”
鲁迅先生也关注女性成长,或者说关注不分性别的每个人类的权益与发展机会。
“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
作者:亨利克·易卜生 |《玩偶之家》
他曾经分析过知名剧作家易卜生所作戏剧作品《玩偶之家》。这部剧本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此前,娜拉曾是被丈夫宠在蜜糖里的小公主,直到她为了帮助丈夫借款却触碰到丈夫的面子与荣辱,她的丈夫向她展现了从未展露的自私面貌。
剧本以娜拉最终决定收拾行李离开这个幻梦而告终,而鲁迅先生的分析则从这里开始。
他合理推测着,在易卜生所描述的19世纪欧洲背景中,娜拉出走会如何。在他的《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他从社会结构层面揭露了残酷的现实——那个社会几乎没有独身女性的立足之地,娜拉要么走向堕落,要么最终回到这个牢笼。
在这篇文章中,他却谈到在家庭层面能做的改善,即家庭可以使用亲权解放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享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
可以见到,时至今日,我们仍旧为这些事件在努力、在权衡,但总归比他发愿时要进步很多了。
/Linn fritz/
“躺不平”的鲁迅先生与当代人
当然,从古至今,对于鲁迅先生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有人也会觉得鲁迅先生刻薄,也有人会觉得他颇有个人主义、资产阶级做派。
比如作家李长之就举出鲁迅先生曾经的文章段落,评价他这方面的矛盾性。
者:鲁迅《三闲集
“老实说,这地方在革命,不相识的人们在革命,我是的确有点高兴的,然而——没有法子,索性老实说吧,——如果我的身边革起命来,或者我所熟识的人去革命,我就没有这么高兴听,有人说我应该革命,我自然不敢不以为然,但如叫我静静地坐下,调给我一杯罐头牛奶喝,我往往更感激。”(《三闲集》,页二六)
诚然,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类思潮崛起,鲁迅先生只是在不停书写,给每个个体一些思潮上的警醒,他倾听一切,却怀疑一切。如果我们不把鲁迅先生神化,他的这番言论又和当下更看重个人生涯发展的每一个普通年轻人是有共通的。即,新一代们也在关注着社会,但面对不公与苦痛,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躺平”却成为一个热词
但事实上,却并没有多少人真正“躺平”。不然,大家也不会选择鲁迅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或许选个生活家会更好。人们喜爱鲁迅,也正是因为,他或许在人们眼里是个英雄,但他也是有“人气儿”的批判家。
时至鲁迅先生诞辰142年,我们仍推崇、热爱鲁迅,也正因为我们仍旧热爱、关心我们所处的社会热爱思辨与深度思考
撰文|东瓜
排版|番茄
编辑、校对|袁振、许栩

最新课程
C计划思辨阅读课,可以引领孩子从阅读、思辨中逐渐掌握思考工具,拥有思辨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
如果想让孩子——
懂阅读,爱思考,善沟通,
会选择,负责任
  点击下方图片,来体验我们课程吧!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
添加客服
微信咨询

回复[独立思考]可领取礼包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