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芝公司21日宣布,由多家日本国内企业组成的联盟已经完成了对东芝的要约收购。据日本媒体报道,东芝最快将在年内退市。

9月21日,东芝公司宣布,由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牵头的2万亿日元(约合135亿美元、根据发行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实际价格算)要约收购已获得成功,超过一半的股东参与此次收购,达到将公司私有化的门槛。JIP目前持有该公司78.65%的股份,该交易完成后,东芝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最早或于年底正式退市
东芝的退市早有迹象。早在2021年4月份,私募股权公司CVC就提出了对东芝的私有化要约。彼时东芝并未接受这一提议,但表示会考虑可靠的要约方案。
经过商谈,今年3月份,东芝同意了日本国内企业组成的资金联盟、日本产业伙伴(JIP)的收购提案。JIP彼时提案的目标是,东芝的企业价值在未来能逐步提升,公开收购后就将东芝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待企业价值回升后再让东芝重新上市。
直至今日,东芝正式宣布,135亿美元要约收购已获得成功,超过一半的股东参与此次收购,达到将公司私有化的门槛。交易完成后,东芝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据知情人士透露,预计东芝将在今年11月下旬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最早在年底退市。
为何退市?
“东芝退市主要原因还是经营业绩不佳,再加上此前财务造假造成对企业信誉的负面影响,退市私有化能在一定程度确保投资人利益,并让新东芝能专注基础设施业务,未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钉科技创始人丁少表示。
实际上,东芝在资本市场已经难以支撑。按照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东芝必须结束连续多年的资不抵债局面,否则将会被强制退市。陆续出售资产后,东芝勉强维持,却也难以重拾大部分投资者信心。
在智帆海岸机构首席顾问梁振鹏看来,东芝目前股价很低、融资艰难,投资者信心缺失,企业上市已经失去了意义。而实现私有化,可以让公司实现股东层面简单化、高效决策、快速架构调整和业务整合。
未来走向何方?
东芝创立于1875年,是日本制造业的代表品牌,以家电制造享誉全球,创造出日本第一台电视机、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家电产品名声大噪后,东芝开始“狂奔”,迅速将业务扩张到半导体、重型电机、医疗设备、铁路运输、电梯制造等领域。
在经历电子产业崩塌、核能业务失败后,难以应对PC等业务利润率微薄业绩大幅下滑,东芝被曝出长达8年的财务造假,陷入破产境地。危机下,东芝选择断臂求生,将家电、笔记本大部分资产分别出售给了美的、夏普,将白电部分国内授权出售给了创维,并卖掉了存储芯片公司股权,转而主攻基础设施、电机及半导体领域。
退市是东芝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日本制造鼎盛时期的落幕。当然,退市不等于一蹶不振,东芝在基础设施及半导体存储器领域仍有较强的竞争力,未来走向仍由决策层的掌舵而定,但东芝依旧需要聚焦强项主业,发挥品牌价值优势谨慎布局。”甲春秋传媒机构策略总监刘步尘表示。
你可能关注的新闻
来源:证券日报、央视财经

监制:代明     审核:王玥
编辑:杨淼

 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