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高端工业级精密光学市场被国际厂商垄断。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高端精密光学国产化需求迫切。以福光股份、蓝特光学、茂莱光学等为代表的国产企业正在崛起,并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生产制造等方面逐渐缩小与全球领先企业的差距。
作者 | 何乐
来源 | 《经理人》杂志
头图 | 茂莱光学公众号
当前一代的摄影发烧友还沉浸在尼康、佳能等专业数码摄影机的时候,小米、VIVO等智能手机已经联合徕卡、蔡司等光学巨头,搭载专业的光学镜头,推出了“手机也能媲美数码相机”的照相功能,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青睐。
提到精密光学企业,尼康、佳能、蔡司等企业,我们并不陌生,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传统3C消费电子产品普及率的快速提升,消费级精密光学市场已逐渐成熟。另外,在元宇宙、大数据、AI等技术概念的驱动下,无人驾驶以及AR/VR等工业领域发展迅猛,工业级精密光学产品需求空间广阔,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精密光学企业开始争夺工业级精密光学的市场。
长期以来,高端工业级精密光学市场被海外厂商垄断。但随着中美贸易的摩擦加剧,高端精密光学国产化需求迫切。
虽然我国高端光学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凭借近十几年的积累与进步,中国精密光学市场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其中,茂莱光学(688502.SH)是一家值得关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茂莱光学今年3月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以营业收入计算,2021年茂莱光学的市占率为2.4%。
尽管茂莱光学在精密光学器件生产制造、技术性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能力,但和国内外大型光学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内工业级精密光学的供应商,茂莱光学是国内少数具备光刻机的照明、成像、测量系统内核心光学镜片制备能力厂商之一。茂莱光学此次上市,有望为高端精密光学国产化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高端工业级精密光学新起之秀
精密光学根据应用领域,可分为消费级精密光学和工业级精密光学。相比智能手机、数码相机、投影仪、安防监控镜头等消费级应用领域,工业级精密光学对产品所能实现的工艺参数和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本土已涌现诸多优秀的精密光学厂商,例如福光股份(688010.SH)、永新光学(603297.SH)、福特科(833682.OC)、蓝特光学(688127.SH)、腾景科技(688195.SH)以及茂莱光学,这些公司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生产制造等方面已逐渐与全球领先企业缩小差距。
对比国内A股上市的工业级精密光学企业,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企业在不同细分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表1)。
例如,成立于2004年的福光股份,是国内最重要的特种光学镜头、光电系统提供商之一,主要产品有光学镜头、光电系统及光学元组件。成立于1997年的永新光学,主要专注于光学元件组件加工领域与显微镜研发及生产领域行业领先地位。
茂莱光学作为新兴上市的高端精密光学企业,其成立于1999年。从下游应用领域的营业收入结构来看,2021年半导体、生命科学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6.73%、34.81%。其中近几年里,半导体的业务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13.91%增长至2022年6月末的28.00%,呈逐渐增长态势,未来半导体业务对公司业绩增长具有拉升作用。
半导体对工业的作用已无需赘述,其中光刻机被誉为半导体皇冠上的明珠。作为芯片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密设备,光刻机性能决定了芯片的制程和性能。其中光学系统作为光刻机最核心的模块,决定光刻机的工艺能力。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际顶级光学公司掌握曝光物镜系统光学器件加工技术,而茂莱光学也已取得实际的技术突破,并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光刻机的照明、成像、测量系统内核心光学镜片制备能力厂商之一。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光刻机数量为336台,占全球光刻机总出货量的61%,市场需求旺盛。在光刻机国产需求替代日益升级的背景下,茂莱光学作为国内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从产品具体应用来看,茂莱光学研发的精密光学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家高端装备与工业生产领域中,如精密光学产品器件已应用于国产光刻机中;自主发的航天用滤光片也已成功应用于我国“资源系列”、“高分系列”、“海洋系列”等卫星载荷项目;视觉测量相机镜头组件被成功应用于执行我国空间站核心舱任务;公司为华大智造研制的基因测序光学引擎是国内较早可商用的基因测序光学引擎之一,并在“2019-nCoV”疫情期间助力华大智造“火眼实验室”,是其新冠病毒测序系统的核心光学引擎供应商;公司研制的AR/VR光学测试模组及光学检测设备被Facebook、Microsoft等客户用于对其AR/VR可穿戴设备进行光学性能检测。
在客户资源与合作伙伴上,茂莱光学已与Camtek、KLA、上海微电子、ALIGN、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平台Waymo、Microsoft、Facebook、IDEMIA、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508所)等多家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及关键技术领域的科研院所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竞争加剧,研发升级成破局关键
对比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见表1),从整体上看,茂莱光学尚处于行业中下游。
在营业收入方面,以2022年为例,永新光学和福光股份位列前二,收入规模达到8亿元左右。其他几家精密光学企业营业收入旗鼓相当,徘徊在4亿元左右,其中茂莱光学实现营业收入4.39亿元、同比增长32.36%,归母净利润为5901.48万元、同比增长25.07%。2023年上市后,茂莱光学发布了2023年Q1财报,数据显示,公司Q1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1.71%,归母净利润为1397.23万元、同比增长0.70%。
茂莱光学不仅保持着业绩稳步增长,在毛利率上,也比同行可比公司要高,竞争优势明显。
专利数量方面,福光股份发明专利达到295项,在6家企业中遥遥领先。永新光学、福特科、蓝特光学、腾景科技、茂莱光学的发明专利数量则分别为39项、31项、12项、9项、12项(茂莱光学发明专利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末)。
由于2023年Q1财报中并未公布专利情况,根据招股书资料,截至2022年6月30日,茂莱光学拥有125项境内外授权专利,其中包括12项境内发明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发明专利亦有26项。虽然在发明专利上与行业领先的企业相比稍有不足,但值得肯定的是,茂莱光学近几年的的研发费用率与同行可比公司相比,要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茂莱光学拥有精密光学镀膜、高面形超光滑抛光、高精度光学胶合、低应力高精度装配、光学镜头及系统五大核心技术。而且,公司的技术转化成果效果显著。资料显示,2019年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核心技术形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1.89亿元、2.09亿元、2.89亿元、1.8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85.34%、84.90%、87.29%、90.18%。
精密光学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内技术升级迭代也十分迅速,行业竞争加剧。一方面,在光学领域,不少国际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在技术上与市场份额上都占据了较大的优势。欧美精密光学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Newport公司、德国Jenoptik公司为全球精密光学行业的标杆企业,与茂莱光学在主营业务产品及下游应用领域方面形成竞争关系。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领先的同行业光学上市公司如福光股份、蓝特光学等开始扩展高端精密光学应用市场,加大高端精密光学产品布局及研发投入,使高端精密光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多方角逐的背景下,高端精密光学市场竞争格局或将进一步变化,若想从中突围,还须夯实自身的研发技术和实力。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任何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