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兔以低价策略争夺市场的方式,搅动了行业发展的平衡;若无法成功IPO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极兔还能否奔跑?
作者 | 何乐
来源 |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
今年6月16日,极兔速递环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兔速递”或“极兔”)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不同与顺丰、“三通一达”等快递起步时间早,极兔速递于2015年8月才在印尼成立。极兔创立之时,最早是为了解决OPPO在东南亚地区运送困难的问题。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极兔的业务已经扩展到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2020年,极兔的业务发展到中国,并在2022年扩展至沙特、阿联酋、墨西哥等国家。
作为行业的后来者,极兔以低价策略争夺市场的方式,搅动了行业发展的平衡。从2020年步入中国市场,到通过收购百世快递中国、顺丰旗下的丰网信息来进一步扩大规模,截至2022年末,极兔在中国的快递业务尚处于亏损当中。受中国市场的拖累,极兔目前的现金流也较为紧张,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均处于净流出状态。若无法成功IPO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极兔还能否奔跑?

烧钱抢占市场,极兔资不抵债
在国内市场中,极兔作为快递行业的后来者,打破了以顺丰、京东物流、三通一达为首的竞争格局。
进入中国市场后,极兔速递为了扩大自身的体量,快速融入中国市场提升运营能力,开始收购国内快递企业。2021年10月,极兔以7.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百世快递中国,并于12月完成收购。2023年5月,极兔又以11.8亿元的价格收购顺丰控股旗下的丰网信息。
为了快速融入中国市场,极兔还打起了价格战。
早在极兔之前,国内的快递企业在2019年就掀起过一轮价格战。2019年3月,中通首先带头在义乌打起了“价格战”,随后顺丰、通达系快递纷纷加入。而恶意低价竞争无疑是两败俱伤。就在通达系、顺丰等快递企业即将结束这轮价格战之时,2020年3月,极兔速递进入中国市场,再一次掀起了价格战。 
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低价的优势下,极兔的包裹量迅速增长。极兔2022年的全球年包裹量为146亿件,较2021年的105亿件增加39.0%及较2020年的32亿件增加350.6%。其中,2020年至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中国区的包裹量分别为20.84亿件、83.34亿件、120.26亿件,而2021年收购百世快递中国后,极兔在中国的包裹量同比增长率达到300%。
虽然在中国的包裹量远超东南亚地区,但2020年至2021年,极兔在东南亚的收入却比中国要高,前者为10.47亿美元、23.78亿美元,后者仅为4.79亿美元、21.81亿美元。而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极兔在中国低价竞争所致。
报告期内,极兔在中国的单件包裹收入分别为0.23美元/件、0.26美元/件、0.34美元/件,而同期内东南亚的单间包裹收入则比中国区分别高出0.68美元/件、0.84美元/件、0.61美元/件。
报告期内,中国区的快递业务毛亏损达到5.77亿美元、12.19亿美元、6.65亿美元,其中2020年的毛利率低至-120.4%,2021年和2022年则分别为-55.9%、-16.2%。可见,为了争夺中国市场,极兔不惜烧钱圈地。
除了中国区的业务存在毛亏损外,东南亚的毛利率为29.8%、27.8%、20.0%,呈下降趋势,其他地区的毛利率则为32.7%、4.0%、-10.3%。由于中国地区亏损严重,这导致极兔综合的毛利率尚未转正,分别为-17.0%、-11.2%、-3.7%。
虽然低价竞争获得了更多市场,也促进了包裹量的快速增长,但是却让极兔陷入亏损当中。2020年至2022年,极兔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35亿美元、48.52亿美元、72.67亿美元,2020年至2021年净亏损6.64亿美元、61.92亿美元。而2022年,由于金融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0.51亿美元,远远覆盖了极兔快递业务的亏损,使得极兔实现净利润15.73亿美元,实现了名义上的扭亏为盈。2020年至2022年,经调整年內亏损则分别为4.76亿美元、9.11亿美元、7.99亿美元,累计亏损21.86亿美元。
极兔进入中国后,通过低价烧钱竞争,无疑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值得关注的是,极兔的快递业务,尚不能让资金回流。2020年至2022年,极兔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分别净流出1.55亿美元、9.67亿美元、5.20亿美元。同期内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也分别净流出6.35亿美元、10.01亿美元、8.60亿美元。
这意味着,极兔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仅依靠融资,报告期内融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入12.85亿美元、34.70亿美元、8.81亿美元。依靠融资的支持,2020年至2021年,极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4.95亿美元、15.01亿美元,而2022年则净减少4.98亿美元。截至2022年末,极兔的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的21.02亿美元下降至15.04亿美元,同比下降28.4%。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末,极兔的流动负债达到17.32亿美元,是公司年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足以覆盖的,可见极兔的现金偿付债务能力略显不足。另外,截至2022年末,极兔的资产总额为59.36亿美元,负债总额则高达109.20亿美元,公司明显资不抵债。
虽然极兔发展迅猛,依靠低价抢客户夺资源,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公司的背后经营状况,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中国区的业务目前仍持续亏损当中,东南亚地区的业务也面临着毛利率下滑的风险。截至2022年末,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资产总额远不足负债总额,资不抵债之下,一纸招股书揭开了极兔财务状况背后的遮羞布。

区域代理模式背后
作为中国快递行业的后起之秀,极兔的闯入改变了顺丰、三通一达以及京东物流等竞争格局。成立短短8年时间,极兔已经成为了一个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对于极兔的迅猛发展,其商业模式也尤为值得我们关注。
快递业的商业模式过去大致分为两种,纯直营的顺丰,和加盟制的通达系。不同于其他快递企业的模式,极兔采取的是区域代理模式。
对于该模式的优势,极兔无需投入巨额资金,可低成本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效率。在这一模式下,区域代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代理商对于自己的管辖范围拥有极大的掌控权和自主,其中主要体现在扩张和定价上。
据了解,这一模式来源于步步高系的惯例——鼓励体系内加盟商成为区域代理,在出钱出力协助总部扩张网络之后,也会获得丰厚回报,甚至被总部收编,由于区域代理负责网点扩张和管理,许多快递从业者认为这就是已经被通达系淘汰的“二级加盟制”。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模式下,极兔扩张迅猛。其中,上文提到的,极兔收购百世快递中国和顺丰控股旗下的丰网信息,也是为了整合中国市场资源,以实现快速扩张的目的。截至2022年12月31日,极兔拥有104个区域代理及约9600个网络合作伙伴。其中,包含着280个转运中心,以及超过21,000个揽件及派件网点。 
然而,在区域代理模式下,也存在较大的管理问题。2022年,极兔速递被曝拖欠员工工资30多万元,登上微博热搜。在极兔快速发展下,加盟商却叫苦赚不了钱,致使拖欠员工工资,导致快递业务停滞,对部分区域的快递业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时代财经报道,除了曝出欠薪登上热搜的常州武进湖塘镇网点外,2022年以来关于极兔速递网点停工欠薪的事情时有发生。1月,有报道称极兔速递南阳多家加盟网点集体关门;3月,重庆渝中区快递点突然关闭,快递员几个月未收到工资,欠薪总额达10万元;4月,沈阳大东区草仓路极兔站点被爆出拖欠员工工资两个月。
在网点经营困难之下,极兔的服务质量也不尽人意。以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为例,极兔速度的投诉量达到22419条,已完成18797条,投诉完成率为83.84%。
以近30天的投诉为例,相关投诉量为636条,其中有不少消费者反馈,极兔存在如快递配送慢、出现丢件、快递员态度恶劣等问题。
随着快递行业发展愈发成熟,消费者对于物流配送的服务质量和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极兔在这方面,明显和顺丰、京东物流等快递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极兔尚处于亏损当中,能否通过IPO,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任何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