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技术领先、供应链完整性,还是在市场占有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都是头部参与者与引领者。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国轩高科,已经迈入增长快车道。但在行业领先的背景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依旧要面对复杂且深刻的行业变化。
作者 | 景川
来源 |《 经理人》杂志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推动者之一。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正是这一火热赛道的关键“驱动器”。
6月9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召开,尽管才举办第二届,但其规格和影响力就已不容小觑。动力电池产业新动态受到高度关注,正是得益于中国新能源企业产业在全球市场的高歌猛进。实际上,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确有着骄傲的资本,无论在技术领先、供应链完整性,还是在市场占有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都是头部参与者与引领者。
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LG新能源珠玉在前,但行业第二梯队依旧不乏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国产企业。其中,注重产品研发和产业链垂直布局的国轩高科(002074.SZ),在动力电池行业蓄力已久,已经迈入增长快车道。
动力电池业务高歌猛进
国轩高科主要业务板块包括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和输配电产品。从营收占比来看,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两大业务创造了公司的核心收入。2022年动力电池系统营业收入为184.82亿元,占营收比例的80.18%;储能电池系统营业收入为 35.08 亿元,占营收比例的15.22%;输配电产品营业收入为6.64亿元,占比2.88%(如表1)。
2007年,国轩高科开始布局锂电池行业,运行第一条磷酸铁锂材料生产线。2015年成立三元材料开发部,开始研发三元电池。2020-2022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国轩高科营收一路水涨船高,三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 24亿、103. 56亿、230. 52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5. 59%、54. 02%、122. 60%。动力电池业务的高速增长,除了依托行业的高景气度,国轩高科也具备多重业绩驱动因素。
加快产能扩张。正是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和大规模产业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的步伐。在行业高景气度下,国轩高科通过技术创新、生产自动化和管理标准化等途径加快自身动力电池智能化制造的进程,获得产能的规模化效应。随着桐城、南京、柳州、宜春四个基地的新增产能陆续释放,能够有力支撑产能规模扩张。
开拓国际市场。2022年国轩高科海外销售收入取得新突破,海外市场营业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 464.76%。国轩高科对于市场的判断是——锚定欧美两大市场,兼顾覆盖亚太市场。国轩高科能够快速推进国际化进程,2021年大众的战略投资十分关键,大众带来了资本的同时,也给国轩高科带来了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目前大众既是第一大股东,也是重要客户。2022年3月,国轩高科成为大众在华电池供应商并取得大众标准三元和铁锂电芯定点。国轩与大众合作开发的标准电芯,可以满足大众国内和海外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全产业链布局。从电池材料端、制造端到产品端,建成了完整的锂电池垂直产业链。构建全产业链布局有效地保障供应链安全,实现降本增效和成本管控,持续保持其在动力电池行业内的成本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
技术优势支撑。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产品技术水平、性价比一直处于行业领跑地位,已拥有 230Wh/kg 能量密度电芯量产能力,磷酸铁锂应用技术全球领先。在三元电池方面,从三元材料的前驱体技术到三元正极材料的量产技术,再到三元电池的规模化技术,高镍三元7 系电芯成功市场应用。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其研发费用也相应出现大幅增长。2022年国轩高科的研发费用为17.93亿,同比增长178%。年报中表示,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客户多,在研项目多,同时持续加大国际市场开拓,特别是欧洲与美国研发中心持续加大投入。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绿色低碳等方面的挑战。”
动力电池行业行至下半场
7月5日,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动力电池行业报告,这份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排行榜中,前十名有六家中国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BYD)、中创新航(CALB)、国轩高科(Guoxuan)、亿纬锂能(EVE)、欣旺达(Sunwoda)(如表2)。
在六家中国企业中,宁德时代依旧位列第一,且与第二、第三名拉开了一定的差距。2023年1-5月,宁德时代装机量为86.2GWh,市场份额为36.3%,行业市场份额同比、环比均实现上升。比亚迪装机量达38.1GWh,较去年同期提升107.8%,市场份额达到16.1%,超越LG新能源跃居第二。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能够取得此番成绩,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扩张是主要助力。而其余四家中国企业——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分别以4.3%、2.2%、2.2%、1.6%的市场份额位居排行榜第六、第八、第九和第十位。
从与日韩“三足鼎立”到“一家独大”,中国动力电池的企业成长速度十分惊人。根据表2,2023年1-5月中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占率总计为62.7%,韩国三家厂商的综合市场份额为23.3%,作为前十名中唯一的日本企业,松下占据8.9%市场份额。面对日韩老对手,中国企业手握超六成的全球市场,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优势地位已然明晰。
正是因为把握了汽车产业变革的趋势,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和增长,且已经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了优势。但在行业领先的背景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依旧要面对复杂且深刻的行业变化。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表示,电池产业的前半程,我们已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而电池产业的后半程,我们要思考如何引领市场需求,如何从有到好,与产业一起迈向高质量跃升发展的新阶段。
不仅仅是曾毓群,“动力电池行业正在开启下半场”也是很多业内人士的判断。那么,从从上半场到下半场,又有哪些新的变量?
首先是外部因素。根据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通知,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原材料价格居高叠加补贴退场影响,未来企业可能面临成本压力。加之美欧相继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和《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全力保障资源自控,使我国新能源相关产业布局全球,出海发展受限。
不过,尽管面临多种贸易壁垒,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都具备走出去的决心。以宁德时代为例,尽管在美国建厂的计划受阻,但目前在欧洲市场的进展还算顺利,已经分别在德国、匈牙利建立了两座电池工厂,并考虑在欧洲建设第三座工厂。宁德时代还布局电池回收,希望通过实现在欧洲产业链的闭合,以扩大在全球的话语权。
其次,聚焦行业内部,动力电池行业在原材料供应、技术创新、环保减碳、安全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技术创新为例,电池材料是动力电池创新最核心的部分,所以材料创新成为产业创新的“主战场”,国轩高科的动力电池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符合国内总体的发展趋势,但是传统材料有其局限性,逐渐跟不上电池降本增效、提高能量密度等的需要,在材料创新上,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着力加大投入。
尽管已经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前十强,但国轩高科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2年国轩高科的装机量为13.33GWh,其发展战略是到2025年产能规模达300GWh,要在三年内实现产能规模的猛增,既是对行业良好预期的判断,也是对企业规模增长的挑战。
不过,当前动力电池行业受到高度关注,行业内外活力不断涌现。对于动力电池行业的未来发展,不仅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行业龙头的示范作用,《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白皮书(2023-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也提出了动力电池行业到202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
针对当前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挑战,《白皮书》也系统性地提出了发展目标——大幅提升产品水平;构建动力电池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大规模智能柔性制造体系;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生态体系;构建低碳绿色动力电池产业体系;推动动力电池及系统标准化。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任何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