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关键词:口音;语言;观点
(图解口音。图源:google图片搜索)
昨天我们发表了王宇歌博士撰写的你在乎你说话(或说英语)时的口音吗?
,后台收到很多留言。

其中“英文教师Quentin”留言分享了她的观点。
口音即阶层?
撰文:英文教师Quentin
社会制度与社会文化本身就是亲子关系。
中国包括东南亚国家崇尚权力,因此同质性倾向严重;西方国家较早介入民主,因此异质性倾向明显。 
反映在语言口音上也是一样的,比如我们国家有专门的“播音系”,凡是正规播音都须有同样标准的播音腔,对此我们习以为常;而欧美几乎没有播音专业,播音员也都可以自带家乡口音播音。 
有趣的是,国内近些年也在逐渐改变,比如上海某电视台就用上海普通话播音;而英国在口音方面比美国更“森严”一点,尤其是在上流社会,因为受到英国的社会制度的影响,“口音即阶级”。不然,也不会有Queen's English这个词了,当然,现在又改回King's English了。
这就是英国甚至英语世界的“普通话”。
只不过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多元文化观念深入人心,英国的英语语言以及观念也逐渐受到美国的影响,比如BBC的播音近几十年来也不那么拿腔拿调了。Posh English在英国的市场逐渐萎缩于皇室以及上流社会,但在二语学习的保守国家比如中国,反而被视为“英伦特色”而加以模仿。不过也难怪,如果一个社会之中人人口音都有特征,那么这个社会也失去了它的口音特征。
对于外国人来说,专门挑出传统/特色口音加以学习也是可以理解的。
奥黛丽赫本的影片《窈窕淑女》是语音学知识的经典电影,它夸张地说,“在英国通过口音就可以判断一个人住在哪条街道(也就是社会地位的问题)”。由此,一个卖花姑娘通过语音师的训练,最终讲出了一口上流社会的Posh English。 
口音到底重不重要?
这个问题感觉和我这两天一直在研究的“放射性检查究竟是否需要防护”的问题如此相似,即使看了最新发表的欧洲共识,也没有非黑即白泾渭分明的答案。 都是有条件的权衡利弊,都是相对的模棱两可,都是薛定谔的猫猫狗狗。
有趣的是,英国的Queen's English 协会在2012年就倒闭了,因为太过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会员几乎都是中小学语文老师或者语言学教授或者语言文字爱好者,并且他们的立场可能偏Prescriptivism一点)。该社会事件是可以折射一定意义的。 
注:语言学上旷日持久的论辩就是在Prescriptivism和Descriptivism之间展开的。前者是规定性的(类似于医生的Prescription对吧?),就是说字典是标准,民间应当遵循字典;后者是描述性的,字典只能对民间用法进行记录。
一切学科都是哲学,真正的哲学就是“挣扎”。
编者按:
非常感谢我们群友“英文教师Quentin”的留言,深有感触。
就英国口音歧视的问题,我特意问了ChatGPT“英国有“口音即阶级”或者类似的说法吗?”
答复如下:

是的,在英国,口音确实常常与社会阶级和身份有关。
英国有多种不同的地区口音和方言,这些不同的口音常常被与某个特定的社会经济群体或地理区域联系在一起。有时候,人们通过他人的口音来判断他们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和地理来历。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作“口音歧视”(accent discrimination)或“口音偏见”(accent prejudice)。
例如,接受过良好教育并拥有所谓的“接收式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RP)或“BBC英语”的人通常被视为上层社会或更有教育的人,而一些地区口音(如考克尼口音或利物浦口音)可能被一些人视为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判断并不总是准确的,也经常受到批评,因为它反映了对不同社会群体和地区的不公平偏见和刻板印象。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试图超越这种以口音为基础的判断和分类,促进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哈哈,一方面,是大家都要更加包容和开放,但同时,歧视和狭隘是现实存在。
所以,我们不能由于口音歧视别人,但又在不自觉地尽可能修正自己的口音。

本期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助理:ChatGPT
Hanson临床科研团队,在美国的七位生物医学科学家主持。通过大数据分析,解析生物医学发展趋势;通过SCI论文解读,分享临床科研技巧和最新研究进展;通过专家讲座,交流课题设计、统计分析和SCI论文撰写规范。只提供以数据为基础的客观报告,及专业、独立的思考。
点击👆,让SCI和基金成为临床工作的副产品!
更多阅读:
(点击👆图片,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辑。或获得点击“资源”,浏览本公众号所有资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