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穿越时空,行驶在银河铁道之上的列车,呼啸着在每一个读者心中驶过,留下深深浅浅、难以诉说的痕迹。《银河铁道之夜》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宫泽文学最高峰的经典杰作。整篇故事虽然篇幅很短,却充满了奇幻色彩,《银河铁道之夜》不仅是一部童话作品,更是宫泽贤治对于生死的思考。
日本安徒生:宫泽贤治
宫泽贤治 (1896—1933)
日本家喻户晓的国民作家、诗人,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
1896年,宫泽贤治出生于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稗贯郡花卷町(现花卷市)一户殷实之家,其父经营当铺和旧衣铺。宫泽是家中长子,下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儿时的他因目睹父亲对穷苦人的强势态度,对家业心生厌恶,由此围绕人生设计和信仰也与父亲产生矛盾。后因心系农民,考入盛冈高等农林学校(今岩手大学农学部前身)农业科,将改善三农问题、寻找“属于所有人的真正的幸福”当作毕生追求。他曾在当地农校任教四年,后辞职独居花卷市郊,立志当一名“农民”“建设新农村”,并在家中开办农民讲习所,讲授农业科技及文艺修养。宫泽一生笃信佛教,幼时起即随家人诵读佛经。二十四岁时倾心于《法华经》,曾一度践行素食主义。
1918年,宫泽创作了童话作品《双子星》,正是从这一年起,他正式开始童话创作。作品完成后他在家中读给家人听,弟弟宫泽清六曾在回忆文章中写下了当时的场景:“我一直记得那年夏天,哥哥给我们念他写的童话《双子星》时的样子,包括他的语调,都历历在目。他生平第一次写童话,最先念给家人听,神情颇有些得意。那时的哥哥浑身晒得黝黑,两眼炯炯有神,充满对大展人生宏图的憧憬。”
1924年,宫泽相继自费出版诗集《春天和修罗》和童话集《要求多多的餐厅》,都未能引起文坛或读者的关注。但他在《春天和修罗》里展露的才华,为日后全集的问世埋下了伏笔。当时正在广州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留学的日本诗人草野心平(时年二十一岁)收到了学弟从日本寄来的这本书,读后深受震撼——“如果说当下日本诗坛存在天才,那我想说,这个光荣的‘天才’正是宫泽贤治。即使与世界一流诗人相并列,他的身上也依然闪耀着非同寻常的光芒”。这本诗集使得两人日后成为诗友。宫泽去世后翌年,在草野心平、高村光太郎等诗友和弟弟清六等人的操办下,遗作得以汇编成三本文集出版,这也是后期宫泽作品全集的雏形。
1930年,宫泽成为研发石灰石肥料的“东北碎石工厂”技师,为开发便宜实惠的复合肥而东奔西走。1931年夏,“冷害”席卷北海道和东北地区,农作物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宫泽此时正热衷于研制便宜高效的复合肥配方,这也是他作为农校毕业生,对最为迫切的社会需求做出的回应。这些经历都被他写入晚年创作的《古斯柯布多力传》
宫泽贤治(摄于1926年3月20日)
1931年9月,宫泽带着四十公斤的肥料样品前往东京推销,却因舟车劳顿,在旅馆发起高烧。他甚至给家人留下了遗书。幸亏其父得知后,想方设法托人将宫泽护送回花卷,他由此卧病在家。病中的宫泽,曾在记事本上用铅笔匆匆写下传诵至今的名作《何惧风雨》,一个无欲无求、舍身忘我,只求人类幸福的求道者形象跃然纸上,这也是他视作理想的为人之道。这首袒露其内心的诗作直到1934年(宫泽去世后次年)2月,友人们相聚东京为其举行追思会时,才在宫泽清六带来的遗物——宫泽出差时常用的旅行箱内兜里首次被发现。
现存资料中,宫泽贤治留下的最后的文字,是临终十天前写给学生的信:请务必呵护好当下的生活。不可心不在焉,要沉下心来,避免一时的激动和兴起,能开心享受的就开心享受,不得不痛苦挣扎的就痛苦挣扎地活下去。
《何惧风雨》作家手稿
写于随身手账之上(1931年11月3日)
1933年9月21日,宫泽贤治因病与世长辞,宫泽贤治生前共创作九十四篇童话、千余首诗歌,真实地再现了他对人生理想,对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的世界的思索,他的作品里既有源自民间信仰的丰富想象,也融合了西方自然、地理、天文知识和发自自身宗教信仰的思索,其丰富的内涵和广袤的世界观吸引了全球范围各个年龄段的读者。迄今为止,宫泽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二国语言,尤其是“银河铁道之夜”的意象,已成为全球ACG(动画、漫画、游戏)爱好者的通用语言。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曾坦言:“宫泽贤治先生始终是在前面指引我方向的那个人。”
虽然他留下的大量童话和诗歌只有少数作品在其生前得以发表,但在他死后的数十年时间里,宫泽贤治的很多作品被编入日本中小学国语教材,其作品同样深受世界各地文学爱好者的喜爱,他的童话不仅受到孩子们的追捧,也是成人的必读书。可以说宫泽贤治构建的童话世界影响了日本整个文化界。
身为一位创作者,他展现了丰富的表现力。宫泽贤治始终是在前面引导我方向的那个人。 
                                               ——宫崎骏
2000年,《朝日新闻》曾发起一项“谁是1000—1999年间日本最杰出的文学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夏目漱石位居首位,宫泽贤治仅次于紫式部和司马辽太郎,名列第四,在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太宰治等名家之上,足见其在日本文学爱好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宫泽贤治诗碑(位于日本岩手县花卷市)
现如今,宫泽贤治不仅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更是其故乡花卷市的一张名片,为弘扬他的功绩,当地政府特设“宫泽贤治奖”“伊哈托布奖”两个奖项,1991年起每年评选,以表彰从事贤治研究,或是在相关实践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历届获奖人员的名单包括——著名动画导演高畑勋CG大师加贺谷穰剧作家井上厦作曲家富田勋等。
日本法政大学名誉教授王敏曾以“死后复生”来形容宫泽贤治的身后。这位生活在九十年前日本边远小镇的“文艺青年”,一个用毕生追求“真正的幸福”的求道者、用毕生搭建心象风景中理想乡的实践者,在肉体消失之后如获永生,引得无数人为之倾倒,为其延续着他的理想和生命。
伤感但治愈的成人童话
在失去中寻找幸福
本书围绕宫泽贤治的理想乡“伊哈托布”这一主题,收录其不同时期创作的十六篇代表作——《银河铁道之夜》《渡过雪原》《橡子与山猫》《要求多多的餐厅》《猫的事务所》《古斯柯布多力传》《何惧风雨》等,所有篇目原文均参照1996—2009年间由筑摩书房陆续出版的《新校本·宫泽贤治全集》(全19册)收入的最终版。由于大量作品生前未有发表的机会,宫泽先生留下的手稿并非都是完整、连贯的。以《银河铁道之夜》为例,这是一篇以“草稿”形式留下的遗作,共有四版修改稿,其间跨度好几年,有些修改甚至就写在《北守将军与医生三兄弟》等手稿的背面,辨认起来相当费力。第四稿是否就是最终定稿,已无从查考,但后人对于宫泽贤治的原作,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为尽力还原其本来面貌做出了细致、踏实的考证与整理。
《银河铁道之夜》作家手稿
何惧风雨
不惧风
不惧雨
不畏冬雪与酷暑
身板结实何所惧
无欲无求
无争无怒
葆有恬静笑容
粗茶淡饭足以度日
个人得失何须计较
兼听博观
洞察明辨
原野松林树荫下
小小茅舍是吾家
时刻不忘
东边若有病童
就去悉心照料
西边如有劳累母亲
定去帮她扛起稻束
南边若有弥留之人
前去安抚莫有畏惧
北边如有对簿公堂之事
就去劝诫何须为无聊事争执
天旱时忧心落泪
冷夏里四处彷徨
人人笑我呆傻
无誉亦无毁
成为如是之人
乃吾此生所愿
书名来源宫泽贤治的代表作《银河铁道之夜》,故事叙述了一个贫苦而孤独的少年在宛如梦境般的体验中和好友乘坐火车畅游银河的故事。作者以其神妙之笔建构了一个繁华似锦的银河世界,美不胜收的景致下又隐含着一个悲哀孤独的情感世界。作品虽以追望幸福为主题,但是过程和结局则带有一种悲剧性,这与作家的创作理念以及当时所置身的环境密不可分。宫泽贤治所生活的年代,从全球范围看,爆发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流感;在日本国内,则发生了关东大地震、冷夏歉收引发的大饥荒、昭和三陆地震及大海啸;于其个人而言,大妹妹敏曾感染过西班牙流感,后因肺炎不幸早逝。宫泽贤治生命中的最后四年(1929—1933)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全球经济大萧条”相重叠,他本人还饱受病痛之苦,尽管如此,他依然将全身心聚焦于理想乡“伊哈托布”,既扎根乡土又放眼近现代文明,抱着为万众谋幸福的信念,从未停止过耕耘。
“伊哈托布”:心中的理想之乡
关于“伊哈托布”,他这样写道:伊哈托布是一处地名。非要问其所在?其实,它就在大小克劳斯耕作过的原野、在少女爱丽丝的镜中世界、在特潘塔沙漠东北部的尽头、在伊凡·伊里奇王国遥远的东部。而这些,其实都是以上述情景真实地存在于作者心象中的理想之乡——日本国岩手县。
宫泽贤治童话村(银河车站)
译者在书中的序言里这样描述道:“我一直难忘十五年前去花卷市旅行时的感受,宫泽贤治“弥漫”在车站、街道、山野里,甚至潜入风中,令人叹为观止。”从出火车站开始,巨大的钢管做成的“风鸣之林”叮叮啷啷地演奏着《游星空》;在他最钟爱的胡四王山中腹部,两名猫秘书在门口守护着宫泽贤治纪念馆,馆里还陈列着宫泽和大妹妹敏拉过的小提琴、大提琴……最具梦幻色彩的,是入口为“银河站”造型的“童话村”——沿坡建成的五座“贤治教室”分别关注森林、植物、动物、星、鸟等五个主题,还有镶嵌着星座的道路、边听作品录音边漫步的“妖怪小路”、无数巨大万花筒组成的“宇宙房间”——让你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于我看来,这些对宫泽先生作品的具象展示,让众多“宫泽迷”在银河系中找到了安放思绪的落脚点,也让“伊哈托布”和花卷一刻都不曾与宫泽贤治分离。”
宫泽贤治故乡日本岩手县以《银河铁道之夜》为主题的观光电车“SL银河线”
此线于2023年春停止运行。
出自1985年动画电影《银河铁道之夜》,视频素材源于网络
2023年是宫泽贤治逝世九十周年,以人有限的生命去丈量,这几乎是高寿老人一辈子的光阴,但对浩瀚无边的宇宙来说,则是微不足道的时长。虽然在今天,地球上的大部分居民不再担忧饥荒频繁袭来,但火山爆发、海啸、酷暑或冷夏、瘟疫乃至战争从未远去,更为重要的是,因生而为人而与生俱有的苦痛与烦忧,依旧真实地存在于每一个个体。正因为此,这位从“清澈透明的风”和“桃红色的美丽朝阳”中寻找像“冰糖”般晶莹剔透的精神食粮的“求道者”,虽已化作宇宙的微尘,但这粒星尘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黯淡,反而历经时间洗礼,愈发熠熠生辉。
——本文编自《银河铁道之夜》译者序,作者王小燕
👆点击图片购买纸质书
[日]宫泽贤治 著

王小燕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更多资讯,点击关注
👇
  制作:胡海洋 马佳铭   初审:陆贇  复审:赵平  终审:黄昱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