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德芬空间(ID:tefenchangpublic5)。
曾观摩过一位心理学大师做个案。
来访者是个短头发,戴着眼镜,穿着干净洁白的衬衣,像是个城堡里的公主,完全看不出已经近50岁。
在咨询师问她,有什么议题想要讨论时,她侃侃而谈自己的难题,却时不时“噗嗤”发出笑声,让在场的人都感觉很突兀,尴尬。
带着温柔和同理心,咨询师反馈给她。
虽然在她讲述自己的苦难时,时不时发出笑声,但他能感受到这个笑背后的、相反的情绪。
问她是否经常在家里感受到愤怒?谁是家里经常发怒的人?
这一问,让来访者的微笑瞬间转成了泪水,悲伤汹涌而至。
她这才联想到,自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愤怒的环境里,凡是都要小心翼翼,不敢表达自己。
要用微笑来讨好别人,假装自己没有受伤。
以至于她成人后,很长时间都处于无力而“躺平”的状态,最近才出来工作。
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平时也无意识地用“糖果式微笑”来讨好别人,活成了乖乖女,但内心其实越来越苍凉。
在充满压力的生活、工作中,不知道亲爱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刻:
虽然面带微笑,但是很心酸。
可以看看以下三个故事,也许当中就有你的影子。
@甜甜, 28岁,公司职员
要不是同事提醒,我都没有意识到,每次和别人的关系紧张,或者觉得委屈,不舒服的时候,我都会习惯性地微笑。
有句话不是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还有,“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所以我心里一直认为,保持微笑就对了。
有一次参加公司团建,一个男同事对我开了很令人不舒服的玩笑,几乎有点“性骚扰”了。
但我没有反驳,也没有怼回去,而是习惯性地坐在那傻笑。
然而转身走进洗手间,一个人待着的时候,眼泪却“哗啦啦”地往下流。
我恨自己,明明内心感觉如此恶心,为什么却只会笑呢?
@强哥, 40岁,创业公司老板
我的工作要求我经常应酬。
你看看我(强哥展开双手,苦笑着示意自己的身材),我以前可没有这么胖,不信你们看我的身份证。
但是我没办法,咱们这一行,这个职场文化就是这样,喝酒吃饭,去娱乐场所,是谈生意的标配。
可是近两年,我尿酸高了,喝酒必痛风;
高血压、高血脂,身体越来越虚,真的有点力不从心。
但我还是得继续笑着干,要让客户高兴,事情才能做成。
有时候我在酒桌上都反问自己,这样陪笑,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软甲超⼈,32岁,花店老板
恋爱中我算是比较笨拙那种人,女朋友突然生气了,为什么生气,生气以后我该怎么办,我都不是很擅长。
有一次去见她之前,我在进门前下意识地扬起微笑,想要给她呈现最好的状态。
但没想到她一看到我就说:“你不想笑就别笑了。”
那个瞬间,我既尴尬,又感觉温暖,因为我被看见了,可以允许自己不用伪装。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有微笑讨好的模式。
五月天的歌词里写道:“笑着哭,最痛。”
深以为然。
明明内在已经很不舒服,甚至千疮百孔了,却还要带上微笑的面具去迎合他人。
这样的微笑,最让人心疼。
也许有人会说:“那不要勉强自己就好了啊,不想笑就不要笑嘛。”
然而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就像上面提到的几位朋友,无论是在过去形成的防御机制,还是工作上潜规则,抑或是为了保护关系而做出的努力。
他们的出发点,都是源自维持周身世界的稳定与和谐。
追求安全与稳定是每个人最本能的需求。
在他们的经验中,微笑是有效的,是合理的,所以选择戴上了这个面具。
比如@甜甜那样的糖果式微笑。    
在深入了解她的故事之后,她告诉我们一个小时候的经历:
“我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跟同学吵架,吵着吵着就打了起来。
老师叫家长来,我一看到我妈就开始哭,结果我妈很用力地拍了一下我的后脑勺,说:‘哭什么哭?哭能解决问题吗?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我一下子就把眼泪收回去了。”
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表达情绪的时候受到了阻碍,妈妈却告诉她“不要哭,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就是在告诉她:“不要哭,你有情绪是不对的。”
试想,明明我想要表达,却被强制关闭了表达的通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愤怒。
孩子或许不能够准确地梳理出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潜意识会帮助他们思考:
“凭什么我不能哭啊?我很难过妈妈没有看见吗?为什么她不能多关注一点我的感受?”
但是从外在看来,妈妈是强大的,孩子是弱小的,孩子没有力量表达自己的愤怒,也不敢与妈妈产生冲突,只能强迫自己微笑。
这种微笑是讨好,是迎合,也是屈服。
当我笑了,妈妈就不再打我的后脑勺了,不再对我发脾气了,所以微笑是有效的。
从此以后,微笑就与愤怒就建立起了奇怪的合作关系。
每当人愤怒的时候,反而会笑,一边隐藏着内心的不满,一边帮助我们避免冲突。
像@强哥那样的社交期望型微笑,就更常见了。
很多人在职场中都会让自己保持微笑,这是职业素养。
可是长期维持一种社交面具,是一件很累的事。
比如社交达人强哥,从来不在别⼈⾯前哭,很少轻易展现出⾃⼰的真实情绪。
然而他曾经怀疑过自己是不是患有“微笑抑郁症”
尤其是下班回到家中,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那种强烈的虚无感和孤独的感觉就会涌上心头。
一句话也不想说,一点都不想笑。
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微笑背后,掩盖的其实是恐慌、紧张和悲伤。
当然,还有就是像@软甲超⼈那样的情感调节型微笑。
⼈们经常会使⽤微笑等面部表情来调节自己的情感状态,尤其是亲密的关系之间。
@软甲超⼈也许是为了保护对方,又或者是担心自己的“戾气”会让对方害怕。
所以屏蔽了自己负面的情绪,转而用微笑来掩饰。
只有将自己敞开,共同进入亲密关系的网络中,在这个网络中互相生根,平等成长,才能真正地体验到亲密关系所带来的改变。
是的,我们终其一生,不过就是在寻求一种“看见”。
只要从内而外都能够被人“看见”,被人理解,我们就能免去很多内心的冲突。
这种不想笑却勉强自己的微笑,我愿称之为“糖果式笑容”,看起来很甜,吃多了却伤身。
大多数人在采用“微笑”作为伪装的时候都是无意识的,是身心分离的。
我们的内⼼还没有理解自己的情感,身体却抢先一步做出了反应。
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微笑的伪装,又怎么能奢求别人的“看见”呢?
就像电影《小丑》那样,用油彩为自己画上笑脸,但内心却永远是阴郁、痛苦、挣扎的。
到最后因为内心世界极度孤独和扭曲,最终促使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当然,我们未必会走到如此极端的境地,但为了更好地疗愈自己,我们应该尽量让自己“身心合一”
具体该如何做呢?
我有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允许自己不想笑时,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我们说过,糖果式笑容的目的是为了讨好,是将自己放在低自尊的位置,去仰视他人。
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为自己积累愤怒,贬低自己的自尊。
因此在觉察到自己情绪波动时,我们可以尝试停止习惯性的微笑回应,意识到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回应方式,除了微笑。
同时找一个空间,去连接自己当下的情绪,以及连接能支持自己的力量,资源。
比如说开头的个案来访者,她从小就浸泡在家庭的愤怒里,不得不用微笑来讨好他人。
而她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看见自己的愤怒,给愤怒一个空间,一个出口,去抱持自己的受伤。
加上咨询师的支持,她内在的愤怒得到了释放,才发现吗,原来她有摄影的天赋才华。
如果没有这样深深地看见,这个“城堡里的公主”可能永远也走出不来,更不用说开画展,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那么如何能更好地看见自己,提高自尊呢?
从行动上来讲,我们可以多多发掘自己的擅长的事,成就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去肯定自己。
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天写三件自己成功的事,擅长的事,小到“今天早起了3分钟”,大到“谈成了一个项目”都可以。
长此以往,我们会越来越看清自己的能量,越来越相信自己。
其次,尝试去连接更高维度的力量。
我们不敢顺从心意去反抗,拒绝,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太弱小。
但如果将我们放在宇宙之中,成为宇宙的一员,去体会与万物共生的感觉,我们就能够获得更强大的力量。
阿德勒心理学将这称之为“共同体感觉”
每天找一个不被打扰的事件,做一次深度的冥想。
冥想的关键在于,将自己放入世界之中。
想象自己的意识乘坐一个光球,飞向广阔的宇宙,感受宇宙的光芒照耀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让我们充满无条件的爱和喜悦的感觉。
最后,我们依然要做的是疗愈内在小孩,体验真实的喜悦。
在每日的冥想和成就日记中,复盘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情绪变化,尝试了解自己最真实的需求和想法。
通过一次次的内省,找到跟内在从前不敢触碰的创伤,去理解自己“糖果式笑容”产生的原因。
让自己的内在父母无条件地拥抱、疼爱内在小孩,给予他更多的关怀。
要注意,快乐和喜悦是不同的。
快乐其实是一种有条件的体验。
它需要我们去完成什么,得到什么,才会交换出短暂的多巴胺,刺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兴奋,让我们雀跃。
但是当多巴胺消耗殆尽,我们就会再次体会到空虚。
而喜悦是由内生长绽放开来的,从人的内心深处而来,是淡淡的平安之感,不需要有条件,外界也无法轻易夺走。
只有疗愈内在小孩,将自己放入宇宙的能量之中,我们才会体验到真正的喜悦。
我们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
我们完全有能力活出圆满,喜悦,和平。
这个时候的你我的微笑,就会是身心合一的共振,是别人看起来也和谐自然的笑容。
*本文由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和珂文共同创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