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凯文·凯利(Kevin Kelly)常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KK。他是《连线》杂志的创始编辑,带领杂志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刊物之一。他还是畅销书作者和未来学家,著作《失控》《必然》等探讨了科技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并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伦理和社会变革的思考,甚至对很多不少科幻作品也有启发,比如电影《黑客帝国》。
最近,KK 带着新书《宝贵的人生建议:我希望早点知道的智慧》来到中国。与过去的大部头相比,新作「言简意赅」,其中 500 条人生忠告如诗歌一般排列。他将这些人生忠告比作「种子」,每一颗都足够小巧,但可以生根发芽,长出参天大树。这些「种子」也散落在我们的对谈里。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播客「What's Next丨科技早知道」节目。更完整对话,请收听本期节目。
消除AI恐惧,就要每天使用它
科技早知道您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科技先知、未来学家等,人们也经常问您对未来的看法,问您的预测。但您个人并不太喜欢用「未来学家」定义自己,您说您更多是在「预测」现在。您为什么会这么说?
KK:我之所以不认为自己是未来学家,是因为我知道,几乎每一个关于未来的预测,都可能是错误的。但错误,不代表无用。即使你对未来的愿景不正确,只要它是积极的,就仍然是好事。因此我将继续谈论未来,在这个意义上,我确实是未来学家。但我并不尝试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我只是试图帮助人们为未来做准备。
真正困难的部分其实是「预测」当下,能真正看清楚当下在发生什么,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对未来的思考有一部分来自假设,我们很难脱离假设思考。如果我们谈论机器人,我们脑海中会出现终结者的形象,会出现《星球大战》的画面。我们认为我们知道机器人是什么。而我的工作就是尽量忘记这些画面,思考实际情况,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然后再思考未来。
9月12日,凯文·凯利在上海参与「科技早知道」录制,与主播杜晨对谈。| Nene 摄
科技早知道:AI 是您对未来做出的成功预测之一。早先您说 AI 被「低估」了,您认为 AI 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发更广泛争论和更大变革,因为 AI 对人类社会的全面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您还有另一个观点,您认为机器学习在目前阶段被「高估」了,至少它在现阶段还没有产生自主意识。您会给那些担心 AI 将威胁人类的人哪些建议?
KK:消除 AI 恐惧,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每天使用它。我发现最害怕 AI 的人,实际上是那些不经常使用它的人。如果你经常使用,就会意识到现在 AI 技术还远远无法取代人类,它的思维方式与人类的思维方式依然存在巨大差异。
当前最受欢迎、最令人瞩目的 AI 形式,是大语言模型。大语言模型可以模仿人类逻辑,甚至可以模仿一个天才人类的逻辑。所以 AI 并不智能,它只是在模仿,不过如果它的模仿非常出色,那模仿天才和天才之间还有区别吗?区别并不大。但同时,大语言模型只能模仿书、图片、文字里的内容,而人类智慧还会以其他形式呈现,一些无法被大语言模型捕捉的形式,比如我们的行为方式。这恰恰是目前 AI 所缺少的。
科技早知道:您提到您每天都在使用 AI 工具,您都是在做什么呢?
KK:我有一套专门用于绘画的 AI 工具,或者说,我和 AI 共同创作美术作品。很多人觉得这很简单,好像随便点击一个键,就能生成一幅艺术作品。其实不是的。这就像摄影,在相机和摄影技术发明后,也有人说,按个快门就能产出一幅作品,那不叫艺术。但实际上,优秀的摄影师会不断找角度,找光线,会拍成千上万张照片,只为得到一张完美的作品。所以即便是按个键,你也需要做好多功课和准备。和 AI 共创美术作品也是如此,我会反复问 AI 我还能怎么改进,这很花时间,也并不简单。我在 AI 的帮助下创作,我也很乐意赋予 AI 共同创作者的身份。
我还会用大语言模型做文本信息的摘录。AI 帮助我对信息做逻辑化、结构化的整理。你可以要求 AI 以某种风格来写作,把某些信息以大纲、诗歌、PPT 等形式呈现。我花几周才能才做好的事,AI 几秒钟就做完了。这种总结、提炼的能力真是太棒了。
第三个我比较常用到 AI 的场景,是创意生成。AI 大多数想法是乏味的陈词滥调,但有时也会帮我产出一些我开始没想到却很棒的创意。我不会照搬 AI 的产出,我们得把 AI 当成我们的实习生。
乐观是一种选择
科技早知道:您的新书名为《宝贵的人生建议:我希望早点知道的智慧》。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您把书中的建议比作一颗颗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在这个主题下生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凯文·凯利新书《宝贵的人生建议:我希望早点知道的智慧》。| 图源:中信出版社
KK:入选这本书的建议,要符合 3 个标准。第一,我实践过,并认为的确有帮助的;第二,简洁好记;第三,积极正向且振奋人心。
这种「种子写法」近似于诗歌。诗歌不直接陈述观点,但会唤起读者的某些感觉或思考。诗歌之所以比较难读,是因为诗中没有说出来的话,是留给读者填补的,需要付出努力和思考。有人告诉我,他们读我的这本书,读了两页就感觉一天的阅读量已经足够了,因为他们需要边读边思考。阅读文字只是第一步,这本书真正的内容,需要你在心里消化与完成。我建议每天读一条就可以了。
科技早知道:您在书中写到,保持乐观相当于增加 25 点智商,以及您相信是乐观主义者塑造了这个世界,乐观主义也是普通人和那些改变世界的人之间的主要区别。您为什么如此看重乐观?
KK:乐观就是看到未来,让其发生,并坚信它一定会发生,这是与智慧同样可贵的品质。一个非常成功的悲观主义者是极其罕见的,你必须保持乐观才能获得更高水平的成功。这种信念很重要,因为你不会为了一件你不相信会发生的事,一周工作 80 个小时。
我们现在的世界是曾经的乐观主义者创造的,是那些相信会有铁路的人,相信疫苗有效的人,相信我们可以登上月球的人。我们未来的世界,也可以由今天的乐观主义者创造。
科技早知道:当外界环境动荡不安时,我们如何保持乐观?
KK:我认为,乐观不是一种情绪状态,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我们都可以选择乐观。我觉得读历史很有帮助。读的历史越多,我们对于当下各种进步的感知就越清晰,越会明白尽管现在有些事看起来很糟糕,但它不会比过去糟。我们总体上都在向好。
另外,我们需要意识到,即使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世界进步感受不深,但这种进步是可以积累的,就像复利一样。当你用复利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改变,一定会乐观起来。眼光越长远,越能保持乐观。
科技早知道:如今大家在网上分享观点时,往往比较激进。您提到,我们没有必要非得参与每一场争论。您如何避免无意义的争论?
KK:其实大多数争论不是关于正在争论的事本身,很多人对事物的看法并不理性,因此我们不能使用理性或有逻辑的观点来说服它们。事实上,如果你想改变某些人的看法,你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感性与共情,是尝试理解他们相信某件事背后的原因与动机。因此通过争论改变他人观点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花时间在争论上。
对我来说,与其批评某事、破坏某事,不如去创造更好的东西。通过改变自己,其实可以影响到更多人。在社交媒体上,我也不关注那些愤怒的人,我更愿意关注那些在建设、创造,或积极提供解决方案的人。
智商这种品质被高估了
科技早知道:您在书中还写到,给年轻人提建议的最佳方式,是找出他们真正想做的事,然后建议他们去做。在当下这个多样化的世界里,如何给其他人,特别是年轻人提建议,才不会显得好为人师,居高临下?
KK:我的方法是,尽可能诚实讲述自己的故事。如果你觉得建议没用,那就忽略,如果你觉得建议有用,那就采纳。我们年轻时,可能觉得很多建议没用,随着年龄渐长,才能慢慢了解它们的妙处。所以你需要被时常提醒,我把这些建议写下来,就是为了时常提醒我自己。
科技早知道:您给年轻人提过什么样的建议?
KK:我曾给年轻人一个建议,那就是尽你所能不要成为亿万富翁。亿万富翁是份辛苦的全职工作,你无法摆脱它,你也花不完那么多钱,反而会被金钱束缚。这是很多巨富之人面临的困境,巨大的财富给他们带去巨大的责任与义务,以至于他们没法掌控自己的时间。相比之下,我虽然没有钱,但我有自由,有时间,这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
我认为定义成功的时候不要涉及金钱,也别依赖于他人对成功的定义,这样你就可以更加真实地做自己。比如你觉得当 KOL(关键意见领袖)很光鲜,但这个领域其实已经有很多人了。再比如很多人在模仿马斯克,因为他们想成为马斯克,但这是不对的,因为世上已经有一个马斯克了,他是唯一的,而你也应该是唯一的,即便不是最好的也没关系。你要拥有自己的电影,而不是参演别人的电影。
科技早知道:您会向别人寻求建议么?他们是谁?
KK:我很幸运,遇到一些优秀的导师和同事,我非常尊重和钦佩他们。相比智商,我更看重人的智慧。所以我一直在寻找那些有智慧的人。我不是很在乎他们说过什么,我看重和希望了解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的优先级、权衡和决策的方式,以及处事方式。
我觉得现在人们太高估智商这个东西了。如果把爱因斯坦和一只老虎放在一个笼子里,谁会赢?我想肯定不是聪明的那个会活下来。高智商并不是我们唯一需要的东西。随着 AI 的智商越来越高,我认为人类也得找到方法,来强化智商之外的品质。这就是我当下在思考的,除了智商,我们还需要什么。
科技早知道:您之前提到您正在写另一本书,这将是什么样的作品?
KK:我目前的一个写作项目叫「理想百年」。我尝试在书中描绘 100 年后世界的样子,不是预测,而是推理出未来各个可能的场景,会涵盖上百个垂直领域,比如体育、时尚、食品等。我认为 100 年后,这个世界将充满 AI 和基因工程等业已成熟的技术,是我理想中美好的世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