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尘封多年的黑白相片
一个出门必备的双肩包
一颗想要探寻自己血脉根基的赤诚之心
……
近日
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19岁小伙
心怀敬畏与憧憬
踏上了来沪“寻根”之旅
彭一康曾祖父母合照 朱泾镇供图(下同)
这位小伙名叫彭一康,出生和成长在宝岛台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家中翻出了几张黑白相片,相片中的亲人大多与他素未谋面,但依然给予他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从父母的口中,彭一康得知自己的曾祖父与曾祖母都是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人,20世纪40年代末因为工作关系举家来到台湾定居生活。事实上就连彭一康的父母也不清楚在海峡对岸是否还有亲人存在,然而年轻的彭一康却异常坚定地想去试一试。
他从小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立志要在长大成人后去大陆走一走看一看。此次从父母口中了解了大陆的曾祖辈,更加剧了实现这个愿望的迫切心理。他很坚定地告诉父母,“就算寻不到亲人,也想去看看那个祖辈成长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他们走过的路,感受他们存在的痕迹”。
在彭新民家中一起翻看老照片
彭一康一面通过朋友联系大陆相关部门寻找关于亲人的消息,一面与自己的小姨一起动身前往上海,并于8月24日抵沪。幸运女神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在金山区台办、台联和朱泾镇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寻找下,发现在朱泾镇临源居民区和罗星居民区确实生活着符合彭一康所提供的身份信息的两位老人,经过进一步核实,确定了他们正是彭一康祖父的堂妹和堂弟,彭一康的姑婆和叔公。
姑婆名叫彭惠珍,叔公名叫彭新民,在小镇上安安稳稳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二老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千里寻亲”的故事有一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更何况寻来的是一个年仅19岁完全“陌生”的亲人。然而回过神来的二老还是觉得“喜”多于“惊”,他们将自己的电话号码交由相关部门转交给彭一康,想赶紧见一见这位有情有义有心的彭家后代。当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彭一康磕磕巴巴地说了一句“请问是彭新民先生吗”,他说那一刻,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在与自己从未了解却又真实存在的亲人对话。
彭一康与叔公姑婆合影
他们相约两天之后的8月28日在朱泾相见,细心的彭一康还准备了一张写有“彭新民”字样的大纸张以便叔公第一时间认出他。爷孙三人见面的那一刻,没有电影桥段里的紧紧相拥、热泪盈眶,是笨拙的挥手,是礼貌的微笑,是寻常的寒暄,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亲人“重逢”,此刻三人内心的情感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
彭惠珍、彭新民带着彭一康和小姨吃了家常便饭,逛了朱泾镇上最著名的景点,还在彭新民略显古旧狭窄的家中翻看着年轻时候的相片,讲述一件件往事,彭一康的眼眶开始有些湿润,声音颤抖着与叔公唠家常。短短一天的相处中,彭一康逐渐体会到了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
彭一康(中)在车站找到叔公彭新民(左)
临行前,彭一康与小姨发自内心地感谢了这次寻亲之路中的每个“贵人”,也不忘嘱咐姑婆与叔公,身体允许的话也来台湾转转,感受亲人的足迹。海峡两岸一家亲,同宗共祖脉相连,这种情感于国于家都是割舍不断的文化认同和血脉相连的家国情怀。

新民晚报
记者:屠瑜
通讯员:王晨童
编辑:施雨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