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恰是我人生记忆的开端。
在此之前,尽数混沌,能想起的事都是片段式的,且大抵需要长辈提醒,在此之后,渐渐明白自我所处的时代与环境,跃然成为历史洪流中的一分子。
1990年的9月22日下午,全校不上课了,把教室的桌椅打散堆到四周角落里,留出一个巨大的空间,师生围坐一起只干一件事:收看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实况转播。
电视是从全村收集而来。90年代初苏北盐河边的村落,一台电视机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仍是稀罕物,在仲夏夜聚拢到某个有电视机的乡邻家里,是颇具仪式感的事。
犹记得,气氛高涨的那一刻是中国运动员入场以及许海峰高擎火炬点燃圣火,每个人脸上都是红彤彤的,纸上得来终觉浅,那种所谓的「民族自豪感」只有共同亲历一件盛事才知它「油然而生」浸润诸人的魔力。
对当时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举全村之力」已然是大事,为北京亚运贡献点力量,便是合格的「四有新人」了。那年,我有个储钱罐,塑料的粉色米老鼠形象,平日里攒了点硬币,棒棒糖都舍不得买却一门心思想着到时候给咱们国家办亚运会捐点大人们则买「奖券」类似现在的「刮刮乐」,之所以不叫「彩票」,是因为有人说这里头有赌的成分,与国家调性不符
1990年代经常听到的故事是:有一位老太太把积攒了10年的养老金捐了,一共187块3毛1分,还有好多小孩子,一袋一袋地捐钱,全是毛票、钢镚儿。大庆市20多万工人群众,一次性捐了100多万元。
当年的官方口号是「节约办亚运」,民间信奉的是「人多力量大」,北京亚运会用彼时体委主任伍绍祖的话讲就是:「全国人民一毛一毛凑起来的」。
如果把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随后「南方讲话」开启的开放政策串联起来看,就很容易理解全国至上而下的热情——我们需要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接纳中国,这也为十年后全面融入世界做了最重要的预演。
1990年,像我这样的80后生人,爱看世界地图,对着鱼贯而入的参赛国一一找寻他们的位置,试着理解「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种共同体的概念。那年夏天记忆里有熊猫盼盼、有不断攀升的金牌榜,也有呼啸在海湾上空的飞毛腿、爱国者导弹,确立自己所处的复杂、多变又存有蓬勃生机的时代。
基于北京亚运的巨大成功,我们随后申办了2000年奥运会,提出了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迫切想向世界展示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新面貌。然而结果却是以一票之差饮恨摩洛哥的蒙特卡洛体育场。史学家馒头大师在评述这段过往时说到:「从那时起,如何在国际上展示自身形象,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开始被重视起来。」
一次洲际级别的体育盛会便是一个主办国对于自身所处时代的总结性发言——向世界展示些什么呢?
距离1990年北京亚运会过去33年了,坦白讲,国人对「锦标至上」主义不再感冒,愈来愈多的运动员凭借自身的个性赢得大众的喜爱,而承接体育盛会的城市综合能力远远超出奖牌榜的意义。
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火炬是由藏族姑娘达娃央宗在海拔7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脚下采集火种而后在全国传递,每到一地,便万人空巷,资料显示,传递到杭州武林广场时,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致使交接仪式不得不推迟22分钟进行。
我当时还想,长大后一定也要成为一名火炬传递手,多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呢。如你所见,到现在没实现这般宏愿,可如果大家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我们已经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用线上的形式参与其中了,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名火炬手。
其成为万众瞩目的那一个,不如成为并肩前行的某一个,民众的参与感变迁便是时代演进的烙印。当亚运会来到杭州,我们所处的时代变成了人机交互愈发频繁的时代,智能化空前发展的时代,信息流通更加畅快的时代,杭州需要向世界展示的是科技中国的故事。
有个细节颇能说明杭州这次想交出的答卷。9月20号,奥运冠军邹敬园将火炬传递给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两人在交接火炬时,比出了「双杠」(双1)手势。井贤栋在接受采访时说,两个人加在一起是双杠的手势,他预祝邹敬园夺得金牌。
这并不是这个手势唯一的意思。井贤栋还透露,这个手势的另一层意思是亚运「亿」起来。在杭州亚运会线下火炬传递的同时,已有超过1亿的数字火炬手在支付宝「智能亚运一站通」小程序上进行了线上传递。
我记得2008年那时候想成为线上虚拟的火炬手,只需要换个头像,或是点击一下「参与」按钮,得到一个数字就算完成了。但这次杭州亚运的线上传递可动了真格,数字火炬手背后是蚂蚁集团工程师为项目写下了20多万行代码,热门的AI技术当然不会缺席,通过五官、服装、肤色等元素的排列组合,可供网民们遴选的亚运数字火炬手的形象达到两万亿种,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是「独一无二」的火炬手。
所以我在想,从北京亚运到杭州亚运,有些事变了,有些事没变。那时候需要举全国之力办亚运,现在杭州已经从容了很多。那时候我们急于向世界证明自己,现在我们早已有了一颗平常心。
33年时光,从众人围聚观看的大屏再到实现个性化呈现的小屏,人们参与亚运的方式变了,但亚运的精神没有变。在9月23日开幕当天,超过1亿数字火炬手,可以通过窄窄的屏幕,共同以数字方式点燃亚运圣火,在历史值得铭记的瞬间刻下自己的名字
33年前,北京向世界展现东方力量,33年后,杭州为世界呈现数字智慧。时代在变,亚运在变,而记忆永存。
思考题:你的亚运会记忆是?你对杭州亚运得期待是?如何看待蚂蚁集团的参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