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摄影 by 辉友荒野Emma」

最近参加某商学院项目的入学考试,考试一小时,做数学题、逻辑题和主观题。我答题相对比较顺利,下面有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实践下面的策略,能帮助大家在很多事情上提高胜率。
昨天之所以答题比较顺利,是事先做了准备,尤其是心态的准备和答题策略的准备。在周一的时候,我把预习用的考卷做了一遍,发现如下问题:
1.客观题中,数学题和逻辑题比较费时间,回头看看这些题目,发现并不难,所以主要问题出在自己的「生疏」上。其实不必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毕竟自己保送高中、保送大学(放弃)、保送研究生(放弃)都是有赖于在市里和全国数学竞赛的获奖。所以,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这些能力会恢复的。但是在当前准备时间不充分的情况下,能做的就是用较多的时间去答题。
2.逻辑题也是类似:逻辑能力没问题,但是在答题时花的时间比较长。
数学题和逻辑题加起来有30分,占总分数的30%,但是在考试准备中,我发现自己答完这两部分大约需要30分钟,而总考试时间是60分钟,用了一半时间,这会造成后面三道答题(总共70分)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回答。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用合理的时间去匹配合理的分值?如果按照正常的顺序和当下的答题能力,我将用50%的时间匹配30%的分数,这是问题之所在。
于是我自己做了一个策略表,定义了答题的顺序和每道题上分配的时间。基本策略是:先回答后面的答题,一方面分数比较多,另一方面也是我所擅长的(写作+分析);然后再答前面的数学和逻辑题。而且给每一部分答题规划了合理的时间分配。
在正式的考试中,这一策略在考试时果然有效,我在答完后面的所有大题之后,还有20分钟,时间是充分的。于是用比较轻松的时间去答数学和逻辑题。这时候发现,题目的难度要小于预习时的题目,所以很轻松地做完了逻辑题和数学题,还有至少10分钟可以用来检查。
最终考试完毕,和大家交换心得,发现有不少朋友没有充分的时间回答后面的答题。而那个唯一提前交卷的同学,所采取的策略和我是类似的,就是先做后面的大题,再做前面的数学和逻辑题。
其实想想也是,后面的大题都是文字题,需要写具体的内容,而前面的题目都是选择题。时间万一不够,可以用很快的时间去完成「选择题」,比如「都选C」。更为重要的是,避免在前面的选择题花时间后,做文字题的心态是非常轻松的。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很有道理的。这次考试,最好的准备其实是把考试的结构和难度了解一下,对时间分配、答题的顺序策略做出准备,从而获得了相对较好的结果。
其实类似的策略几乎可以用于任何事情,小到一项测试、一个汇报,大到一个项目,只要能提前花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对于问题有相对全面的了解,能制定简单的策略,就能取得相对较好的结果。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解决关键问题的通用模式——适用于所有关键的生活和工作问题」。
我在过去几年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适用于每个人,通用的人生问题终极解法?我思索了很久,终于在阅读了《关键路径》之后,有了一些顿悟,分享给大家。希望这篇语音可以给你以启发,也希望该书作者富勒的经历也会带给大家深刻的影响,甚至颠覆你的人生计划。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4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