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摄影 by 博文」

关于长与短,我们看到很多讨论,有「取长补短」,有「扬长避短」,而实际工作生活中,我发现更多的人所采用的是「舍长补短」。怎么讲?我举几个例子。
有不少朋友,在之前的大公司是技术专家的身份,来新公司工作时,特别想做一些管理性的工作,所以会尝试带队伍。对于他们自己之前熟悉的工作,他们的认可度不高,认为其很简单,都是过去的重复,没有什么难度。
还有些朋友,自己对于人很敏感,既理解人性、又擅长与人相处,具有赋能于人的能力;但总是困扰于自己「专业不强」,想多做做业务的事情。
还有些朋友,过去在某个专业领域有多年的经验,但好像已经对其厌烦,想放弃自己之前的专业,要换一个专业去尝试。
以上种种,都是典型的「舍长补短」的案例。类似这样的案例,我们能发现不少。其背后的心理是什么,我猜测源于一个简单的心理倾向: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不重视,对其定了一个很低的价格,而对于自己不拥有的东西甚为向往,定了一个很高的价格。
这样的倾向,在职场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站在个人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优势劣势,长处短板。很多优势、长处都是与个人的天赋和长期努力、积累相关。所谓天赋,英文是gift,我理解为老天给你的礼物。这一点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体会更深,我发现一个人性格、爱好等等特质,很大程度上几乎是天生的。有一个智者甚至讲,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他的人生结果基本已经确定七七八八,作为家长我们着急、焦虑都没有用,更多都是看孩子本身。
所谓优势、长处,用数字化的方法描述就是做同一件事,学同一个东西,那些在这方面有优势、有长处的朋友,能用更短的时间做完,质量更高,效果更好。这样,从企业主、管理者的角度,碰到同一件事,你会选谁做呢?显而易见,一定选在这方面已经展现出优势,有长处的同事去做,这是ROI(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选择,也是效率最高的选择。
让那些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的人,来做这件事,只是对公司资源和自己时间的浪费。简单尝试一两次还可以,长期下去,没有人能承受这样的代价。
这与市场竞争类似。两个产品,其实一开始只是差一点点,比如在性价比方面;但是就是因为这一点点差异,带来不同的用户量。而用户量大、销量大的产品因此获得更好的资源,可以更快地迭代,有更好的性价比,从而在2-3轮竞争中脱颖而出。职业中的竞争与商品的市场竞争何其相似!
所以那些越做越大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的老板,在用人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用人之长」。他们不在意一个人的短板,他们一心想要的是尽量把一个人的长处发挥到极致。短板怎么办?短板靠集体来补,靠机制来补,靠流程来补。
而对个体而言,如果了解上述的因果关系,在做个人职业选择时需要更加明智,即持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在长板的领域进行积累。如果短板不致命,就不要过于担心。如果短板致命或者限制了长板的发挥,则可以花最少的精力去补一下短板,70分多余,60分足够。任何在短板上的过多投入,都是对自己生命的浪费。尤其是团队管理者,一定要学会靠团队成员去补自己的短板,甚至在招人的时候,就要明确知道这个候选人能补自己哪方面的短板。这样的管理者,自己开心,下属也有成长,公司更高兴,是三赢的局面。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职业长久之道」。
职业之道长久的关键,其实是围绕自己的核心优势、打造飞轮。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短板不致命,而不是花时间弥补自己的短板。与此同时,不断在职场挑战中刷新自己,不断成长。
在这期语音中,我就「如何拥有更长久的职业之路」这个主题做了深入剖析,包含以下三部分:
第一、很多人在35岁就失去了自我刷新的能力;

第二、为什么我们需要更长久的职业之道;

第三、如何围绕优势,打造飞轮,持续刷新自己。
请大家在听完语音之后做一个自我测试,看看是否有非常明确的飞轮,是否能持续强化自己的职业优势。如果有,可以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缺少飞轮,或者飞轮没有闭环,那么就想办法补全飞轮缺失的环节。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4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