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每季都看。节目展现出的女性,亲密关系,社会文化都是我感兴趣的领域。也接受过亲密关系群体治疗的训练,带过几个群体治疗小组,从自己和她人身上看见很多时代更迭下的亲密关系模式。
昨天看完第三集最大的感受是对嘉宾团,尤其是其中专业人士的失望。
几乎所有人都批判和张硕,言辞非常激烈。大部分人没有专业训练,凭直觉下评判,没问题。多样性的嘉宾团中必须得有人扮演这样的角色。本来很喜欢的学长没给出什么有见地的想法,嚷嚷自私自私自私这种毫无建设性的废话已经让人失望了,但这也就算了。
李松蔚老师是我很喜欢的心理咨询师,他坐在那里的任务不是和其他人一起主持正义,凭直觉judge人的,他的职业训练应该让他更深入的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发展轨迹,两个人关系相互塑造的作用,理解张硕为什么是这样的,同理最难同理的那个人,带领去往更深入的地方,理解一个个体的生命,理解人性和关系。但他没有。他跟着一起表示张硕不可理喻,罄竹难书。下评判的人不缺你一个。心理治疗的职业训练哪里去了?要这样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人坐在那里,不就是需要你解释人之不可理喻之处的么?还是说他对现场的嘉宾的义愤产生了共情,顾不上其他了?
张的行为当然有问题,甚至糟糕,这没什么好说的。但当初睡睡爱上他,对他好,闹伴娘也不分手,一定是有原因的。节目刚开始睡睡提过张硕之前追自己对自己特别好,她连瓶盖都没拧过,那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呢?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当一个人送礼物被要求退回,努力被无视,长期接受语言暴力和贬损,他在关系中都是以不犯错为原则,以避险为目的,心态一旦如此,自然一路变差,因为他不求变好,只求不被骂。

长期被否定让人习得性无力,无力改变自己,他已经坚信了打压他的所有话。改变是需要勇气和能力的,他没有了。所以张硕一直在说他知道错,他需要找到一种方式,但他找不到。所以他打游戏,出门玩,和朋友喝酒,不照顾生病的睡睡,因为他怕接近她,一接近可能就会惹怒她。所以他朋友多,给女性朋友送花,因为在朋友那里他还有尊严和自信,他放松了,变回了有能力的正常人。
同时他也抗拒改变,因为人是不可能因为被骂,被人说错,人品差,没底线,就心悦诚服了,就变好了,人品高了。从节目开始到目前为止,我几乎没有听到睡睡对他说过一句正面的话。我不是说她的话说错了,而是要知道这样的语言方式是有后果的。语言可以成就,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在群体治疗里,我们让夫妻双方做过一个扔沙袋的游戏。沙袋可以看成是语言。当一个人用力把沙袋砸向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条件反射性的会躲避,或者捡起沙袋也愤怒的砸回去,而不会接住沙袋,缓和的给你扔回来。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感觉到对方的语言攻击,自然就会回避或反击,唯独不会平和的沟通,思考,更不会因此产生变化。这种交流的结果是互相伤害。
但这不是说睡睡错,张硕对。问题就出在这种一定要站队,要选对错,绝对的对错的思维。睡睡的话越狠,背后的伤可能越深。攻击的背后往往是长期不被看到,也不敢表露的脆弱。她的想法不被听见,她只能用越来越大越尖利的声音来扎你,试图让你听到。但这条路也必然是死胡同。于是两个人就在相互折磨中越陷越深。
的确,张的很多行为匪夷所思,比如爱人生病的时候不照顾,一上车就在旁边座位放包。但对心理治疗师而言,越是迷之行为,越可能是线索所在,应该触发的是好奇,而不是评判。关系里的两个人,一定会相互影响,塑造。不可能一个人纯粹天使,另一个纯粹恶魔。很多时候,谁在自己的逻辑里都没有错,都委屈,但结果就出问题了。真要理解一对关系,就要放下找出谁对谁错的法官或者裁判心态,用中性的好奇的科学家心态和专业知识去靠近。可惜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嘉宾团里有这样的人。这让我有点想念前两期的沈老师。
也看到很多从女性主义角度的分析。比如这次的三对都是女性进步了,男人还活在昨天。而嘉宾团所有人也清一色站在女性注意的角度去观察和讲解。这没错,嘉宾们的话都没错,但太不够了。
这些年我看到太多因为价值观的正确,而忽视了内容质量,一味煽情或号召的作品,比如写给少数族裔孩子的绘本,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仿佛只要对了,差一点也无所谓。比如我就有很多朋友对芭比的评价是我自己觉得不够好,但还是想更多人看到。” 
如此直白的批评这两本,真是抱歉了。都是我期待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的作品。特别对,特别乏味。
这真让人遗憾,似乎人们越来越接受了一种只要三观正确就够了。如果政治正确带来的必然是内容空洞,如果女性主义,社会公平等等理想的观念,带来的是空洞简化的陈词滥调,二元论的我对你错,那这条路还能走多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