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演讲,讨论答疑环节中,有位朋友问了一个问题:
“我爸60多岁,吃了新开的一种安眠药后,血压降的好厉害,之前的降压药都不敢吃了。我想知道,安眠药真的有降压作用吗?”
我问他,吃的是哪种安眠药。他说,是“an shi”。再详细问,原来他说的是“安适”。
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是药物的商品名,坦白说,我一开始也不知道是什么药,毕竟厂家实在是太多了,一个厂家一个名,我也记不全。
于是,我只好走回台下的座位,从包里掏出手机,右手拿着话筒,左手在手机系统里查这个药的“通用名”——原来是“曲唑酮”。
2
曲唑酮其实是抗抑郁药的一种,由于有“嗜睡”的额外作用,因此,也常常用来“客串”一下安眠药。
对于慢性失眠,同时合并有抑郁状态的人群,曲唑酮其实也是一种很合理的选择。不过,对于非抑郁状态的失眠患者,不建议首先选择曲唑酮。具体原因可以看这篇:失眠到底能不能用“曲唑酮”?
那么,这位朋友父亲服用曲唑酮,之后出现明显血压下降,这两者之间真的有因果关系吗?还是说只是时间先后关系?
还别说,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有研究发现,曲唑酮用于老人失眠时,有可能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后果,包括降低血压[1]。注意,这种血压的意外降低会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而老人是经不起跌跤的。
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使用安眠药的获益与风险情况需要更加仔细的评估,因为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风险比好处多”这种不划算的情况。
另外,这里有个误区也需要澄清一下。很多人以为,老年人使用曲唑酮这类药比用“艾司唑仑”这类要更安全。其实不一定的。
有研究团队对7,791名66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做了一个队列研究,发现在跌倒相关损伤的累积发生率上,低剂量曲唑酮使用者在90天内的数据是5.7%,使用苯二氮卓安眠药(比如艾司唑仑)的数据是6.0%,统计学上并没有什么差别[1]。换句话说,在跌倒风险方面,曲唑酮并不比苯二氮卓类药物更安全。
所以,我建议这位朋友带他父亲去复诊一次,调整一下药物的使用方案。
3
话说回来,管理老年人睡眠问题的确需要更多的耐心,毕竟基础疾病比年轻人多,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又不如年轻人,总总因素加起来,容易让风险超过获益。
所以,对于慢性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尤其适合老年人。对于已经使用安眠药多年的老年人,也需要定期评估药物的获益风险情况,如果需要减量,也最好是同步使用认知行为治疗,以让减药或停药的成功率更高。
关于老年睡眠管理,我写过专栏课《如何让爸妈睡得更好》。如果有需要,可以扫码订阅。(有试听章节)。
面对衰老,你我都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人文的态度让自己更加体面。

【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1 Bronskill SE, Campitelli MA, Iaboni A, et al. Low-Dose Trazodone, Benzodiazepines, and Fall-Related Injuries in Nursing Homes: A Matched-Cohort Study. J Am Geriatr Soc 2018; 66:196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