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年代剧的观众有福了。
因为这次的阵容真的犯规了。

总导演,康洪雷
拍出中国最好的军旅剧和战争剧——
《士兵突击》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9.6。
编剧,
赵冬苓

执笔过《青岛往事》、《红高粱》、《幸福到万家》、《警察荣誉》等等大热好剧。
演员,
郭涛
+
刘琳
,梦回《父母爱情》。

还有“陈延年”张晚意,“林有有” 张月等凭借出圈角色让观众记住的年轻演员。
这配置说啥都要瞅瞅——
好的电视剧是时代的注脚,好的导演是优秀作品的注脚。
康导以往的作品情绪往往是激昂的,像红彤彤热辣辣的火锅。
相较之下,《父辈的荣耀》就像一碗白米饭。
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东北林业开始“减产、限伐、下岗”,以顾长山为代表的林业工人守护林场、实现传承的故事。
单看故事梗概没什么意思。
但它却有一种魅力——
闲暇时看一眼,就忍不住再往下看。
在派爷看来,这一魅力源于一种习焉不察的日常感和真实感。
这种生活的真实感该如何营造?
《父辈的荣耀》提供的方法是——累积。
首先是种种琐碎生活细节的累积。
寒天冻地的村庄、热气腾腾的猪肉酸菜炖粉条、烟雾缭绕的澡堂子。
开篇就感觉到这部剧很有质感。
一下子把观众带回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
还是让东北本地人都觉得百分百还原的程度。
可见剧组在服化道上下了苦功夫。
这一点也在对康导的采访中得到印证,他坦言自己对细节的要求非常“变态”。
变态到连一个基本的饭盒都不会放过。
除此之外,演员的表演也必须细腻。
为了更贴近林业工人的生活,部分演员们还参与了前期的采风。
和林场的工人交流,参观当年他们的居住地。
正是因为准备得够充足,剧中的角色才如此鲜活。

他们说话做事的样子完全符合咱对东北没有i人的刻板印象。
举几个例子。

东北老娘们进男澡堂子就和进自己家似的。
两口子吵架,男人说话哆哆嗦嗦,主打一个敷衍。
等女人上手了,实在苟不住了,才蹦跶出一句狠话。
但其实都是虚张声势。
东北男人那种大气但又怕老婆的二极管状态可太真实了。

不过最让乐呵的还是小孩。

比如凤菊,人小声高,一天天说话没个消停。
酷爱接大人的话,存在感十足。
不过好在姑娘有眼力见,但凡大人有点情绪,她是一秒认怂。
可人家虎起来也挺“吓人”的。
在外面听见有人说她姐的闲话,她是上去就开怼。

怼完还要回家拿菜刀去干。

主打一个一劝就听,一下就炸。

再加上欠儿登、吵吵巴火、十个头的等等这些地道的东北词汇。

整个一东北小品的味儿。
贼好笑!
诸如此类偏离主线的闲笔剧中有很多。
乍一看琐屑,断续,没有逻辑。
可也正是这些平行的、互不相干的人物,事件,场景呈现出了剧中那个平凡的空间、那些平凡的人物、那些平凡的日常。
总之,真实是吸引观众了解故事的前提。
何况这还是年代剧。
找准了时空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剧情。
坦白说,看完后觉得这部剧有点高开低走。

前十集很精彩,可后面有点流水账了。
先简单说一下剧情。
郭涛在剧中饰演的角色名叫顾长山,是林场工队的队长,和刘琳饰演的存花是一对夫妻。
两人属于重组家庭,长子兆成是存花的,次子兆喜是顾长山的。
九十年代末,国家对东北地区的天然林实施禁伐和限伐。
按林业局的意思,顾长山所在的工队只有20个人能保住饭碗,剩下的十几个家庭就要喝西北风了。
顾长山不忍心,于是决定不按照上面的要求缩减人员,而是让所有人一起上山,大伙一起分20个人的工资。
可偏偏这次上山却出了意外。
工友陈尚友在伐木中不幸丧生。
因为林场收益不好,陈尚友的妻子之前就琢磨着要出去打工。
这下更没有了留下来的必要。
为了自己和儿子陈兴杰(张晚意 饰)
的未来,她决定出去闯一闯。

这样一来,陈兴杰就成了“空巢”小可怜。
一天晚上,陈兴杰光顾着学习没照看炉火,连房子烧塌了。
于是顾长山干脆把陈兴杰留在了自己家,当儿子养。
之后顾长山又收养了一儿一女。
男孩叫刘自强,他父亲刘玉良因犯罪被判入狱。

女孩叫凤勤,是工友梁富宽家超生的孩子。
原本留在山东老家养,结果老家人生病的生病,下岗的下岗就把孩子送回来了。
突然冒出来的凤勤给工友家吓得够呛。
弄不好会因为凤勤这件事丢了饭碗。
然而,该来的还是来了。
省里派了新场长专门处理停薪留职。
为了起到带头作用,顾长山把自己的名字写了上去。
可即便如此,一同经风历雪的工友还是对他有意见,甚至还去举报他。
最后,耽误了兆成入伍的政审,导致一直梦想穿上军装的兆成没当上兵。
说实话,这一家够倒霉的。

一而再再而三的“捡孩子”剧情也挺魔幻的。

但又不可否认它是好看的。
因为它铺满了人情味,一般人很难忍住不掉小珍珠。
比如陈兴杰“寄人篱下”的小心翼翼。
他到顾家之后的第一顿饭是饺子,热气腾腾温暖而隆重。
可他不敢要醋也不忍多吃。
谨慎着守着自己的自尊,却忘了不是所有的爱都是明码标价。
比如刘自强去监狱探视。
他爹泣不成声,可这个屁大点的孩子却是笑脸相迎,甚至还安慰他爹。

然而一出监狱,隔着高大的铁门,这孩子一整个泪水决堤。
看得人鼻酸。
总之,顾家的家长里短没有以往年代剧或家庭剧“婆媳矛盾”“姑嫂冲突”“妯娌斗法”“兄弟反目”等恶俗狗血的桥段。
剧中的矛盾像是一个个波纹的积累,一茬接一茬地让这个家不安生。
但它们也终究是波纹,很快便又随着涟漪化解到生活的大海中去了。
或许这就是优秀年代剧所具有的共性——

带给观者的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种对时代的怀念和情怀的讨论。
但该说不说,孩子们长大后的剧情节奏太快,有点太流水了。
为了让陈兴杰这个青年才俊早点回村建设家乡,扛起林业改革的使命。
编剧直接给他的人生开了二倍速。
上一秒陈兴杰还在大学当助教,苦恼自己工资不高,没法和女朋友在深圳安家。

镜头一转,他就带女朋友看房了,还承诺自己缴首付。

不知道前面是装穷还是赚钱速度和李佳琦一样。
反正编剧这样省墨水,咱看着真的有点懵。
最直观的感受是,前面每一集都有泪点。
后面很多剧情线都不够丰满,泪点没几个,尿点倒是多了。
特别是看到大结局,雷点都有了。
咱就是说爷爷站着去世会不会有点违背常理啊?

我问了见多识广的百度,它都没敢吭声。

当然,这样的处理考虑更多是精神象征意义。
作为第一代林场工人,爷爷心中一直有愧。
一是觉得对不起后代,认为是自己这一代把树砍伐光了才导致他们失去工作。
二是觉得愧对自然,大山变得光秃秃,动物失去了庇护所。
所以他把自己和工友砍伐的三万六千二百一十二棵树都种回来了,才离去。
爷爷一辈子都在跟树打交道最后归于山林。
“站着去世”有神性的意味——爷爷去做山神了。
很理解看到这段哭死的观众
但派爷第一反应是有点夸张,有点出戏。
不过吐槽归吐槽,这部剧的质感是值得咱追下去的。
以前提到东北,大家想到的可能是“大背头,BB机,舞池里的007……”。
是喧嚣的。
但随着《胆小鬼》《平原上的摩西》《漫长的季节》等悬疑类东北题材电视剧的热播。
隐藏在喧嚣下的时代阵痛被掀开了一角。
同时,“东北文艺复兴”也被反复提及和讨论。
那么“东北文艺复兴”到底在复兴什么?
我认为是一种话语权的崛起。
经济环境下行,年轻人从学校毕业,找工作、买房,遭遇到生活的不如意,不再相信“成功学”所炮制的世界。
大家开始去理解失败者和落寞者,比如90年代下岗的东北工人。
简单说,“东北文艺复兴”就是普通人的复兴——

我们不只看到了北上广,我们还能看到沈阳这样的城市。

这不就是《父辈的荣耀》想表达的吗?
它站在历史的角度,用三代林业工人的故事,传递出人的精神。

老一辈的吃苦耐劳,年轻一代的勇于创新。
不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不轻言放弃。
相信,每一个看过的人都能学到些什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