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429
阅读预计7分钟
编译关云逸 张谦和
审核王若桐 陈安澜
编辑|刘派 江怡

编者按
中印边境冲突频发使得两国经贸关系随政治关系一道陷入紧张。对莫迪政府而言,与中国经济脱钩、转变印度对华经贸过分依赖局面势在必行。近年来,印度政府变本加厉,使用多种手段增大中国企业在印生产运营难度。面对多重禁令、关税及官僚摩擦等多重不公平对待,中国企业在印处境艰难,不少公司或是选择退出印度市场,或是努力实现生产本地化,通过与印度企业合作试图绕开歧视待遇。但考虑到印度政府的政策阻碍日益加强,中国企业在印发展前路困难重重。南亚研究通讯特编译此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经济学人》
中印关系并不和睦。2020年,中印在加勒万河谷边境爆发自1967年以来最激烈冲突,之后2021年、2022年两国再次发生冲突。边境争端导致中印经贸关系趋于紧张。尽管如此,尤其对印度而言,中印贸易仍不可或缺。印度消费者依赖廉价的中国商品,印度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也依赖来自中国的投入。印度向中国出售“旧经济”产品,包括甲壳类动物、棉花、花岗岩、钻石、汽油,而中国则向印度出口存储芯片、集成电路和药品原料,两国贸易关系日趋不平衡。2022年,中印1170亿美元商品贸易中,87%来自中国(见图表)。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希望减少对华贸易依赖。一方面,战略上依赖反复无常的对手进口关键产品存在风险。另一方面,莫迪正试图复制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希望实现部分对华替代。近几个月来,莫迪政府加大力度对华部分脱钩。8月3日,印度宣布对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主要来自中国的设备)等实行新的进口许可限制。一周后,有报道称莫迪政府正考虑对相机和打印机采取类似措施。
印度官方的态度是对符合法律的中国企业持开放态度。然而,实际上,莫迪政府使用多种手段对中国企业设置重重障碍。其中最直接的是,政府通常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中国产品下达禁令。例如,在2020年边境冲突后,莫迪政府禁用了118个中国应用程序,包括TikTok、微信、希音(Shein)以及几乎任何一款能获取印度用户数据的应用程序。2022至23年还有数百个应用程序因类似原因被禁用。华为、中兴通讯等电信设备制造商同样因“可能会监听印度公民”遭莫迪政府类似对待。
莫迪政府另一常用手段是关税。2018年,为扭转中国企业主导印手机组装业的局面,政府对自华进口设备征收20%关税。2020年,政府将大部分来自中国的玩具进口关税提高两倍至60%,并在2023年年初提高至70%。自此,印自华玩具进口量下降3/4。
除禁令和关税等官方行为外,莫迪政府还采取更微妙的措施。一种常见的策略是引入官僚摩擦。印度官员可以利用繁文缛节妨碍企业。最常见的是指控指责企业不遵守税收规则,而实际上由于规则过于繁复,企业几乎不可能全部遵守。小米和bbk Electronics(旗下拥有 Oppo/OnePlus、Realme 和Vivo三个热门品牌)这两家智能手机制造商因涉嫌向印度税务局少缴共计11亿美元而受到调查。8月2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印度分公司被指控少付 900万美元的海外进口零部件关税,正接受调查。另一家中国汽车企业上汽集团的子公司名爵汽车同样面临投资限制和税务调查。
印度的许可制度十分复杂,因此当局还有更多方式阻碍中国企业在印发展。2020年4月,莫迪政府宣布与其接壤国家的投资必须获得特别批准。尽管没有指定具体国家,但其目标显然直指中国。此后,中国435项外国直接投资申请中,莫迪政府仅批准不到四分之一。据印媒《今日商业》报道,上一财年仅有3家中企获批。据悉,7月比亚迪与印度工业公司 Megha Engineering拟成立合资企业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但因安全原因未能获得批准。
中国大型制造商、苹果设备生产商立讯精密(Luxshare)2021年与印泰米尔纳德邦签署协议,但尚未在泰米尔纳德邦开设工厂。据信,推迟建厂的原因是莫迪政府对中企的新设施实施全面禁令。此前,印度发现了一处可能储量巨大的锂矿,一向行动缓慢的议会于8月初迅速通过了一项新法律,放宽新锂矿的审批程序,支持矿场提交申请,但预计中国竞标者将遭到不公平对待。
在发行禁令的同时,印度还实施政策以取代中国在各个市场的主导地位。莫迪政府推行330亿美元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已涵盖14个重要领域,其中许多领域目前由中企主导。
例如药品原料行业,多年来印度制药商从中国采购大部分药品原料。2023年2月,莫迪政府开始在六年内向同意在国内生产41种此类物质的企业发放价值20亿美元的补助,Aurobindo、Biocon、Dr Reddy's和Strides等大型制药公司都参与其中。又如电子产品领域,苹果公司产品iPhone的制造商,包括中国台湾的富士康、和硕以及印度企业集团塔塔,均获准购买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并在印组装,但前提是其培育当地供应商。显然,正在寻找新地点来生产电动汽车的特斯拉也是如此。
一些中企厌倦于克服种种阻碍,正在逐步放弃在印发展。长城汽车在印努力两年,曾承诺在印投资10亿美元,由于未能获得当地批准,最终于2022年7月终止其印度汽车制造业务。其他企业正在努力适应。小米表示,将实现所有生产本地化,并扩大印度产品出口,目前印度出口仅销往邻国和西方市场。希音将通过与印度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信实(Reliance)成立合资企业重新进入印度市场,信实以其驾驭印度官僚机构和政治的能力而闻名。据报道,中兴通讯正试图与印度一家国内制造商达成许可协议,以生产其网络设备,但到目前为止还未成功。由于印度对中国的防备日益加深,中兴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目的。
本文编译自“经济学人”网站2023年8月16日文章,原标题为:Can India Inc extricate itself from China?原文链接为:https://www.economist.com/business/2023/08/14/can-india-inc-extricate-itself-from-china

本期编辑:刘派 江怡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4期 | 同时搞改革,为何印经济远不如中国?有个被忽视的原因…

▲军报·14期 | 印密集推出多款新式武器,掀起国防工业小高潮?

重磅|印度想成功经济改革,只能拆除整个“官僚体系”?

重磅 | 印学者:中国斡旋沙伊大获成功,印度在俄乌间如何做?

  更多内容请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