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
姐妹们,借开头说一声,隔壁剁手小分队【黛你一起buy】正在开团Rockfish小白鞋👟,很快就要截团了,需要的姐妹们看过来!
"
9月开学前的一个礼拜,有天我们在吃晚饭,饼饼突然对我发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妈妈,我的小提琴去哪儿了?
妈耶!我都差点儿忘了,这孩子还学着小提琴呢!
也不能全怪我,德国放暑假是真·放假,兴趣班也跟着停,整个七八月就没上过小提琴课。(但学费一直在交。。。)
虽然没课,我之前每天都督促她练个5毛钱的,后来开始忙搬家,收拾新房,就没再抽出空陪她练琴了。
什么?为什么不让她自己练?
呵呵,还不如让我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我在家搜了一圈,发现搬家公司大汉把小提琴和琴架,全都搁在了地下室。
站在地下室门口,我恍惚了三秒钟,眼前的这一幕,难道是对未来的某种预示?
我拎起小提琴,扛起琴架,回到客厅支棱起来,掸了掸琴谱上的灰,然后把琴盒打开向外,以提醒她“这儿有个小提琴”。
身后传来饼饼的哈欠声,妈妈,我困了!
你别说,我也困了!明天再练吧!
之前很多姐妹看过我写的文章,陪娃开始练琴了,才知道什么叫“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直呼感激不尽,有黛西在前面带(跳)路(坑),坚定了不让娃学小提琴的决心!
我一钢琴家朋友也劝过我,如果娃的第一个乐器从小提琴开始,要么有天赋,要么肯吃苦,因为小提琴入门确实不容易。
他还给讲了一个段子:
学琴第一天——
钢琴:do re mi
小提琴:吱
琴一个月——
钢琴:《小星星》
小提琴:吱
琴半年——
钢琴:《致爱丽丝
小提琴:吱吱
当时把我笑的啊,太幽默了。
现在我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果然剧的内核是悲剧!
其实我觉得吧,各有各的难,千万别觉得钢琴就多么好上手了,很多东西“看起来”和“做起来”是两码事儿。
我上大学时候,跟着一个乐队的鼓手学打架子鼓,看人家打可真简单啊!不就是敲嘛!不就是踩嘛!
自己试了才知道,手会了,脚也会了,但手和脚加在一起就不会了。
纠结以后给娃学什么乐器,不如关注当下, 做一些学乐器之前的准备,无论以后学啥乐器都用得上。
今天就用“过来人回头看体”,聊5毛钱的音乐启蒙心得吧。
1. 节奏感先行
陪饼饼拉小提琴以后,我发现之前想象的那些困难,比如手指摁琴弦怕疼啊,胳膊抬着嫌累啊,都没有遇到。
因为还没等到手指摁疼、胳膊抬累,她早就已经撂挑子结束全天练习了!
最大的挑战是,踩准节奏。
我以前听过一句话叫做: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
当时完全不理解。
音乐是啥,是do re mi fa sol呀,音符才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是什么鬼?
陪饼饼练琴这大半年,我终于体会到了,无节奏,不音乐!
没有节奏,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就只是闹动静儿。
只有当这些“动静儿”踩在了正确的节奏上,才有了旋律,才叫音乐。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小提琴的声音悠长,不像钢琴那样一个个琴键按下去、架子鼓一下下敲上去,一听就很有节奏感。
实际上,“悠长的声音”也是要找节奏的。
我自己不会拉小提琴,但我还得给娃当陪练,陪的主要就是“节奏感”,当人肉节拍器。
饼饼一开始找不太准节奏,长拍短拍都拉得一般长,没有感情地锯床腿。
但她很快就悟到了“节奏”的意思,几次课后,变成了有节奏感的锯床腿。
我觉得,这种悟性一半来自前期的音乐启蒙。
饼饼之前上的公立幼儿园,不教123和abc,但从外面音乐学校请了专业老师,每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重点就是节奏感。
在这之前,我还带她去过一个幼儿音乐启蒙课,“跟着儿歌打拍子”,“调用肢体演绎音乐”,几乎是唯二的课程重点。
当时觉得太单调了,怎么每次都是敲三角架破锣鱼响板。
后来才知道,这些是传说中的奥尔夫教学法目的是让孩子“探索”和“体验”音乐,激发对音乐的想象力。
两三岁的幼儿期,就可以在家里开始这种节奏的启蒙。
很简单的方法,听儿歌时候,跟着音乐打拍子,可以用手,也可以用各种打击乐器,或者全身动起来,用脚去跟着拍子踏步,跟着音乐走和停。
2. 乐理知识先行
放在半年前,我肯定不主张让娃在学乐器前接触乐理知识。
大字都不识一个呢,就让认五线谱,太离谱了!
陪练了半年后,我发现饼饼一半力气都花在了乐理知识上。
第一节课才认识了五线谱,第二节课就要把五线谱上的音符用小提琴拉出来,步子迈太大了!
老师并没有很鸡血,但毕竟人家是教乐器的,都两节课了,如果还不用琴拉出点动静儿,估计很多父母就该寻思这老师在干啥了。
又要学拉琴,又要记乐理,娃接受起来肯定会觉得吃力。
如果在音乐启蒙阶段,稍微接触一下乐理知识,对五线谱和音高有基本的了解,学乐器的时候就能在乐理上轻松一点,把劲儿使在刀刃上。
我们搬家前的小提琴老师是韩国人,一个年轻姑娘,音乐方面的专业性没得说,但缺乏一点把专业乐理知识讲给孩子的技巧,几次讲到自己快崩溃。
“这个是四拍,这个是两拍,这个是一拍,这个是半拍”。
▼ 感受下这涂抹背后的崩溃
我委婉提醒她,你这样讲,孩子只能听到“这个”,“这个”,“这个”,“这个”。
“这个”到底是“哪个”?
我干脆自己上阵学,然后给饼饼讲的时候加了一些形象的比喻。
比如一个空心的圈儿是四拍,拉出来应该是拖很长的音,一个音符拍四下手。
我跟饼饼说,你看它像不像一个缩起来的蜗牛壳?蜗牛爬得很——慢——,所以要拖很——长——的——音——。
比如一个实心的圈儿带个棍是一拍,拉出来是比较短的音。
我说你可以把它想成小猫的腿脚,小猫跳得很快,所以拉出来是短的,嗒!嗒!嗒!嗒!一个音符拍一下手。
我是音乐外行,所以很能体会娃理解的难点在哪里,有时候不懂音乐的父母反而能更耐心地陪练,毕竟外行更懂外行。。。
3. 感性认知先行
我之前经常写,感性认知先于理性认知。
音乐启蒙上,什么是感性认知?
说具体一点,喜欢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可以在家放一些优美的音乐。
如果家里人欣赏不来古典音乐,也不用勉强,带娃去多听听儿童音乐会,读音乐绘本。
听音乐的时候可以引导娃说一说,你觉得这段音乐表达的什么。
“音乐表达了什么”,这种大人都很难回答的问题,孩子有时候能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
饼饼之前听音乐会的时候,柔和缓慢的音乐,她听出了蝴蝶在飞,紧张快节奏的音乐,她紧张地说,马蜂来了!它们来了!
能不能接收到古典音乐的熏陶,先放在一边不说,带娃听音乐会还有一个重要作用,画饼。
我之前带饼饼去听音乐会,饼饼很喜欢一个拉小提琴的亚洲姐姐。
入门最难的时候,我都想放弃了,她不肯放弃,一大部分原因就是那个亚洲姐姐。
她相信,她以后可以拉得像那个姐姐一样好。
我不忍心告诉她,凭你这三天鸡血两天摸鱼的练法,希望不大。
但怎么说呢,人确实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大饼,大饼可抵岁月漫长。
黛西
姐妹们,微信又悄悄改版了为了咱们不失联,为了我有动力再写三十年,⭐️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 点图收藏五年干货
📍📖 你可能还喜欢读
📍📖 你可能会喜欢看
不想善良的孩子吃亏
所以想让他们学会“一报还一报”
姐妹们,谢谢你们的点赞❤️
📍🛒 你可能很需要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