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VC来讲,在国内“水”深,出海“火”热,并没有太大区别。
-----------------------
编辑|Moon
来源|家办新智点/霞光社
中国VC出海,从来就没有成为过趋势。
2015年是一拨,2018年是一拨,去年年底到今年又是一波。
这种频率,怎么看,更像是出了趟差而已。
表面上看原因是背井离乡、水土不服;深层原因则是那些地区不太适合做大规模的风险投资。
毕竟风险投资的回报需要高赔率的项目来支撑,高赔率的背后意味着市场要足够大,创始人足够强,市场资金足够密集。
这么看来,好像只有中国和美国合适。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VC去过印尼,去过墨西哥、巴西、中东的沙特、阿联酋,做的好的寥寥无几,在海内外都做的好的,目前看并不存在。
尽管不少中国VC已经被海外市场“套牢”,但对于他们来讲,在国内——水深,出海——火热,并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你会发现,中国VC出海一波波,大家都在寻找出路而已。
碰壁中东
年初的时候,去中东的机票和五星级酒店的价格翻了好几倍,疫情过后,国内投资人开始报复性出差,钱最多的中东成为首选。
中东VC市场小,是公认的事实,随着能源价格的上升而身价暴涨的中东LP们,也开始关注全球资产配置,曾经他们更倾向于北美和欧洲,目前天平逐渐开始向东方倾斜,尤其是中国。
但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我了解,中国好几个头部VC/PE机构去中东跑了好几趟,但是截止目前尚未看到GP宣布募资成功的消息。”沙特某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区负责人郑延说道。
中东LP并非人傻钱多,相反,他们在投资领域非常专业,拥有非常完备的投资体系和较高的投资标准,并有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
“中东LP的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常青藤高校,在会议中全程站立脱稿演讲,极其专业。相比之下,一些中国GP在这些人面前简直是幼儿园水平。”私募基金管理人FelixFelix 表示。
首先,他们非常关注退出渠道,然而,面对中国GP在退出层面的潜在风险,一些中东LP可能会望而却步。
其次,他们只看头部机构。知名度较低的GP想要得到中东LP的认可、成功募资,难度很高,于是GP资源能力变得非常重要,能否通过当地的人脉与LP构建信任关系极为关键。
但好消息是,他们对于财务回报没有那么迫切,更喜欢具备想象力、更加“fancy”的项目或资产,愿意为未来去买单。
东南亚疲软
2022年6月,瑞·达里欧向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有20亿美金用来投资除了中国或美国之外的国家,你会投哪儿?”沈南鹏给出的答案是——东南亚。
然而,在欧洲某捐赠基金负责人Yolanda的眼中,“东南亚基金的DPI非常难看。”
Yolanda所在的欧洲某捐赠基金自2015年就开始投资东南亚,目前已投资了5期基金。“复盘8年的投资业绩来看,东南亚表现最好的一期基金DPI才0.7。对比来看,我们在中国投资表现最差的基金DPI都超过了1。”
这并非个例。投资东南亚看上去是一块很大很好吃的蛋糕,但如果囫囵吞下去只会导致水土不服,投资风险不容忽视:
首先,东南亚市场小且割裂,政商环境复杂。东南亚11国中,各国之间的市场成熟度、文化、语言、宗教与互联网渗透深度完全不同,且“一国一策”对创业者和投资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其次,很多中国VC类比中国项目,给东南亚公司较高的估值,实际上东南亚在人口及运营层面都要大打折扣。
再次,东南亚项目缺乏前景,且商业模式和赛道高度重合,“内卷”严重。据Yolanda观察,他们所投的东南亚基金的Portfolio高度重合。譬如,他们投资的新加坡基金中有小额借贷、母婴等项目,在其所投的越南某基金中也有类似的项目,内卷严重。
出海投资大变天
综上,中东和东南亚屡屡碰壁的情况下,当下还在出海投资人都是怎么想的呢?
“我们现在的‘出海’,可能跟你理解的出海不同,称为‘迭代’更合适。”华映资本海外合伙人邱谆说。
邱谆过去曾在复星锐正、云九资本等机构任职,长期关注中美市场科技投资。“我当时看的就是海外本土创业的项目。现在的出海,更多是基于中国内地的供应链优势,去海外打市场。”
秦天一所在的真格基金也有同样的转变。“我们现在看的出海项目,其实是看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本地人创业的项目,这种我们就不看了,可以说是战略性放弃。”
说白了,四年前的出海投资,更容易被理解为“到海外投项目”;而今天的出海投资,则更倾向于“投中国出海的项目”。
“就在今年6月,我在我们一个有近300家被投企业的群里做了一个小调研,询问它们是否有出海的计划。结果,几乎所有参与调研的项目都有这个想法,有的已经在做出海布局了,甚至有些项目海外收入的占比已达到90%。”邱谆说。
总结来说,中国项目“出海潮”造就了现阶段中国VC的“出海潮”。“出海潮”大致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贸易出海,就是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兴起的出口贸易,即贸易红利;
第二阶段是基于中国互联网模式和品牌的出海,即互联网出海红利;
第三阶段是基于中国的技术人才积累和供应链优势,诞生的科技红利。
最底层的逻辑是,中国有强大的工程师红利、技术研发能力,这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积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关注中国的优秀技术创业者,在全球舞台的竞争能力。
典型的案例是机器人。今年8月16日,在北京亦庄举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机器人的风采几乎力压全场,从家用消费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到工业机器人,统统包揽。甚至几乎每家稍微知名的厂商展台上,必有展出的人形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公司几乎都开辟了出海业务,有的出海业务甚至已占大头。有意思的是,展会期间,宇树科技旗下一款通用人形火遍海外,连OpenAI联创都来前排围观。颇有四年前波士顿动力旗下机器人在国内亮相时,让人瞠目结舌画面的复现感。
当下,全球经济萎靡,资本市场也走入寒冬,过去靠资本养大、尚不具备赚钱能力的创业项目,此刻正经历痛苦的裁员和成本压缩,增长速度也放缓。
但出海类项目却发展地比以往更加迅猛。
无论出海奶茶店的开店速度,还是跨境生意的规模,抑或是跨境支付的出海进度。靠资本养活的行业,投资没了,这个行业也就没了。
但出海这个行业,正呈现出一种内生性增长,在焦灼之中已经有了很多新的进展。
END
欢迎全国各地以及境外科技、消费、地产、医疗、农业、能源、环保、教育、文化、投行、基金、券商、信托、银行、保险、租赁、投资等产业及金融精英,寻找优质项目、资金及获得全球顶级金融圈层请联系Cathy,或者在菜单中点击【合作】——>【青投服务】,留下您的需求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青投创新,新型科创产业服务平台,以科技、人才、资本为核心,通过内容出版、数据支持、产业咨询、科技转化等业务,为科技人才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及加速赋能服务,助力国家科技兴国计划。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