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光书店
图书 •  培训 • 礼品  

关注
SQ3R读书法,这是一套读书学习的方法,包括5个部分:概观(Survey);提问(Question);精读(Read);复述(Recall)和复习(Review)。据说这套方法是美国教育家鲁宾逊(Francis Robinson)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为了提升军人的学习能力而开发的,后来广泛运用到学校教育及成人教育等领域。根据SQ3R读书法,也有不少类似的方法被发展出来,如PQRST读书法(Preview预读、Question提问、Read阅读、State陈述、Test考查),PQ4R读书法(Preview预览、Question设问、Read阅读、Reflect反思、Recite背诵、Review回顾),OK4R读书法(Overview总览、Key idea要点、Read阅读、Rite笔记、Relate联想、Review复习)等。
SQ3R读书法对研读教科书很有效果,也有不同的应用方式,适用在其他的阅读过程中,你可以参考本期内容中英国学者的解读,在自己的阅读中灵活使用这种方法。
SQ3R系统是一种有助于系统学习的读书方法,这种系统在美国的一些学院和大学已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SQ3R是指:概观(Survey);提问(Question);精读(Read);复述(Recall)和复习(Review)。以下是这套方法的详细说明。
01
概观(Survey)
简单地说,这是指你不要拿起一本书就去一遍又一遍地读其中的一章,而应该先“概观”一下全书:亦即找到所有你能找到的关于此书写作目的方面的信息,读一下作者的序言,研究一下书的目录和索引,看一看各章的概要(如果有的话),并且迅速地浏览一下全书(通读标题和副标题,阅读每章末尾的总结,查看图表,阅读特殊的句子)。
在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始终牢记自己的学习目的,牢记你所力图涉及的教学大纲范围,以及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果此书不符合你的学习目的,或者写得不好,或者高出你的理解水平,那么你就不必要去细读它,你可以再去找一本更合适的书。换句话说,你在读书之前先要进行一番“侦察”,对你所面临的东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01
提问(Question)
这是第二个准备阶段,同样也很重要。它促使你迅速地通读你所要阅读的这本书的各个章节,并大致记下在看书时所产生的问题。这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能激发你的学习动机,并使你有明确的读书目的,这样做也能迫使你整理和思考已有的类似知识。提出问题能使你在阅读时像猎人寻找猎物一样,阅读者因此而变得更为积极主动。
在一些编得比较好的书中,作者往往会用一些明确的问题作为下面内容的“引子”,或者让你在读书时始终面对一些问题的情境,以此来帮助你更好地阅读。
如果你坚持带着问题读书,总有一天你会养成用批判的眼光读书的习惯:你会问,作者对他的阐述有何根据?他所说的与你知道的以及你所相信的是否一致?但凡有头脑的人是不会只是一味地“读”书的。在读书时,总不免对一些内容进行思考,并将这些内容与他刚刚领会了的其他内容进行对比或相互统一起来。
03
 精读(Read)
下一阶段就是精读。带着提出的问题再仔细阅读全文。寻求语句背后蕴藏的主题思想,并把作者的思想和你自己的体验和逻辑观念进行对比验证。你在细读一本教科书时,通常需要相当慢,而且要相当仔细。如果你平时阅读小说或侦探故事时是很“贪婪”的,并且速度很快,那么你一定不要将这种阅读速度用于阅读一本内容严谨的教科书。
多数好的教科书的各章都排有各种大小标题,你在阅读的时候必须将它们牢牢记住。你还需经常翻翻前面的内容,以使你回忆起某些事实或争论点。
如果该题材是以图表或图解形式呈现的,建议你将它们复制出来或精心地制作它们。复杂的论题或大量的知识往往能用表格或图解将它们扼要而清晰地反映出来。因此,假如你阅读的时候略过这些图表,那就有点不够聪明了,因为这样的话,你就往往不能掌握该书作者想要让你掌握的那些最主要的观点。此外,多数人都会发现,费点心思去掌握书中的图解和表格,要比记忆冗长的文字材料容易得多。图表能为知识结构的建立提供一种便利的基础。
04
复述(Recall)
即使你在读书时努力集中注意力,并打算记住其中的内容,单纯的阅读也是不够的,你需要学习的下一个阶段:复述。培根说:“在阅读任何材料时,如果你只读上十遍,同时经常试图回忆这些材料,在你回忆不起来时再去看书,那么记住这些材料要比单纯阅读二十几遍更容易。”
对于学习那些必须记住的材料,背诵是最有价值的。不过这里所说的复述并非是指逐字逐句地去记忆或背诵,而是指概括出某段材料的主题,这样的概括可以为你以后对具体内容的复述提供一个框架。读完一段材料后,尽量复述出主要论点。或者不时暂停一下,合上书,告诉自己目前为止书中所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回顾并记录下阅读材料的要点能使你更为有效地掌握内容。
在读完一章的主要部分后,将书放在一边并试图回忆这些内容,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有时你只能回忆很少的一部分内容,这是应该说你的学习时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你会更为经常地感到,在你的知识中存在着一些空缺,对此你必须回过头去将它们填补上。
这个过程一定也会纠正这样一种习惯——这常常是学生时代的遗俗——即读完了一章以后,便认为自己“晓得了”,可以“完事大吉”了。就我的经验来看,掌握一般难度的材料,通常需要阅读并复述四、五遍。复述本身并无多少价值,但如果你积极主动地阅读,那么每次复述都会加深对材料的理解。
05
复习(Review)
最后一个阶段是复习。不要觉得复习是考试前才需要做的事。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对于需要长期记忆的那些材料,必须复习再复习。每复习一次,记忆就更巩固一层。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所学的一些细节在记忆中消退得非常快,常常大约一个小时之内就都忘记了。确实,我们若听一小时的演讲,在演讲结束前,前面所讲的部分可能已被忘得差不多了,所有有经验的讲者,会不断重复和概括所讲的重点。
为了防止过早发生迅速的遗忘,你就要尽早地进行复习。也就是说,事后尽快再把学习的内容复习一遍。你可以对之进行思考,或和他人进行讨论,或将你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某种实践过程中去。我们建议你,务必在当天就把你所学的内容复习一遍,哪怕只用几分钟也好。但这种有用的劝告往往很少被采纳。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你自己做了笔记,就自认为在将来的任何时候,它都可以原封不动地再现出来。切记!这可几乎是办不到的呀!
你可以通过复习全文检查自己对材料的掌握程度。重复一遍上述四个步骤。即浏览每个章节的总体结构,回忆你提出的问题,重读全文以查看是否复述了所有重点,补充笔记中的遗漏和校正错误。
如果你觉得单纯复习太乏味了,那么你可以读一读其他教科书中有关本主题的内容,通过补充和注释来充实你的笔记。为此,你可以把笔记做在纸的一面上,留出另一面来添加这些补充的内容。
研究指出,人们对自己情况的主观估计往往是不正确的。你自认为掌握得很好的东西,常常是你的薄弱部分。因此,进行主动的复习,并做一些过去的考试题将会使你明白,哪些方面你已经牢固地掌握了,哪些方面还是你的弱点。
SQ3R方法的原理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学习领域。它很象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著名的教育步骤:准备、呈现、联想、概括和应用。准备阶段包括了我们所说的概观和提问这两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确立了学习的目标,学习者受到鼓励去整理他眼下的知识。呈现和联想包括精读和复述这两个阶段。作为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手段,赫尔巴特把思维和反省看得比纯粹的复述更重要。
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的最后一步是概括和应用,这一阶段要抽取出普遍原则,并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必要将这一条补充到SQ3R系统中去。如果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将来终生的工作,为了使知识得到更好的应用而将这些知识长期保持在头脑里,那么你就必须尽力将这些知识概括为一般原理,并且将它们应用于实践。
来源:本文摘编自哈里·麦多克斯《学习方略》,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03;有少量补充。
以文字及文创产品来传播更美生命文化,建立更美生命的连接与共享提供优质讲员与多样化的培育平台。
晨光图书礼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BJchenguangbooks

客服电话:010—84823626
店址:昌平区天通苑西一区二号楼晨光书店
图书  ‖  培训  ‖  礼品
 合作联系  传播文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晨光微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