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光书店
图书 •  培训 • 礼品  

关注
凡人都有两个通性:渴望快乐,需要被爱。这么简单的事却难以办到,真令人百思不解。其实,我们甚至无法表达自己心中朝思暮盼、若有所失的渴望。套句马克·吐温的话:你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那份渴望却足以令你心痛。
心痛的原因在于,尽管我们身处尘世的凡俗与丑陋之中,内心却隐约觉得:人活着当不止于此,应有更高远之境,应有更值得活、更值得热切去拥抱或被拥抱的东西。我们到人世间走这么一遭,应该投身于比现有更宽广、更深湛的人生。我们渴望此生更有意义,有所建树,不虚此行。为此之故,人人都诚惶诚恐、汲汲营营地追求快乐、意义、爱与了解。这岂是非分之想?但这般合情合理的目标,似乎有什么在从中作梗,总是难以达成。
一位极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曾对我说:“我一直以为开创自己的事业,奋发图强,登峰造极,是此生最艰难的挑战。我也一直全力以赴,倾尽所能。如今却发现,这挑战比起使我的家庭和谐美满,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更容易应付。在职场上,我只要签写几张便条交代下去,一切事都办得妥妥帖帖。然而只消30分钟的车程,一回到家,所有的规则就都变了。为什么我和同事以及秘书相处挺容易——他们与我并不那么休戚相关,可是和我视如命根子的儿女却难以沟通?为什么越是简单的事情越难以处理?”
另一位在专业上极干练的友人则慨叹自己在谈情说爱的事上无能:“我是自身的大敌。在公司我发号施令,掌控大权,人人重视我睿智的判断力。但一涉及情事,我就乱了阵脚,一会儿俯首帖耳,曲意承欢,一会儿又变得霸道苛刻,别扭难缠。朝九晚五之间,我是个成熟的大人,到约会时却变成青涩的少年。到底是什么阻碍我觅得成熟的爱情?”
另一位朋友,就现今的社会标准来看,可以说已拥有了一切,最近却问我一个问题:“我在事业上得意有成,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为什么拥有这一切,我还是觉得空虚呢?”
对快乐的渴求,往往变成我们心中的痛楚,使我们越来越空虚寂寞。我们知道自己所向往的,并非肤浅泡沫式的欢乐——那种在年少轻狂时也许还可以感到满足的欢愉。我们内心渴望的,是更深湛、能真正填满虚空的东西。但那究竟是什么?又如何获得呢?我们只觉得若有所失,甚至意识到有些不太对劲,但究竟是什么却又搞不清楚。特别在现代人所处的时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莫名的渴望就更锥心刺骨了。
当然,在人们所推崇的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总有差距。在认知与行为、才能与个性之间,往往也有矛盾。这差距和矛盾古今皆然,不同的是,现代人不真诚面对,古人却明白唯有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不一,才能迈向成长、成熟之途。今天所谓快乐幸福的理想,是由世俗广告、大众心理学堆砌出来的。坦诚的自我剖析,被认为是过分消极负面的思想。现代人所推崇的领袖和大人物,得满脸堆笑,有风光的履历表、高额的银行存款、美白的牙齿——绝不能稍露一点脆弱、失败或自疑的缺陷。至于这些名人显达是否也得面对痛苦与凡俗,我们根本不想知道。
一旦我们所仰慕的英雄跌倒了,那破口就极其刺眼。我们感到震惊、受骗。嗯,错误一定出在自己当初看走了眼,下回再要推举什么人登上英雄宝座,得更审慎小心才是。我们很少静下心来自问:在众目睽睽之下的人性,为何总经不起镁光灯探照太久,而每每让观众失望?我们一味地想以化整为零,甚至用侮辱自己心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结果却总有种说不出的深沉悲哀。
简而言之,随着年纪渐长,人很难不自问:我的生命是否欠缺了什么,或出了什么差错?哪里才能找到持久的快乐?哪里才能寻得资源帮助我们达到目标?
在寻求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找到新点子。它们也能维持一阵子的新鲜感,带来某种活力与希望,但终究还是被下一个选择所取代。不管怎样,现实的小印迹,永远与热门新闻的大幅宣传格格不入。更令人困惑的是,我们所崇拜的人执著于与我们迥异的理念,但每个人都宣称他的才是最正确的,并奉劝我们要扬弃次等的,选择最好的。其自吹自擂的声音越大、越自信,就越能笼络众多的随声附和者。莫衷一是的我们,最后获得一个结论:最明智之举,还是要注意观察生活的真实面目,搞清楚人们所宣传的理念是否符合我们实地所看到、所体察到的情形。
每个人写书,多少都有某些真理可抒发,动听的故事可分享,我也不例外。改变我人生的真理,乃是信靠耶稣基督所彰显的那位上帝。不过,我并非从一开始就笃信不疑,而是一路反复质疑,抵制抗拒。既然自己的信仰之旅起始于质疑——一向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绝不肯盲目接受宗教信仰,所以写此书时,基于这个理由,我也采取类似辩证的论点。
大多数非xin徒,甚至有相当多的xin徒,对ji-du-jiao都有类似的问题:不明白ji-du-jiao对人生及人性的确切看法。为此,许多ji-du-tu信得糊里糊涂,许多非xin徒则继续在怀疑之中,虽觅得少许短暂的快乐,却长期捱忍太多的痛苦。本书是专为这两种人而写的。
本文选摘自《给盼望一个理由》贝碧琦, 新世界出版社, 2013-10
推荐指数:⭐⭐⭐⭐⭐
点击图片  线上选购
作者: 贝碧琦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原作名: Hope Has Its Reasons
译者: 严彩琇
出版年: 2013-10
原价30元 晨光限时特惠21元
本书从这个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现代人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指出人的问题,根源在于人自身,并揭示出阻碍人有意义地生活的几大机制,即:人都是有缺憾的,却喜欢伪装粉饰;人都缺乏安全感,却爱戴上各种巧妙的面具企图掩盖;人为了追求快乐和平安,总是敬拜错误的对象,所以终无所得。在做了这样的探讨之后,作者提出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人为什么是这样的?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接下来作者根据sheng-jing绘出了一幅带给人盼望和医治的全景图画,作者不仅详细地叙述了人类罪恶和困苦的来源,并且详细地描绘了ye-su的死和复活所带给全人类的永远盼望。
《给生命一个盼望》图书推荐语
我认为人最大的重担莫过于活着却没有盼望。但是对我们当中许多人而言,盼望不过是祈祷许愿的动作。在这本满有能力的书中,贝碧琦鼓励我们毫不留情地检验自己生命的实情。在看到自己混乱不堪的局面之后,她向我们展示真正盼望的来源。对于生活在怀疑和阴影中的人,本书提供可靠、理性的xin仰和shen儿子自己的光。
                ——希拉•沃尔斯(Sheila Walsh)
                                       妇女信心特会讲员
我很高兴见到贝碧琦的书再版。早年我在曼哈顿植堂的日子,就发现她的ji-du-tu愿景深深吸引许多最世俗的人和怀疑论者。从她的书中我学到很多,并应用在我个人的讲道和教导中。我极力推荐这本书。
                  ——提姆·凯乐(Timothy Keller)
                          纽约市救赎长老jiao-hui资深牧师
焦虑的深渊分割了现代世俗主义与传统ji-du-jiao对人性的解释。很少人对这深渊的探索比贝碧琦更深入。贝碧琦将加缪、弗洛伊德、尼采的作品作了出色分析,她诊断出人们的种种自欺,其实是为了要避免道德上真正的自我认识所带来的不安。这本书是振聋发聩的。超过一个世代以来,没有人像她提出这么有力量又感动人的ji-du-tu观点,指出人类基本的祸害是在道德上的,并提出最终的解决之道。
                ——大卫•艾克曼(David Aikman)
                    美国伦理与公共政策中心资深会员
贝碧琦谈到的问题几乎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会出现。shen带来什么改变?她的答案清楚但不易做到,真实但带有盼望,最重要的是,她是属于真ji-du-tu的观点。她在我受伤之处帮助我,在我无知之处教导我,在我绝望之处给我盼望。
                       ——史密德(Lewis B.Smedes)
                                       《宽恕与忘却》作者
本书将基础的教导和ji-du的实际带进当代人痛楚的心┅┅这教导是深刻的,这些故事是真实、富有教育性、振奋人心的。我留着泪读完本书,感谢shen有说不尽的恩赐。
                           ——魏乐德(Dallas Willard)
                                      《上帝的声音》作者
对于厌倦扮演shen、害怕降服与恩典的人,这是一本富有挑战和希望的书。
   ——马克瑞娜·威德克(Macrina Wiederkehr)
                                   《精灵栖满树枝》作者
对于失败而不知如何东山再起的人,这是一本没有废话且实际的书。
        ——杰米•白金汉(Jamie Buckingham)
                        《逃》(Run by Run)的作者
必须为一切追寻生命意义的人阅读,且预备行shen的灵所指示必要之事。
            ——乔治·马洛尼(George A.Maloney)
                                    《蒙召得自由》作者
 字里行间流露出坚毅的实用主义、火热的爱以及幽默的圣洁,使单纯的阅读行为化为与作者实际同行对谈的能力。
                ——毕德生(Eugene H.Peterson)
                                    《天路客的行囊》作者
这本非比寻常的书更突显shen的恩典的奇妙,你将发现自己“迷失在惊讶、爱和赞美中”。
          ——大卫·席蒙得(David A.Seamands)
                                     《恩典处方笺》作者
吸引人、鼓舞人地陈述所发现的xin仰的新生命。作者在fu-yin派ji-du-tu与天zhu-jiao、更正教的新对话中加上她的热情┅┅清新、生动地表达fu-yin的基本真理,这也是我一切活动应当流露出的。
 ——葛罗谢尔神父(Father Benedict J.Groeschel)
                                《踏脚石、绊脚石》作者
END
往期精彩回顾
请好好珍惜时间,现今还有机会
让孩子爱上阅读的5个重要方法
「重磅推荐」2023年历品大全,限时大促!
阅读   |   SQ3R读书学习方法
马丁路德的婚姻与家庭
C.S.路易斯:巨匠背后的亮光
奥古斯丁的思想及其著作
书单  |  适合10-20岁青少年阅读的11本属灵书籍
面对焦虑书单:8本书,重拾你的生命盼望
以文字及文创产品来传播更美生命文化,建立更美生命的连接与共享提供优质讲员与多样化的培育平台。
晨光图书礼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BJchenguangbooks

客服电话:010—84823626
店址:昌平区天通苑西一区二号楼晨光书店
图书  ‖  培训  ‖  礼品
 合作联系  传播文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晨光微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