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光书店
图书 •  培训 • 礼品  

关注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上海,记忆中全然灰色的影像,构成了成长最浓烈的画面。
我们穿着没有花色的衣服,膝盖上打着补丁,有的女孩穿着哥哥穿过的外套,有时难辨男女。蝴蝶结、花纽扣、耳环、高跟皮鞋,在1977年之前,几乎没有见过。
在这样一个物质条件较为匮乏的大环境中,我们慢慢长成一名青春少女。我不知道什么是亭亭玉立,我只知道说话嗲声嗲气是资产阶级的作风,我们要与这种资产阶级作风“势不两立”。
我从来没有去思考,也从来没有被告知:女孩应该和男孩不一样,我应当更温柔、更优雅、更有情调。
我进入了中学,虽然见识了蝴蝶结、花纽扣、耳环、高跟鞋,但是,我被鼓励成为学习尖子,成为学习尖子的女中学生,可不能沾染那些花花东西,这些花花东西会把我们带入平庸、带入一个“女性世界”。
20世纪80年代上叶,我在华东师大二附中度过了寄宿的六年中学生活,远离生活的柴米油盐,感觉自己非常的“不平庸”。
然后,我进入了华东师大。这是何等开放、何等使女孩子如花朵般怒放的岁月呀!我的大学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入校时有多土气,你是想象不出的,一年后有多洋气,你也是想象不出的。
我们涂口红、烫卷发、上街买好看的衣服,脚蹬高跟鞋,扭动着腰肢走路,我们真的成为女孩子了。我们多么畅快地呼吸着女孩世界中的新鲜空气,我们成了作为女孩子的自己。
就在这时,我们被严重地引入迷惘之中。有很多思想和主张,比如女权主义,比如一种赤裸裸的利益利用的生活主张,比如轻视自我、重视家庭关系的主张,等等。
我们或排斥或接受,看上去有了一定的主见,但究其根本,我们是无知无畏的。
看看我们的一些表现吧:我们有时很轻视我们的男同学;我们谈恋爱时,期待有女神般的待遇;我们不高兴时,会冲着男朋友大吼。于是,美女云集的宿舍,经常有男同学膜拜女神的影子。
我们觉得女权主义思想使得我们拥有了更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我们是稀里糊涂的。什么是健康的男女关系?如何彼此建造?如何彼此取悦而不是单方面男人取悦女人?我们一窍不通。
再看看我们中的一些人,信奉“利益利用”主张的,她们爬得很高,但后来跌得也很快。再看看那些满足于小家庭生活相夫教子的女同学们,四五十岁时,她们的音容笑貌已然成为老太太了,她们的心态也是老太太般了。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这些女研究生,被一种知识女性的落寞情绪深深地抓住。我们好像知道,我们好像又不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我们这些女子正迷失于文化的泥沼中。
当我们落寞地坐在校园的长椅上心儿戚戚然的时候,孤寂的落寞情绪升起在我们的心灵之上。但是,我们依然信心满满的样子,因为我们看见大多数人都是迷失的,所以,我们昂着头,毫不畏惧地往前走……
于是,我们跌跌撞撞地一下子投入了婚姻,殊不知,婚姻关系和亲子教育,是对我们前三十年人生的大测试。你说我们这些童年少年的灰色记忆、我们所受到的无性别差异化的教育、我们的那些看似超出常人的知识和能力,会带给我们什么?
家庭、婚姻、养育孩子,我们摸索着前行。我们稀里糊涂吗?不全是呀。你说我们胸有成竹吗?那肯定不是。
没有被以女孩的方式培育的人成为母亲,又怎样去培育自己的女儿呢?
难道,我们只有泥沼、只有粗糙、只有充满“无性别差异”的文化吗?不是的,那些原本属于女性的特质,在文化迷失的强大冲击之下,依然顽强放射着光芒,其生命力依然如荒漠绿洲般强盛。女性特质是遮掩不了的,它是那么闪耀眼目!它是那么自然天成!
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文化,不是贫乏的,我们曾经拥有或正在拥有一些可贵的东西,那些是散落的宝石和珍珠,只不过,我们没有去梳理、去归整。
我的父亲从我懂事起,就教诲我:女孩子永远不可以在外面与人喝酒,因为人一旦喝了酒,就会有非理智的行为,后果不堪设想呀。
父亲也教诲我:女孩子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因为若贪恋别人的财物,你可能会以你的贞洁作为代价。
我的父亲,以当时顶级的创新能力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海工业界受人尊敬,工厂经常邀请我爸爸去讲课去解决技术难题。
我呢,时常跟随着爸爸在那些寻求技术革新的能人中,以一个女孩子蹦蹦跳跳的样子,聆听着、感受着。我好像获得了一种追寻,我好像又没有获得一种追寻……在我人生早期,一些精神力量的注入,是需要我之后的人生独自去完善的。
我的母亲是一位世界上最可被称为母亲的人。她在家做“家庭工程师”16年。从我出生到6岁,我有一位“全职母亲”整天带着我。
虽然母亲在家做“家庭工程师”的代价是家庭收入的减少,但是,在那样灰暗惨淡的时代,我敏感易受伤的心灵不至于扭曲,一定得归功于我母亲的付出。因为在婴幼儿时期,我有稳固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之后,我才得以有力量应对灰暗惨淡的外部环境。
虽然在中学和大学时代,我们将远离柴米油盐作为生活的追求,但是,我所生活其间的上海,它活泼泼地给予了我生活的气息。我小学好朋友一家人,都是极会制造美好生活的能人:自己炒椒盐小核桃、自己包鲜肉粽子、自己裁剪时装……
我只要放假在家,每天都会去我好朋友家里,一碗萧山萝卜干炒毛豆,我们都要有滋有味地品尝……去淘布料,回家照着裁缝书,自己做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样有情调的生活,这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何处寻觅?
当我将这些散落的宝石和珍珠一一捡拾的时候,我记忆的影院开始放映影像,其中最浓墨重彩,一而再、再而三播映的,是我奶奶的相片。
1977年的某一天,我爸爸从箱子底拿出了我奶奶的相片:照片中的奶奶约莫三十岁,高高地盘着发髻,戴着宝石耳环,温润地、女性味十足地微笑着,那么的高雅、那么的与众不同。
这么一个高雅的女人,是我从未谋面的奶奶,她的格调与70年代的生活情况形成了迥异的差别。
这是我从10岁起所建立的女人风韵的形象,虽然我爱艺术,爱百般变幻的时尚,但是,偶像女人的模样,在我记忆的影院中的珍藏,那就是我奶奶的相片,它一遍遍地上映,影响着我。
这些是我作为女孩(女人)的宝石和珍珠。你呢?你一定拥有属于你的宝石和珍珠。原来,我们并不贫乏,我们是拥有者。但是,我们所拥有的宝石和珍珠散落于泥沼中,我们呢,则迷失于文化的泥沼之中。
在陈述了贫乏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文化并不贫乏,只是缺少系统性和传承性。要知道,家庭文化是传承的。研究表明,要培养出一名综合素养优秀的杰出人才,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同理,要培养出一名秀外慧中的出色女性,兼具外在魅力、内在涵养和人生格局的女性,至少需要三代女性的接力,外婆传承给妈妈,妈妈传承给女儿。
我的故事到此。我写我的故事,有这么两点用意:
其一,即使在色彩灰暗的年代,女性气质的耀眼光芒也是遮掩不了的;
其二,我们为人父母,拥有的文化并不贫乏,但是缺乏系统性和传承性,至少需要三代人的接力传承才能培养出秀外慧中的出色女性。
“要么洞悉本质,要么被假象俘获。”我很喜欢这句话。在培育女孩的路上,我们被太多的假象俘获,我们以为那就是本质,实际上,那都是假象。
2010年,我引进了美国詹姆士·杜布森博士(Dr. James Dobson)最新图书《培育女孩》,那时,英文版刚刚面世。我组织翻译、编辑花了不少工夫,2014年中文版第一版出版。
那段时间,正是我自己走在为人母路上很吃力的时候,那时我的孩子差不多十来岁。《培育女孩》的姊妹篇《培育男孩》出版得更早些。也就是说,《培育男孩》《培育女孩》《勇于管教》陪伴我走过为人母既困惑又幸福的岁月。
“70后”的母亲们早已登场,“80后”“90后”的母亲们正在场上。这些母亲们是否像我那样跌跌撞撞呢?她们是否如我那般深陷文化泥沼之中呢?
太多人被假象俘获,以为那就是养育孩子的“救命法宝”,依我看,很多都是浮云,都是忽悠,至少,那都不是本质。
法国作家纪德说:“关键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的所见。”那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所见”的现象吧!
我从网络上摘取一段文字——
是的,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女孩,进入校门的那一刻,无论是在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生本教育下,结果都一样,都是面临着不休的考试、繁重的作业,中午有作业,晚上还有作业……
这样体制内的孩子,如何还有天真烂漫?如何才有快乐?更不用奢想她们能够体会到生命的乐趣啦!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要研究如何培育女孩,如何从家庭层面尽量给予她们更多的欢乐!社会压力巨大,如何才能从这些压力中保持一颗清明的心,快乐的心,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当当网,图书《培育女孩》的读者评论
女孩子被鼓励像男孩子那样去竞争、去出人头地,女孩子的温柔和女性特质将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消失殆尽吗?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保护女孩的温柔和女性特质,同时又可以坚定她们的人格?
母亲之于女孩,是女儿触手可及的榜样。但是,母亲们筋疲力尽地在职场和家庭之间艰难地游走,她的成长之路也充满了辛酸,那怎么办?
女孩对于自我形象的不自信,来源于媒体不遗余力制造的“超级美女”形象。厌食症、利器划身、隆胸等,形成了文化的趋势,这其中有多少无望、多少哀叹呀!
网络社交、网络平台、泥沙俱下的媒介信息,女孩子对此有成熟的辨识能力吗?
是的,无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的母亲们,我们都可能深陷文化泥沼之中。我们内心渴望洞悉本质。我们不想仅仅停留在“所见”上,我们渴望拥有“目光”。
非常荣幸,我有这么一个机会向我自己以及中国的父母们介绍杜布森博士和他的图书。
首先,我自己是受益者。我的迷失感,直至我系统接触杜布森博士的家庭建造图书时,才慢慢退去,我慢慢感觉到我坚立在一个稳固的根基之上。
2003年,我策划并编辑《培育男孩》。男性和女性构成了人类,在一个男人不具男人气的社会中,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女人:在找不到可依靠的男人臂膀的时候,女人将自己变成男人。只有将男孩培养成真正的男人,女人才能得以成为女人。
2014年,由我策划并组织翻译的《培育女孩》第一版出版,我是多么欣喜。同样的道理,只有将女孩培养成真正的女人,男人才能得以成为男人。
今日,我在为《培育女孩》中文版的第二版写序,我想告诉父母朋友们:我们一起跟随杜布森博士《培育女孩》来探求本质。
中国的父母们也是受益者。当我们“零星的、非系统性的”宝石与珍珠与美国的杜布森博士相遇,当中国的文化背景与西方的文明相遇,当我们的家与杜布森博士所倡导的“家庭回归”相遇——
我们就能用一根牢牢的丝线将宝石和珍珠穿起来,我们不再迷失,我们不再被假象俘获,我们会建立起一个家庭文化系统,我们将美好的家庭文化传承给孩子。
被称为美国家庭问题最高顾问的杜布森博士说“让我们一起谈谈”——斟上一杯咖啡或者沏上一壶茶,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坐下,我们与他一起谈谈。
由此,我们怀着欣喜、怀着感恩,开始我们作为父母的学习成长之途。
注:本文作者为钱红林,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来自:小盐粒儿阅读
《培育女孩》
[] 詹姆士·杜布森著
不可逾越的经典启蒙
滋养秀外慧中的下一代女性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培育男孩》同步上市!
BOOK
殷勤筹划的,足致丰裕

你有准备做计划吗?

2023年的精美年历本与手绘台历

正在热销中  数量有限
感恩节、圣诞节送肢体朋友的最佳选择
有祂的真理的指引
有表格日期的留白
随时写下计划行于生活
点击图片 购买看详情
计划本 高效本 自律本多功能笔记
晨光出品
原价29.9元,限时优惠19.5元
典雅星际版“晨”系列
温暖花卉版“光”系列
尺寸:145mm*220mm
页数: 160页
基调:马卡龙色调

点击图片 购买看详情
纯手绘台历
晨光出品
原价22元,限时特惠15.4元
“住在你里面”与“聆听s话语”,
每日与祂同行,在祂里面得享休息~
尺寸分别是:
140mm*180mm
150mm*180mm
版式:立体纸板双线圈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最好的感恩,是一种生活方式
九个事实帮助你认识感恩节
请好好珍惜时间,现今还有机会
「重磅推荐」2023年历品大全,限时大促!
马丁路德的婚姻与家庭
C.S.路易斯:巨匠背后的亮光
奥古斯丁的思想及其著作
书单  |  适合10-20岁青少年阅读的11本属灵书籍
面对焦虑书单:8本书,重拾你的生命盼望
以文字及文创产品来传播更美生命文化,建立更美生命的连接与共享提供优质讲员与多样化的培育平台。
晨光图书礼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BJchenguangbooks
座机电话:010—84823626
店址:昌平区天通苑西一区二号楼晨光书店
营业时间:09:00-19:00(周日休息)
图书  ‖  培训  ‖  礼品
 合作联系  传播文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晨光微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