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层面的「高射炮打蚊子」,是社会无聊化的表征。

文 | 佘宗明
李佳琦不被骂不正常,但骂出舆论高潮、骂出一堆10万+,恐怕也不怎么正常。
在围观亢奋的舆论近两天后,我不由得对李佳琦「翻车」这事生出上面这番感慨。
李佳琦当然该为「何不食肉糜」式表达付出舆论代价,他不该有免于被骂的豁免权。
可在舆论半衰期越来越短的当下,此事居然能占据这么多热搜、维持这么高热度,这显然已远远超出其公共价值本该匹配的社会注意力资源。
▲李佳琦翻车这事,在各大热搜上都是「显眼包」级的存在。
只能说,舆论层面的「高射炮打蚊子」,是社会无聊化的表征。
就算作为超级主播的李佳琦不是蚊子而是马蜂,高射炮打马蜂也是资源浪费啊。
在对准李佳琦的批评「烈度过高」「炮声过剩」的情况下,还在这事上耗费口舌,也是无聊。
但我还是想在「以无聊对无聊」中说些想说的。
无关为李佳琦辩驳,那不值得,只是想说此事压根配不上朋友圈里的霸屏,它不值得。
01  
毫无疑问,这事首先是李佳琦锤了李佳琦自己。
这年头,「一群穷人将另一个穷人喂养成一个富人,结果富人嫌这群穷人不努力」的故事从不罕见。
那些成功学书籍里宣扬的「苦难是财富」,不都是在兜售「我富是因为我努力,你穷是因为你懒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念吗?
都是爹味教育,为什么李佳琦的就能变成《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精英的傲慢》里「反反社达」台词串烧的集结号?
究其主要原因,大概就在于:李佳琦是在剧场里面对面地冒犯了核心受众。
郭德纲就算对于谦砸挂得太狠,也从不会在说相声时埋汰观众。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台下坐的都是他的衣食父母。
不得罪衣食父母,是一个表演者的基本素养。
很多人说,李佳琦共情错了对象:他该共情的是消费者,而非品牌。
这有些自作多情:指望主播们喊几声「家人们」「宝子们」,就跟你「(把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也是癔症。
主播们最该做的,是尊重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品牌利益兼顾,做好自己该做的本分,而不是乱认亲。
李佳琦的过错,在于把本该向上问的问题「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向下问了,更在于他弄错了自己的角色。
▲李佳琦的这番话,想不引发争议都难。
虽然他比直播间里的几乎所有用户都有钱,可在「服务者-被服务者」的二元关系结构中,他首先是服务者。依照国人常见的「消费者是上帝」逻辑,服务者得代入「孙子思维」。可他却偏偏当起了「爹」。
现实中,打工人的「爹」已经够多了,老板是,甲方是,哪轮得到你来当?
假装宠粉到底,才是你的义务。
至于你说忍着脑子疼也得陪伴粉丝,这不是为粉丝买单支付的对价吗?
02  
当李佳琦犯了低级错误时,批他自然具有了道义上的正当性。
这些批评声,许多都是有价值的。
比如,批李佳琦不该坐上电梯后转身就指责没坐上电梯的人不努力。
现在回旋镖已经循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轨迹,射中李佳琦母亲「拿不出2万块学费供他上学」的昔日语录了。
一句「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一句「优绩至上的逻辑让人很难换位思考,越是认为自己是白手起家、自给自足,就越不可能关心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的命运。如果我们的成功是我自己努力实现的,那他们的失败一定是他们自己的错」,直接甩在那些口吐「我富我有理,你穷你活该」莲花之人的脸上,永远合适。
▲李佳琦掷出的回旋镖,射中了自己。
比如,批李佳琦忘了是谁支撑起了他的基本盘。
吃水不是不能在提供报酬后忘了挖井人,但你把挖井人踹到井里终归是不厚道的。
李佳琦得感谢那些在他失去「全网最低价」后还没跑到疯狂小杨哥、交个朋友直播间里的猪猪女孩们——尽管说,连消费都要被牵着鼻子走的人注定容易被冒犯。
比如,批李佳琦不该拿「国货很难」来绑架消费者,不该连时下消费面向都不懂就来指责消费者「嫌贵」。
在「难」的序列里,国货的排序绝对不会高过那些五环外的消费者。
如果李佳琦看到了「1花西币」跟很多打工人日开销的对照,兴许也说不出「根本就不贵」这句话。
朋友阿胡写道:李佳琦是一台流量变现机器在过渡时期的一个连接组件,是系统在暂未寻求算法和模型的最优解的情况下不得不先使用的肉体工具。他在直播间的失言,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肉身在一个极其效率导向的系统中濒临个体压力临界值的最终爆发,是一个组件在日复一日的高压运转之中发出了清脆的一声抱怨。
可「欲承皇冠,必受其重」早就为他的承受义务加了砝码。
承受远超常人的压力,是他获得超高报酬的潜在价码,而非他将气撒在消费者头上的充分条件。
李佳琦因那番话被骂,太正常不过。要是说了那些话还不被骂,反而不正常。
03  
但李佳琦翻车引发蔚为壮观的秃鹫啄食式大型批判秀,依旧称得上是媒介奇观。
这就相当于,一当量的炸药投到舆论地表后,竟然炸出了一个蘑菇云……房地产商的杠杆,都没加得这么猛。
除了传播上的搭车效应作祟,这更多地应该归结于社会无聊化。
李佳琦口头的失言与心底的傲慢,刺激了大众情绪是不假。
李佳琦享到了流量的红利,在犯错后得到了流量的反噬是不错。
可就重要性而言,这事跟太多社会民生事务比起来,只能归于琐事中的琐事。
该脱粉脱粉,该奚落奚落,然后洗洗睡就行了。
你不看他的直播,我不买他的带货,合起来就是用市场化方式对其追加惩罚。
▲网友借李佳琦事件玩梗也很正常。
现在的情况是,「鼓破万人捶」,一万人捶过之后,一亿人也加入捶破鼓的行列。
这里面,有些人在道德义愤的驱动下,认为这面鼓还破得不够彻底,应该将它碎「鼓」万段。
因此他两度道歉后,网上出现了一堆「要是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吗」的声音,要他退出直播间。
有网友提醒「他说那话还没到违法的地步」,于是又有一群人说要举报他偷税漏税。
这充分证明,李佳琦说的是错的——在举报方面,网民们向来是「有好好工作」的。
04  
我永远不会觉得李佳琦让网民在「工资涨没涨」上找自己原因是对的。
但我也不会认为李佳琦的这句话配得上这么多的热搜和长文。
说出了不正确的话,就该为不正确买正常的单,包括粉丝狂跌、场观下滑、失宠于品牌。
这都是李佳琦为背刺铁杆粉可能要付出的代价。
▲李佳琦两度致歉,但买单的并不多。
可在「无意占用公共资源」已成明星道歉标配句式的当下,社会总没必要把过多的注意力资源耗在这事上。
倒不是说,在这话题上,就该只有前999名批评者可以批,第1000名以后都不能批。
而是说,公共媒体与信息平台可以让琐事回归琐事该有的热度,将推荐位留给更多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不是被情绪化泡沫撑高的热度带着跑,甚至助长泡沫变大。
有很多事,要是能得到李佳琦这事1/10的热度,也不至于「烂尾」了。
由此不得不感慨:舆论总是很识势地在「轻重错配」中挥霍舆论资源,而媒体的选择性聚焦又在助长这类挥霍。
结果就是:该有热度的没热度,不该有那么高热度的却热度迟迟不降。
05  
有意思的是,在李佳琦摊上事后,胡锡进有些「理中客」地说:
李佳琦显然需要继续修炼。但我们必须允许天天直播的人偶尔说错话,因为没有人可以做到在千变万化的现场互动中把持自己的情绪,保证自己一次都不说秃噜嘴。
如果我们要求李佳琦做到非凡的冷静和自我把控力,他将不再有趣,他的直播间将会变得干巴巴。如果整个舆论场一起崇尚那样的严厉,将会反噬我们的集体利益。
▲胡锡进在李佳琦事件上的发声。
胡锡进这番话一出,就被很多网民斥为「洗地」。
在我看来,正常批评李佳琦的失当表达,跟期冀社会变得低敏感、高容忍、更开阔,并不矛盾。
对李佳琦的严,若是止于不粉不买那无可厚非,但要是上升到了喊打喊杀的高度又大可不必。
虽然海啸状的舆论场从不认「过罚相当」的比例原则,但这份呼吁却并非多余——不煽动,不过度,让事情止于当止之处。
当然了,从现实角度看,破鼓重捶也并非不能理解:那是因为,有些鼓可以捶,有的却不能。
网上就有人调侃:李佳琦说你不努力,至少他还会道歉,很多人说你不努力,还可以让你道歉。
这话道出了某些权力-话语机制上的差异:话说,你见过几个老板嫌你不努力后又跟你道歉的?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须经许可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rabgogo88
或手机号:18810070968
 往期精彩回顾 
 ©
敬请关注
并设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