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快又见面了!
下周日,我们将在上海举办第118期现场,共9位讲者,欢迎你来。
以下是关键信息:
活动时间:9月17日(周日)
13:00-20:00 
活动地点: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
参加现场:查看文末指引
微信咨询:yixixiaobian(一席小编全拼)
演讲顺序和结束时间以现场为准
………………………………………………
 本场讲者 
01.
韩雪松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原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员工
水獭的生存状况是中国河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獭在社交平台上已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网红物种,但在现实生活中,水獭在中国真实的状况却鲜有人知。在当今的中国,它们生活在哪里,种群状况如何,面临怎样的威胁?长期以来,这三个问题一直都没有确切答案,甚至也未受到应有的关注。
水獭曾经遍布全国。但数百年来,出于对其毛皮骨肉的掠夺,水獭如今仅蜷存在几个偏僻的角落。新世纪以来,全国范围内一系列的物种和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之下,如今中国的水獭正在逐渐“回归”到它们曾经栖居的大江小河以及公众的视野当中,但对它们的研究与保护却刚刚开始。
从2017年起,韩雪松开始在三江源参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水獭保护项目。在对这里水獭的探寻当中,他开始逐渐了解水獭在一条高原河流当中的生活,和其种群在中国历史长河当中的兴衰。
▲ 玉树市闹市区出现的欧亚水獭家庭(摄影/韩雪松)
………………………………………………
02.
何洁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
爬上一座山,你愿意原路折返,还是继续向前?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谜。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乖巧,自己家的难搞?同样的父母带大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安静,有的吵闹?“天使宝宝”和“废妈宝宝”分别是如何养成的?随着年龄增长,不同个性和气质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为了揭开儿童气质和家庭教养的谜底,过去十余年间,何洁和她的研究团队追踪观察了数百名儿童和他们的家庭,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维度的心理与行为研究。情绪、社交偏好、内在动机、自控、专注力……孩子的神秘世界或许和成人理解的全然不同。
………………………………………………
03.
谢晶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工具理性使一切都变成可控、可开发的东西,包括人本身。
在当下,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被公认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出生率的下降似乎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普遍现象。为什么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就越低?平权是否能够解决女性缺乏生育意愿的问题?更进一步,为什么我们越是接受公共教育,就越是认为生育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这些问题背后指向何种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
作为哲学研究者,谢晶的工作是意识形态批判,通过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使未被意识到的价值框架被意识到。
借出生率低下的议题,我们得以反思生产主义与工具理性至上主义所导致的价值危机。
………………………………………………
04.
胡格吉乐图  
音乐人
你的身体里装了什么,你就呈现什么。
2005年起,胡格担任杭盖乐队的马头琴手随乐队在世界各地巡演。2009年,胡格组建阿基耐乐队。在自己音乐生涯的前十五年,胡格见证了这两支蒙古风格乐队扬名世界。
当“民族”“身份”“地域”被固化成一个个新异而呆板的标签时,胡格开始思考自己想做的究竟是怎样的音乐,以及透过音乐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自我。胡格不想舒适地扮演一个想象中的“他者”,而是渴望用自己的音乐母语与当下的现实建立关联。
▲ 胡格用马头琴与父亲劳斯而进行的隔空对话,胡格的父亲劳斯而是内蒙古著名的四胡说唱艺术家
2019年,胡格组建了Gaal乐队并开始自己的即兴音乐日志。他想要走出地域与身份的限制,回归音乐的本身,用音乐去阐述对生命、自然、时光和自我的感悟。
………………………………………………
05.
唐·库里克(Don Kulick)
人类学家,《雨林里的消亡》作者
哀叹村民们抛弃了他们的母语,在我看来是麻木不仁甚至居高临下的。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世界上语言最多样的国家,有大约800种不同的语言。那里的热带雨林深处有一个叫迦普恩的村庄,村民们说着一种独特的语言——泰雅博语。这门语言可能跟汉语一样古老,如今却只剩下不到50位使用者。
怀揣着对“语言如何消亡”的好奇,1985年,库里克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子。当时,村里出现了第一代不说泰雅博语的小孩,他们改说当地的官方语言皮金语了。
库里克留了下来,30年间先后7次来到村里,他想知道:泰雅博语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当一门语言消亡,究竟意味着什么?
* 本演讲使用语言为英语
………………………………………………
06.
梁自存 
HOPE学堂创办人
中职生只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影子,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去了解真实的、具体的个人,而非贴标签。
舞台上,演员们是一群职校的学生,剧本是他们自己创作的,讲述着他们真实的处境。
读职校,常常被社会主流观点视为“混日子”的“差生”。在家庭、学校和工厂中,挫败感常笼罩着他们,他们也习惯了看轻自己。戏剧像一个魔法,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将自己心头的压力甚至是创伤,转化成一场内心独白。
这场戏剧的发起方,HOPE学堂,是一家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公益团队,成立至今已经七年。戏剧是他们的一次新尝试。更多的探索发生在台下,比如心理健康辅导、职业探索……HOPE学堂希望通过陪伴,帮助中职生成为自立、自主、自信的青年人。
结构性困境是HOPE学堂每天都在面对的,尽管如此,一些微小又重要的改变仍在发生,比如建立一所职校生成长路上的精神驿站,当他们需要支持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力量。
………………………………………………
07.
章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
章奇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始于对浙江的关注。为什么改革开放后,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内部又存在着增速的不平衡?比如浙南和浙东的温州、台州、宁波等地表现尤为突出。
有人将其归因于历史的延续性,改革前这些地区的民间经济就十分活跃。但集体化时期出现的地下经济活动,同样是需要解释的问题。
通过访谈和梳理历史资料,章奇与合作者发现,理解浙江经济奇迹的关键在于地方的政治权力格局。1949年后,从外省而来的干部在浙江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本地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干部则处于边缘化位置,在不确定的政治环境中屡次面临压力和冲击。因此,后者更有动力通过鼓励民间经济寻求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的支持。
从权力结构角度分析地方经济发展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其他地区,比如为什么在苏南地区集体经济一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及至今日,边缘化政治精英向下寻求政治支持的需要依然存在,也将持续地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
………………………………………………
08.
刘春杰
艺术家
艺术固然要表现美好,但也应该勇于照亮那些沟坎与险情。
刘春杰出生成长于北大荒,记忆中有耸入天空的烟囱,也有天寒地冻中父辈投射在土地上的弯曲剪影。在农场中学做代课老师时,他得到参加版画学习班的机会,白天举刀向木,晚上就睡在硬邦邦的画案上。在日常苦闷与匮乏中,他创作了一幅幅描绘北大荒苍茫美景的套色木版画。
十几年后,他开始厌烦自己的作品,希望去除过去那层北大荒底色。版画怎样摆脱集体叙事,表达个人生活和独立态度?如何去除唯美的装饰性而真切地言说现实?
来到南方,他做了几百幅“私想”系列的叙事版画。面对生活的复杂与荒诞,他边刻边写自己的“瞎想、空想、梦想、狂想”,大刀阔斧,戏谑而真实,鲜活而有力。

▲ 滑动查看图片
用版画揭示与批评现实,刘春杰并不追求宏大叙事和改变别人的野心,看画的人能够会心一笑就够了。
………………………………………………
09.
葛亮 
古文字研究者,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回归常识,重新认识我们的汉字。
“汉字是象形文字”“我们可以像看图说话一样识字”“商代人是用甲骨文的”“汉字先是用刀刻的,后来用毛笔写”,这些关于汉字的印象似乎理所当然,但其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认识。 
在研究古汉字的过程中,葛亮通过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分析汉字源流与演变规律,发现今天的很多“常识”,实际是反常识的误区,不一定符合古人造字和书写的方式。
语言中很多抽象概念很难画出具体形象,我们认为的会意字也可能不是看上去的含义。那么古人到底是怎样创造汉字的?比如,“我”的概念怎么表示?“家”是根据屋里养猪而生活富足的意思造出来的吗?
当古人面对各种生活需求,很多时候会跟我们做出一样的选择。所以我们看待过去的关键是回归常识,“把古人当人看”,也以更真实的方式理解我们自己。
………………………………………………
 参加现场指引 
1.请至“一席App”首页查看现场详情(请下载最新版本 5.2.4 和 5.2.5)
2.
进入一席公众号的菜单,「用户服务-最新现场」

3.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入场券可在一席App「我的-订单」或一席公众号「用户服务-我的门票」查看。
注意事项
按活动当日排队先后顺序,分区兑票入场
请不要携带食物及有色饮料入场,如有携带需要寄存在场外
现场兑票时间
9月17日 12:00-13:00
剧场地址
上海市虹桥路1650号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大剧场。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