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600+|阅读预计需要7min
在咨询室中,咨询师往往会收到这样的问题:
我究竟该怎么做?

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吗?
我总是来做心理咨询,是不是太懦弱了?
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几个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误区。
文|马晓韵、丁洁薇(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的误区
 误区1:做心理咨询=精神有问题 
去看心理咨询,很容易被认为精神有问题。来访者可能不敢告诉家人,也害怕告诉单位同事或老板,怕遭到异样的眼光和排挤。
揣着“我有病”的想法的来访者,会将心理咨询的过程视为为“治病”,将咨询师视为“医生”,生怕自己产生依赖,对于自己在咨询这件事充满羞耻,因此心理不适感稍微减轻就会“逃入健康”。
图/Unsplash
 误区2:做心理咨询就是找解决办法 
更多的情况,来访者一股脑把成长背景、现状困扰全盘抛出,然后双手一摊,问咨询师要一个解决方案。“你就告诉我几次能好”、“我该怎么办”......这种买卖商品式的观念背后,可能是无法与情绪连接的内在,及减少挫败感的迫切需要。
在这个时候,咨询师通常会问对方,你认为“好”的定义是什么?获得一个快速的解决办法对于你的意义有哪些?
很多时候,来访者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咨询师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而是在表达陷入情绪困扰的焦灼,及渴望被听到、被理解这些痛苦的需要。看到这个人,抱持他的焦虑;陪伴这个人,理解他的痛苦;如此反复、经年累月,人内心的力量才能逐步释放,慢慢成长。
 误区3:长期咨询是因为自己太弱 
羞耻感像一只寄居蟹,有时钻进“不自信”的壳里,有时爬进“我没救了”的螺中。临床上的病耻感往往不会单独存在,以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为例,即便知道成长是个长期过程,人格结构的调整要循序渐进,很多人依然会走到某个点就需要停下来。
自我攻击+病耻感、依恋困难+病耻感、控制需求+病耻感、强迫重复+病耻感、关系焦虑+病耻感等等,诸多议题加上了病耻感,都会使体验更糟糕。
图/Unsplash
有时,来访者会将这些感受无意识地投射给咨询师,有时是通过斩断关系来回避这种体验。必须承认的是,咨询的过程会唤起过去的创伤感受,也会激发很多原始的情感需求。
这些需求和感受如果仅用理性处理,很难让来访者感到被理解,而作为咨询师又不能突破设置,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去满足来访者婴儿般的需要。
面对这种失望(有时是恼羞成怒),来访者可能要关闭感受通道,隔离这种体验。长程的咨询至少说明,这段关系经历了风吹雨打,足够牢固也足够安全,更能为来访提供成长的空间。
心理咨询真正的作用
既然心理咨询不能给来访者建议,那做咨询究竟有什么用?
 1.理解自己的痛苦 
你可能发现了,同样的环境,你的朋友、同事、亲人,他们不觉得痛苦,可是你却觉得痛苦得无法自拔。
也许有人会说,你不擅长调节情绪,有人说你太脆弱,有人说你矫情,你可能也会在内心自责,为什么自己无法像别人那样轻松的解决问题。所以咨询师会与你讨论问题的来源。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可能会问你的成长经历,你和父母的关系,你父母之间的关系,你和兄弟姐妹朋友亲戚的关系等等。你说,这些和我现在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呢?他们看起来没关系,但实际上紧密相连。
现在的你,是你的过去经历造就的,你经历过的种种,形成了你看待世界,为人处事的模式。你可能会发现,原来你跟同事不和,跟老板不和,没有深交的朋友,跟恋人相处不好,最终都可以归结到你和抚养人的关系模式。
当你理解了你的处事方式是如何形成的时候,你就更能理解你现在遇到的实际矛盾为什么会产生,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可能会变化,随之,你的情绪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图/《摩登家庭》
 2.理解应对痛苦的方式 
咨询师还会与你讨论,你是怎么应对痛苦的?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当你遇到类似的场景,你是如何应对的,这些应对方式,是如何一次次被重复的。为什么你的应对方式似乎并不能减轻你的痛苦,可是你却依然坚持重复地使用它们?
这些应对方式,它们一定曾经给你带来了某些好处,帮助你克服了困难,所以才会被保留下来,在咨询室中,你们一起去发现这些隐藏起来、可能被你自己忘记的好处,再看看这些好处,你现在还需要吗?
 3.构建新的应对方式 
当你理解了上述这些议题之后,你们也许还会讨论,除了你自己熟悉的这些方式,是否还有别的应对方式。
你会发现,有些过去通过某种方式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其实已经无关紧要。同时,你已经长大,你比小时候可能拥有更多的能力,你身边也有更多的资源可以供你选择和利用。
所以,你也许会发现,除了那些已经炉火纯青、不需要大脑思考就会自动反应的自救模式之外,其实你还有很高级的其他应对方式,只是你从来没有意识到,没有想起来使用。
图/《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当你了解到还有其他的应对方式之后,你再看原来你认为给你造成痛苦的那些事情,可能你会觉得它们不再像原来那么痛苦了,可能你已经具备了承受痛苦的能力,于是,你慢慢地有精力去拓展可以让你感到快乐的事。
 4.帮助你重塑关系体验 
上面这些过程,可能都不会让你直接感到快乐,甚至可能是比较辛苦的。
比如有的来访者会觉得谈论过去的事情太伤痛了,无法面对;有的来访者,可能会觉得搜肠刮肚都想不起来很多经历,无法谈论;有的来访者,可能无法忍受这种没有确定性的探索,到底要探索多久,到底会有什么结果……
你也可能会在咨询的过程中,或早或晚的体验到这些。很自然的,你会对咨询师感到生气、怀疑、嫉妒,也对自己感到无助或内疚。
事实上,所有你曾经经历过的关系体验,你当下生活中的关系体验,都可能在你和咨询师直接的关系中重现。
图/《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咨询师会试着陪伴你,是的,你可能很害怕,那就走慢一点;你可能很着急,那就来看看你在急什么;重点是,咨询师和你在一起,你是安全的。你不用担心咨询师用批判的眼光看你,评价你的各种问题,对你的生活指手划脚。
一个严格受训的,符合伦理的咨询师,虽然不会哄你开心,因为那并不能让你变得更加成熟,更加适应生活。
但好的咨询师会等待,或者跟随你去你想去的地方,陪你构建新的人际关系体验,帮助你建立对自己和对关系的自信,TA会陪你没有长大的那部分长大。
封面图源:《海街日记》
本文合作咨询师:马晓韵、丁洁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