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3400+|阅读预计需要9min
嗨~这里是简单心理Uni「心理短片精选bot」栏目。
我们将搜集全球各地与心理相关的短片,以图文解析的形式与你分享,用一种轻松的视角带你了解心理咨询的方方面面。
分享重点:
1.内向者的4种类型
2.5种适用于内向者的社交小tips
当听到“内向”这个词时,你会想到什么?
是在聚会上总是一个人待着?还是在社交活动中很少说话的那个人?
但其实内向者需要通过个人时间来“充电”,以免出现情绪枯竭。据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心理学教授的一项研究,考虑到不同性格及其他因素,内向者可以被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
四种不同类型的内向者
 1. 社交型内向者(social introvert) 
是的,你没看错,社交型内向者。
社交型内向者是四种内向者类型中最外向和最隐秘的。
他们在社交场合不会感到害羞或焦虑,甚至可能喜欢社交,但如果他们在外面呆得太久,就会感到情绪能量枯竭。
虽然社交内向者喜欢独处,但他们仍然需要一些可以依靠的亲密朋友。当他们和这群朋友在一起时,他们往往是最善于交际的。如果碰见他们和亲密的朋友待在一起,不认识他们的人甚至可能会认为他们是外向的人。
但社交内向者除了最亲密的朋友外,不会向他人分享太多关于自己的事。
 2. 思考型内向者(thinking introvert) 
思考型内向者也不介意社交,但他们很少这样做,因为他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思考型内向者也很会内省,因此他们比普通人更能适应自己的感受。
在不了解他们的人看来,他们似乎很冷漠。其他人可能很难与思考型内向者沟通,因为他们有独特的思考过程,更喜欢体验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花时间和精力向别人解释。
 3. 焦虑型内向者(anxious introvert) 
你是否认识这样的人,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毁掉了整个谈话,琢磨别人怎样看自己?这种过度思考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交的正常进行。
也许对焦虑型内向者来说,更好的标签是“害羞型内向者”。
焦虑型内向和焦虑症不同,即使焦虑型内向者和亲密的朋友在一起,焦虑型内向者也渴望独处。他们在全新的或大型的社交场合中会感到非常不舒服,每当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时,就会开始分析或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极端情况下,这种对社交场合的厌恶可能会发展为社交焦虑,具体表现为颤抖、恶心或心率加快,任何性格类型都可能经历社交焦虑或其他焦虑障碍,如果你因为社交而产生了强烈的躯体反应,注意这不是害羞,你需要尽快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4. 克制型内向者(restrained introvert) 
克制型内向者矜持、不喜欢改变、总是深思熟虑。如果匆忙地进入某种场合(尤其是社交场合),他们会觉得非常不自在。
但如果提前做了足够长远的计划,他们也会出门。不过,他们更喜欢自己一个人进行放松,看自己喜欢的节目,阅读或做瑜伽。
克制型内向者很难在醒来后立刻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并总是能在规划好的日程中找到安慰。比起突然的变动,他们更喜欢得到“事先预警”,以做好准备。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但不属于这四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那么你可能是一个中间性格者(ambivert,即既外向又内向),或更接近性格光谱中外向的那一方。
5种适用于内向者的社交小tips
根据心理学博士Perpetua Neo的研究, 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在社会场景下所采取的神经通路是不同的。外向者的神经通路很短,而内向者的神经通路则要长很多,这意味着外部刺激能在内向者的大脑中经过更多区域。
也就是说,对内向者的大脑来说,很少有一件事是真正容易处理的。向者能够及时轻松应对各种环境时,内向者却不能,因为他们的大脑不允许这样运行。
当处于令人不适的社交场合中时,内向者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自己放松下来:
 1. 试着把“我很紧张”说出来 
“不好意思,我现在有点紧张。”
“可能你们看不出来,但我现在确实有点紧张。“
一方面,“说出来”这个动作,本身就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就算你真的很紧张,说出来以后就不必掩饰自己的紧张啦。
另一方面,这是释放善意的一个方式。内向者很多时候的沉默、回避是因为紧张,不知道说啥,但不懂的人很容易理解成“高冷”“黑脸”“不爱理人”。
把“我有点紧张”这件事表达出来,实际上表达出来的信息是:“我现在有点紧张,但是我觉得大家很友好,所以我愿意说出来。”
暴露一个小小的弱点,表达的是你对面前这个人、这个群体的信任,主动释放善意,会更容易得到一个善意的反馈。
 2. 用身体放松,来带动心理的放松 
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当你的身体采用一个非常放松的姿势时,身体的放松会带动心理的放松——比如在工位上突然盘腿坐一会。
这种“摊开了坐”的姿势,会短暂地给一个人自信。有研究证明,在那些让我们紧张、力量比我们强大的人面前,我们容易不自觉地采取更收缩、更拘谨、“占地面积”更小的姿势。而在那些对我们影响力小的人面前,我们的坐姿会更随意,更放松。
所以,能够采取随意的、放松的姿势,本身就是一种自信。
 3. 寻找一个能把你“解救”出来的人 
对多数内向者来说,一对一的交流是没问题的,跟自己的熟人交流也是没问题的。
所以当你不得不进入一个社交环境时,尝试带一个熟人过去,或者在现场找一个能说话的熟人。如果都没有,那就现场挖掘一下,有没有和你一样的内向者,给自己“创造”一个熟人。
 4. 有意选择让自己舒服的社交环境 
内向的人不喜欢过分喧嚣的环境,在相对安静、人数少的环境中进行社交,比如书店、图书馆、小型饭局(不超过4个人)、小型讨论组等,可以有效减少过多的外部干扰,制造良好的深度交流氛围,这也有利于内向者发挥自己深度思考的优势。
 5. 如果“说话”这件事让你有压力,可以试试文字交流 
敏感、善于自省、能接收到更多信息......具备这些特点的内向者,输出内容的质量往往比外向者更高。
既然在人前说话让你困扰,那不妨试试打字、邮件的沟通方式。毕竟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沟通是线上进行的。谁都不知道电脑/手机对面的人是一个内向者还是外向者,这也不重要。
最后我们想说,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必定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无需过分在意。
你只需要记住,你就是你,不必伪装成任何你不擅长的样子。
翻译:简单心理Uni
编辑:Aurora,君吱吱
责编:Alwaysfifi
The 4 Types of Introvert - Which one are you?. (2020, September 6).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KQYjsxgPU&t=224s
杰罗姆·卡根. (2011). 《气质天性》.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马蒂·O.兰尼. (2014). 《内向者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苏珊·凯恩. (2016).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中信出版社
Shawna Courter. (2016). Yes, THERE IS SUCHA THING AS AN ‘INTROVERT’ HANGOVER. Introvertdear.com.
Reluv. (2016). Introverts dating. Reluv.co
Furnham, A., & Allass, K. (1999). Theinfluence of musical distraction of varying complexity on the cognitiveperformance of extroverts and introverts.European Journal ofPersonality, 13(1), 27-38
Psychneuro. (2017, April 29). BLAME IT ON YOUR BRAIN: WHY YOU PREFER TO BE ALONE.
https://psych-neuro.com/2017/04/29/blame-it-on-your-brain-why-you-prefer-to-be-alone/
The Atlantic. (2003, March). Caring for Your Introvert.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03/03/caring-for-your-introvert/302696/

歌手李玟轻生刺痛全网,面对抑郁的8条有效建议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信息

点亮“在看”
拥抱内向的自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