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4600+|阅读预计需要12min
这里是「学长学姐说」栏目。
在这里可以看到简单心理Uni的学长学姐们在学习心理咨询道路上的思考与感悟。
沈卓垚「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的在读学员。「培养计划项目」是系统专业的、以培养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为最终目标的培训项目。该项目3个阶段根据不同重点,除理论学习外,还提供不同类型的实习、以及定期督导与集训,助你全方位扎实完成从入门到技术进阶的成长过程。
今天分享的文章是关于沈卓垚观看电影《三面夏娃》后,对女主夏娃多重人格成因及疗愈的思考
从《三面夏娃》这部电影的名字中,就能看出这部影视作品想要描述的人物形象,即夏娃的三重人格。
故事是从为人妻母、仁慈有爱却唯唯诺诺、对丈夫言听计从的白色夏娃开始。
起因是白色夏娃经常头晕,失去记忆,差点杀死女儿,丈夫把她送到精神科医生那边治疗。
在医生给白色夏娃治疗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夏娃的另一面:黑色夏娃。
黑色夏娃有着和白色夏娃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她放荡不羁,性感火辣,热爱深夜到夜总会跳舞寻欢。
图/《三面夏娃》
在医生多次催眠治疗中,白色夏娃和黑色夏娃交替出现,黑色夏娃出现时尽情享受作乐,白色夏娃为黑色夏娃做出的事情羞愧不已。
而丈夫也为黑色夏娃的一次夜总会放纵而愤怒不已,不打算给夏娃再做治疗,要带夏娃回家,而夏娃因知道自己病情尚未恢复而不同意,转而丈夫走人抛弃夏娃。
随着精神科医生一次又一次的催眠治疗,发现了六岁时的夏娃遭受过相对那个年龄孩子时的严重创伤。
是由于那年夏娃的外婆去世,而夏娃的母亲以亲吻死者就不会再挂念死者的理由,逼迫当时对此非常不乐意且有强烈恐惧的夏娃去亲吻外婆。
我们不能说这件事情是百分百引起夏娃多重人格的原因,但不可否认这是最关键的一个起因。
随着夏娃这段不愿回忆的往事揭开,夏娃的第三重人格简也慢慢浮了出来。
简的性格特点介于白色夏娃和黑色夏娃中间,既不委曲求全也不放荡不羁,而是落落大方,自主独立。
图/《三面夏娃》
最终白色夏娃和黑色夏娃的人格消失,留下来的是健康的简。简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人,和丈夫孩子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看了这部电影后深有感慨,有几个问题想分享一下。那就是:夏娃是怎样形成症状的?又因何得以疗愈?
夏娃多重人格症状的成因
 1、童年被逼亲吻去世的外婆成为夏娃多重人格的炸弹 
从这点可以猜测出,夏娃的母亲对夏娃的教养方式是非民主型的,不尊重孩子的意愿。
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母亲镜映到,反而被逼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这也导致年幼的夏娃为了能够活下来而发展出来一种假性自体。
这种假性自体掩盖了真实的夏娃,而凸显出了白色夏娃那种畏畏缩缩、屈服父母、屈服丈夫的人格形象。
而这种假性自体越演越烈,就演变到成年后的垂直分裂障碍。
垂直分裂是指不仅自恋没有被满足还被养育者或重要客体所剥夺,为了将自己的能力、喜好、自尊保护起来而在水平分裂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套以否认和深度隔离为主的防御组。

图/《三面夏娃》
 2、与第一任丈夫的不幸婚姻成为夏娃多重人格的导火索 
婚后白色夏娃一直被笼罩在强势丈夫的阴影下,儿时的创伤加上婚后对更精彩生活的渴求逐渐生出了黑色夏娃,黑色夏娃的出现代表了夏娃的一种隐形的反抗。
夏娃内心有一个撕裂的声音在喊:没有人能来救我,那我就只能自己生出另一个自己来保护自己、来成为更真实的自己了。
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来看:白色夏娃可以说代表的是夏娃的刻意压制自己爱玩乐一面、处处要守规矩、要听话的“超我”,黑色夏娃无疑是最本真的、最贴近原始冲动的“本我”的那部分了。
可以说,黑色夏娃的意义在于:追求压抑婚姻生活外的另一种精彩的生活。
图/《三面夏娃》
夏娃的疗愈是如何发生的?
上文谈到了过于保守、迁就的白色夏娃以及过于放荡、随意的黑色夏娃,那在夏娃身上有没有一种平衡两者之间的人格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既不保守也不放荡,而是刚刚好的简。
因为生来为人,就有“自我”会用来协调“超我”和“本我”的冲突。在弗洛伊德看来,本我、超我、自我三者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被破坏,就会导致神经症。
那夏娃的痊愈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她在成为黑色夏娃时肆意狂欢,但是变回白色夏娃时却又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陷入两种人格无法自拔,而他一直依赖的丈夫反倒起不到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作用。
图/《三面夏娃》
而恰恰是在离婚后,没有了丈夫的严格控制,在医生的帮助下,使得一个社会普遍认为的正常人格简浮出水面并且逐渐占领了高地。
她是简,是一个真正的自己,既不受父母(黑色夏娃)也不受丈夫(白色夏娃)的控制,
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的生活,并且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最终才得以真正痊愈。
简最终回来了,她的本我(白色夏娃)和超我(黑色夏娃)并没有消失,而是融合在了自我(简)中,三者最终达到了一种平衡!
点击名片,看看作者的其他文章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信息
点亮“在看
成为真正的自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