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300+|阅读预计需要6min
文|薛云兰(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最近,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播。影片讲述了李白与高适的一生往事,李白和高适都有理想主义,都怀有报国之情,却过着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图/《长安三万里》
李白与高适截然不同的人生
李白飘逸,高适落地。
电影中,李白的父亲是一名商人,有两个兄长,父亲貌似对李白并没有太多的期待,而是给他经济上的支持让李白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个父亲其实提供的是母亲的功能,你长多大我都给你喂奶。在整个电影中,李白一直在寻找一个母性的支持环境。
因为是商人之子,没有参加科考的资格,所以李白需要通过“行卷”的方式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所谓“行卷”就是有人赏识你的才能然后向皇帝推荐,这是一个类似于镜映(孩子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功能。
在“行卷“被拒之后,李白第一次入赘许相国府中,娶了许相国的孙女;后又第二次入赘宗相国府中,娶了宗相国的孙女。
在唐朝,入赘会因为丢了自己的姓氏而受人耻笑,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反差,李白如此一个飘逸骄傲的人,却接受了这样的婚姻形式。可这也许是必然的,李白需要的就是一个强大的、可以给予他支持的母性环境,婚姻对他来说并不意味着要担当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
人生中最辉煌的两次是第一次因玉真公主推荐,李白被朝廷接纳,李白本想成为谋士,但朝廷却只把他当作御用文人,写了不少阿谀奉承的诗句,久而久之,失意而去,终日饭酒沉迷。老年时,李白被永王竭力相邀而追随永王,他觉得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可永王兵败,李白遭流放夜郎。
图/《长安三万里
他的好友高适其实也是个经历了很多困难的人,只是处理的方式就不一样了。高适从小貌似有阅读障碍,不能够将句子读通顺,但是习武颇有所得。
高适的爷爷是一位大臣,他的父亲“不善经营”,所以家道中落,只是这位父亲情绪比较稳定,当高适不能够在读书上有所成就的时候并没有责罚他,当两父子在比试高家枪时被儿子一枪击中后沉稳道“高家枪有传人了”,这份来自于父亲的认可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传承、是使命、更是一份归属感。
高适在父亲去世后孤身赴长安,途中遇到李白并引为知己,在长安四处碰壁,后去往扬州拜访李白。
影片中的重头戏是高适与蕃军的一场战争,面对吐蕃的大军,高适表面无助内在却运筹帷幄,先是佯败将云山城拱手相让,引蕃军入峡谷,在知道援军快要到来之际再次长驱直入返回云山城,和援军一起两面夹击大败蕃军。
图/《长安三万里
这样真真假假的诈术是他的好友李白在相扑中教给他的,自此,这位高三十五君走向了人生巅峰,在唐朝不仅位居高官,而且是一位被封了侯的诗人。
李白与高适身上的不同自体
从这两个好朋友身上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自体状态。
在科胡特的理论里面,儿童的核心自体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夸大性、展示性的自体,夸大自体涉及到儿童的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他的对于被赞美的异常喜爱,这种体验可以被概括为:“我是了不起的、完美的,看我!看我!”
这部分在李白这里表现得非常清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完美到无以复加。
另一种是儿童的被理想化了的双亲意象。理想化的双亲意象意味着别人是完美的,但是, 儿童在认识上不成熟以至于不能注意到这一点, 他们体验到的是与被理想化的客体的合并。被理想化的意象体验可以用表达为:“你是完美的,我是你的一部分,所以我也是完美的。”
在健康人格中,随着成长的过程,自体的夸大性一方面被镜映,另一部分被现实修正,被导向现实的追求。被改造和被结合的夸大性,为自体提供能量、雄心和自尊。
图/《长安三万里
当儿童比较现实地看待被理想化的客体的时候,儿童从双亲客体那里撤回理想化的自恋投注,被理想化了的客体或双亲意象被内摄为儿童的超我和自我理想,取代先前由被理想化的客体所带来的功能。
这样的个体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也有相对充分的追求理想的雄心,在经历困难的时候会感受到挫折,但是不会太多伤及自尊,并且可以较好地忍受困难,从困难中获得成长。就像高适一次一次经历困难,退回梁园,但理想从来没有破灭,而是积蓄力量,再次前进。
如果童年经历创伤或剥夺,那么夸大性自体和被理想化的客体将继续处于未修正的形式中,并努力满足它们的古老需要。由于这样的需要在成年的个体中很难被现实世界所接受,所以会给个体带来强烈的羞耻感,个体很难调节自尊并将它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
所以自恋受损的个体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自大,这样的个体回避了羞耻感,或者将羞耻和无助的感觉投射给其他人,以维持自身的自尊平衡。另一种比较自卑,在外面的世界里很容易体会到自己的脆弱和羞愧,另一面在内心却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精神世界会很大程度地流连在幻想中,因为在幻想中是可以得到平衡和满足的。
图/《长安三万里
所以会看到李白一边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另一边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终日饮酒,一方面可以回避他对不得志和挫败的羞愧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长时间地停留在幻想中以维持内心的平衡。这两种自体状态其实每个人都有,只是每个人占有的比重不一样而已。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让人很是感动,当高适得知李白已经安全了,而且是他写信为李白求情的,本来还一脸冷静的高适关切之情跃然面上,那一刻不觉热泪盈眶,内聚性的自体是有爱的、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有创造性的个体。
注:所有素材只来自于影片,与历史事实无关
封面图源:《长安三万里》
点击名片,看看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知道要调节情绪,但我真的做不到”:如何破解「情绪失调」?

北京暴雨后,请收下这份心理健康指南 (内含免费心理服务热线)

知名歌手无法登录逝世母亲微信,发文求助|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丧失与哀伤?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信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