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3400+|阅读预计需要10min
《孤注一掷》票房破了20亿。全国上映仅一周左右,共有4808万名观众走入电影院,观看这部反诈骗电影。
在电影《孤注一掷》中,主角潘生(张艺兴 饰)和梁安娜(金晨 饰)受到海外“高薪工作”的诱惑,只身飞往境外,结果被骗入血汗工厂诈骗公司,过上了不工作就要挨打的生活。
庞大的诈骗公司被分为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实施诈骗 图/《孤注一掷》
实际上,不论是热衷于操纵他人的诈骗公司小头目,还是被骗往异国他乡、为了活命只得乖乖配合的诈骗“工具人”,他们的行为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让我们先来看看为了把知名模特安娜骗去东南亚,诈骗公司所实施的伎俩。

诈骗三部曲

 第一步:让对方处于孤立状态,不管是经济来源还是社会关系 
对于出现在商场巨幅广告上的安娜,公司对其的要求就是“不得有损公司形象”,但从某一天开始,盗用安娜形象照的色情小广告突然大批量地出现在了街头,上级的一句“解约”,将安娜瞬间打入了谷底。
 第二步:为对方提供及时帮助,取得信任 
巧合的是,安娜的一位许久未见的老熟人突然出现,成为她落魄时期唯一一个安慰她的“朋友”。
被迫失业后,安娜接到广告拍摄邀约,结果去到拍摄现场后才知道是拍私房照,从而愤然离去,不料邀约人步步紧逼,追着她讨要3万元的违约金。
而此时这名“朋友”像是命运安排般再次出现在这个场景,她帮助安娜脱离了邀约人的纠缠,甚至主动付掉了这3万元。
当然,从上帝视角来看,这也是为了获取安娜信任而精心设计的一场戏。
面对面的诈骗需要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演技,这类罪犯往往会表现出一些特征,包括缺乏感情或同情心,缺乏悔意和普遍缺乏传统观念。
学者Blum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类罪犯在精神病理学测试中得分很高。他将这一群体描述为“冲动的、不道德的、不受控制的、脱离正常关系的”。Blum的结论是:就心理健康而言,他们是一个异常病态的群体;就缺乏对他人的关心而言,他们是一个异常反社会的群体。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普遍漠视他人、侵犯他人权利的人格。这基本上是指缺乏社会良知和传统道德。这类人格的人群经常欺骗、 剥削和操纵他人,以获取个人利益 (例如金钱、性或权力)。
 第三步:传递虚假信息,故意让对方患得患失,只能选择信任甚至依赖诈骗者 
安娜的这位“朋友”不仅出手阔绰,而且总是开豪车、住豪宅,和住在破旧房子的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朋友”介绍,他们在东南亚做生意,收入不菲,如果安娜肯去做赌桌发牌的“美女荷官”,每个月至少能挣5-10万人民币。
一开始,安娜还有些犹豫,直到她终于下定决心打算加入,“朋友”却说:等明年有机会再联系你,今年都招满了。
安娜一下子急了,她一边说着“我条件比她们好多了吧”,一边央求这位“朋友”为她再争取一个机会。
根据Kahneman和Tversky(1979)的研究,比起即将获得什么的可能性,人们更容易被即将失去什么的恐惧所触动。我们天生就是不喜欢失去机会,或者是被丢下。
就这样,安娜上了诈骗这条贼船。
图/《孤注一掷》

诈骗者是如何“炼成”的?

想要挣钱的人一波一波地被骗往东南亚,他们被收走护照和手机,住在布满铁丝网的围墙里,从一开始的反抗、到被殴打、最终到下意识的屈从,成为下一个麻木的网络诈骗犯罪者。
诈骗者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澳大利亚犯罪学研究所给出了4点解释。
 1.经济拮据 
一名娱乐博主透露了一段《孤注一掷》的删减镜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安娜的母亲即便吸着氧也要坐在赌桌上赌博。
图/小红书博主“资深观众刘根红”
强迫性赌博是造成安娜家庭经济压力的主要原因(相关链接:从《消失的她》看这种上瘾性行为,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虽然安娜并不涉赌,但迫于现实原因,她还是不得不做起了“荷官”。曾有学者提出让人们走向诈骗的“3B”假设:babes,booze,bets,分别指代性关系、药物滥用和赌博(Nettler 1982, p. 74)。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拮据”是相对的,并非连续欠了十几张信用卡,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才叫“经济拮据”,如果经济收入达不到个体的预期,那么TA在主观上也会认为自己“经济拮据”。
例如影片中的程序员潘生,他原本有一份高薪工作,但在升职加薪前被关系户挤掉了位置,气不过的他当场辞职,跳槽去了所谓的新加坡“游戏公司”,最终也不得不和安娜在诈骗公司聚首。
 2.诈骗者本身能够从中感受到轻蔑的快乐(Blum, 1972) 
安娜和潘生处于诈骗公司的底层,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工作。但他们的上级陆经理具有随意往返中国和东南亚的权利,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想过报警或脱离这个诈骗公司,而是心甘情愿地为公司卖命,欺辱自己的同胞。
这涉及到一个根本的概念:权力感。
在操纵和愚弄受害者的过程中,一些诈骗者对行为本身而不是简单的结果感到轻蔑的快乐。学者Stotland(1977)指出:有时,个人犯罪的动机最初可能是相对匮乏、贪婪、对继续实现目标的威胁等等。然而,当他们发现自己犯罪成功时,他们开始追求一些次要的快乐,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愚弄世界,在展示自己比别人更优越。
正如一位罪犯所说(Blum,1972):“我喜欢让别人做我想让他们做的事,我喜欢命令,也喜欢统治别人,这是我成为行骗高手的原因。”
在安娜按照诈骗公司的标准做到了500万的业绩后,陆经理没有信守诺言交还她的护照,而是把她叫去办公室命令她“跪下” 图/“电影孤注一掷”微博
 3.自我挑战(Stotland,1977) 
自我挑战与克服挑战时的掌控感和兴奋感有关。
一些诈骗者在他们的行业中非常努力,他们不是为了轻松挣快钱而进入这个行业,而是为了“得分”(即诈骗成功)时的快感。
 4.“中和技术”(Sykes & Matza,1957) 
“中和技术”(techniques of neutralisation)被解释为对犯罪行为的合理化,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诈骗,大多数犯罪者似乎都在为自己辩护,试图合理化他们的行为。
“中和技术”的例子包括将受害者在某些方面视为有罪,或者将犯罪行为淡化。那些涉及受害者自愿和故意参与非法活动的诈骗行为是诈骗者最容易合理化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相信受害者是“咎由自取”。学者Blum在对自信者及其行为的研究中发现,许多人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受害者固有的贪婪。许多骗子似乎对人性也有一种厌世的看法,认为别人和他们一样诡计多端、不诚实。
就像电影中陆经理说的那样:“不是我们坏,是他们(网赌诈骗受害者)贪。”
陆经理带员工们喊着洗脑口号: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 图/《孤注一掷》

“不是你不会被骗,是没遇到合适的剧本”:如何避免落入诈骗圈套?

在影片结尾,中国警察出动海外,最终成功解救了数名受害者,但在一场反诈讲座观众席的最后一排,依然坐着一名逍遥法外的犯罪分子。
哪怕警方已在全力追击,但难免还是会存在那么一两条漏网之鱼。
诈骗,就在你我之间。就像一句俗语说的那样: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不会被骗,只是你没有遇到合适的剧本。
以下这些“红灯”信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自我保护。
 1.克制自己的分享欲,对陌生人保持警惕 
当你遇见觉得很感兴趣的人的时候,不要太着急进行自我分享,或者将关系推进得太急,对于刚认识不久的人不要过度暴露自己的信息。
很少有人在一段关系中遗憾自己进展太慢了,但是很多人却会为在一段不靠谱的关系中急急忙忙付出而在事后大呼后悔。
 2.不要被“高薪”冲昏头脑 
当遇到一个难能可贵的好机会时,不妨问问自己:这家公司是否有明确可查的资质信息?它是否能够提供合法逗留他国的签证?网络上是否有关于公司的真实可信的评论?
以及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提供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水,为什么?
诈骗公司的住宿条件 图/《孤注一掷》
 3.保留证据,避免一怒之下删除记录 
如果不幸造成钱财损失,请保留好证据,例如交易记录、与不法分子的聊天记录等,在冻结交易账户的同时及时报案。
 4.和家人朋友约定外人无法读懂的求救信号 
在电影中,潘生可以在上级监视下给家人回微信,于是他频繁给同为程序员的好友发送“666”这三个数字,在二进制当中,“6=110”,这是只有他们俩才能读懂的暗号。
被骗,与收入、年龄、受教育水平的关系都不大,人心叵测,请保护好自己,谨防上当受骗。
封面图源:《孤注一掷》
编辑:Aurora
责编:Alwaysfifi
简单心理免费热线小程序上线啦!
有情绪困扰、压力焦虑、情感问题
Grace Duffield, Peter Grabosky. (2001). The Psychology of Fraud.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CRIMINOLOGY.
ALEJANDRO BETANCOURT. (2022, Oct 7). The Forbidden Fruit Effect: Why We Crave What We Cannot Have. Beyond Two Cents.
https://abetancourt.substack.com/p/the-forbidden-fruit-effect-why-we#:~:text=The%20Forbidden%20Fruit%20Effect%20is%20the%20name%20given,Eve%20provides%20a%20classic%20example%20of%20this%20phenomenon.
电影孤注一掷. (2023年8月15日). #电影孤注一掷#累计票房破20亿,已有4808万名观众看清真相远离被骗.
https://weibo.com/u/7622367707

“我从未被妈妈好好爱过”| 纠缠的母女关系

在中国有4000万焦虑症患者 | 12个迹象,表明你正在焦虑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者?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信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