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模型昨天终于出来了,叫腾讯混元,当然也讲了一些比别家更好的局部参数,但无论哪一家大模型出来,都会有各自的强项,其实一般人也搞不懂。我想说的是,大模型不等于大模型策略,大模型是产品级,大模型策略是战略级。
之前几个月,腾讯已经推出一个行业大模型精品超市,市面上20多家开源大模型都拿进来。也就是说,腾讯混元在最底层,上面还有完全开放的一层,垂直行业都可以接进来,所以腾讯对外主打的是“实用”,因为隔行如隔山,由垂直数据喂出来的行业大模型,就更精准。另外腾讯还提供算力,数据清理和存储,安全,这些可以组合起来。也就是说,腾讯提供的是一个工具箱。
这是腾讯大模型策略的独特点,不是一定要捆绑,而是可以拆解再组合。行行AI的李明顺这一段反复给我说,“多模型,强应用。”直到今天看到腾讯,就秒懂了。
其实这个思路不是今天才有,如果对腾讯的理解更深一点,一年之前就可以预见到。那时腾讯2B业务的思路,从集成总包转变为被集成,集成总包就是我牵头面对最终的大客户,把零部件和功能分包给其他企业,最后组装起来。优点是占坑快,名头大,收入多,顺应行业初期大干快上的气氛。缺点是扯皮费功夫,含金量可能很小,利润率低。后来行业冷静下来,务实了,就转为被集成,不牵头,鼓励合作伙伴去牵头,腾讯把自己的能力拆解出来,作为一个零部件,作为一只精兵,参与进去。
这解放出大量的精力,因为面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集成总包需要学习掌握他们的情况,隔行如隔山,费劲,还很难复制,相当于做项目。而一旦只提供自己成型的独门能力,就是专才而不必通才,可以各行业复用,利润率就上去了。
这也是从头羊到工蚁的转变,集成总包就是头羊,自研被集成就是工蚁。
虽然腾讯有做头羊的资格,但其实更适合去做工蚁。社交网络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万花筒,这上面跑着了千奇百怪的用户需求,有点像吸星大法,因为偷着乐不如一起乐,所有事情人都想扎堆一起干。为满足这些需求,就磨炼出了腾讯的各种能力,成了业内最大的工具箱。
举个例子。三一重工有个业务,他家造的重型车在矿区采矿拉矿石,矿区地形极其复杂,一不小心就翻车毁人,所以现在都是无人驾驶。但无人驾驶就算在城市路面上也不完全可靠,在矿区陡峭地形就更危险,所以就要在发生意外前的一刹那,有人在后台接管汽车。
这个时候,音视频的同步传送就至关重要,尤其在矿区,信号往往不好。音视频的传送,如果延迟哪怕半秒钟,就可能翻车塌方,而三一重工选择了腾讯的技术,延时是最小的。而之所以腾讯有这个能力,因为微信和QQ要支撑每天10亿人的音视频通话,这个数量级远高于其他。所以无论什么能力,一旦沾上微信和QQ,就会被“海量并发”反复蹂躏,直到成精。
到此还没完,如果对腾讯有真正的理解,其实在四年前也可以预见到腾讯今天的大模型策略。腾讯是在2018年930变革,拥抱产业互联网,第二年刘炽平就对外说,要从“开放生态”变成“生态开放”。
开放生态是六经注我,让所有人都来帮助服务这10亿用户,所以投资很多的企业。但这是消费互联网的打法,因为所有用户都在微信上面。但生态开放,就是我注六经,把我的能力拆解开,跟所有伙伴的能力组合起来,向所有企业服务。因为这些企业之前跟腾讯没关系,是一块新大陆,所以腾讯必须把自己拆了,足够小,足够柔软,让千万种能力和工具产生化学反应,变形金刚一样,才能进入不同企业的身体里去。
说白了,为企业服务,天然要求腾讯从捆绑变成拆解。之前的腾讯,“我”很大,后来的腾讯,“我”很小。工蚁的自我是最小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是发号施令。
确切说,工蚁策略是从2018年就确立,而头羊策略是从2010年3Q大战后,腾讯全面开放确立的。那个时候,头羊腾讯投资了很多群羊。而在2010年之前,是狮王策略,就是我一家为所有用户服务,一站式在线生活,他们一切需求我都满足。
这个过程体现的是腾讯的进化力,比定战略更底层的能力。
2018年腾讯要做产业互联网,很多人质疑,一个自称是“腾讯前VP”的网红出来说,腾讯没有2B基因,很多人觉得有道理。今天回过头看,这样想最大的破绽,就是腾讯的汤道生说的,“如果你相信基因,那你就更应该相信进化。”
基因论让人觉得靠谱,它是一个科学概念,人长多高,得什么病,大概率是基因决定。但进化是一个比基因更底层的科学概念,基因是静态的,进化是动态的。人要适应环境,基因会突变,那些有利于存活的突变就成为新基因。而这个进化能力,是腾讯20多年自我证实的能力。
因为有进化,造基站的华为才可以造手机,造燃油车的比亚迪才可以造电动车,做社交网络的腾讯才可以卖云。从狮王到头羊,再到工蚁,是底层的变化。
再说开去,拿腾讯没有2B基因说事,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盲点,格局小了,没有看到逼迫一家企业的背后那股势。如果看不到这股势,觉得企业就是一厢情愿想搞事,好大喜功,那效果当然不会好。但如果看到背后这股势,没人可以抗拒,不管一个人,还是一个公司,更或一个国家,都无法抗拒的那股势,那你就会有一死的决心。任正非说的,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这股势就是,如果这个时代的数字企业不向产业互联网转,不把自己的能力拆解出来,去服务实体企业,融入大海,那就是强弩之末,穷途末路。花了20多年,互联网把所有人都连起来,这是消费端,但在生产端,所有的机器、产品、生产流程都还没连起来,今天必须有人干这个事,你不干,别人干了,你就靠边站。
还是拿三一重工举个例,2017年订单猛增,下面的人就说要多买机器。然后三一重工的老大梁在中就说,你们先把机器连起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效率。数据上来,才知道这些机器只有28%的时间在干活,有超过50%在等待。所以就叫下面去重新设计流程,结果是没新添任何机器,原来的机器完成翻倍的任务,还有30%的闲置。这就是连接的力量。
王兴在2019年转发过一个观点,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好的一年,但会是未来十年最难的一年。当时的高人们可能会预见到中美脱钩,全球经济的周期性衰退,但很难预见到后来的新冠、孟晚舟被扣、有大企业逆行上市、以及教培监管。但确实有人预见到了2019年之后那个势,也就是说,所有这些事,看起来是偶然,但其实必然,因为他们都是后面那个势的白手套。
而比这个神预言还早一年,腾讯是在2018年开始转向产业互联网,刘炽平2019年把行军路径低调宣布了,从开放生态到生态开放。春江水暖鸭先知,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而比他们的预见更早,早在2015年,国家就提出供给侧改革,因为从宏观微观都看到了形势变化,外贸流水线工人的工资开始不再大增,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居民收入提高,而企业利润降低。这个压力经过三年才传递给互联网企业,因为移动互联网还有三年的人口红利。2015年中国4G用户才2亿,到2018年,接近12亿。所以,后来发生的一切,可能都是由这些数字决定的。
这些年人陆陆续续讲,腾讯各种问题,衰老,大公司病,视频号是唯一的希望,诸如此类。但我一直对腾讯保持敬畏,他在不断进化当中。年轻人会蹭的很快,但还没经历周期,还没完成哪怕一次完整的进化。进化需要时间,可贵的是,腾讯还保持着定力,就像马化腾对汤道生说,不要在乎外界对云的排名,“无所谓,不要着急,我们不上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