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主题类图书的出版,既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为读者提供对于社会变迁、文化现象的思考,又常常把目光投向那些不为人所熟知的领域,探索新知。
2023年上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近40种非虚构图书,涵盖历史、哲学、公共卫生、科普、非虚构写作、女性主义等多个领域与主题。
前不久,译文社邀请8位学者、媒体人、书评人,从中遴选10部好书推荐给读者,形成了一份拓宽视野、激发求知与探索精神的“译文非虚构好书半年榜·初光书单”。
扫码观看完整书单与评委点评
书单只是最终结果,探讨译文非虚构出版、形成这份书单的过程更加精彩。
郑诗亮
一旦社会“生了病”,大家就想激活马克思。最近那么多极端天气,本质上都可以追溯到《人类世的“资本论”》里探究的问题,也就是资本主义增长模式的确有问题。说到极端天气,我怀疑再过二三十年,上海是不是就不复存在了,要被大水淹没了?
早上我在单位开会的时候还说,说不定二三十年之后,上海就成了马尔代夫。
石剑峰
在线下评议会的现场,到场的6位评委结合自己的个人感受、阅读趣味、专业知识、社会观察等等,推荐自己心仪的好书,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们推荐的一些作品并没有进入最终的书单,但从评委们犀利点评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这些作品的魅力所在,也看到我们评委独特的思维方式与阅读趣味。
今天,译文君与各位分享评委们在评议会现场的精彩点评,句句犀利——
01
“真实罪案”系列
——罪案是社会变迁的放大镜
译文纪实丛书里的“真实罪案”系列,收录了关于连环杀人案、变态杀人案、街头犯罪、性犯罪等罪案的非虚构作品。
在惊悚、刺激的表象之下,这些案件实际上勾勒出社会变迁的种种后果。正如评委郑诗亮所言,这些作品是“给社会开了一个诊断书”
石剑峰
这本书记录了一起影响非常大的全球性事件
译文纪实系列有两大特点:犯罪、日本,它们构成了这个系列的主心骨。在这些作品中我挑了《科伦拜因案》。这本书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
这个案件发生在99年,当时我还在读书,记得这是一起影响非常大的全球性事件。之后的20多年,类似的案件每年都会发生,甚至手法可能都一样。记录这个关键案件的非虚构作品,是非常有阅读价值的。
郑诗亮
“真实罪案”是给社会开的诊断书
我首先推荐的是《杀手的影子》。我一直很关心的问题是变态杀人狂或连环杀手到底是怎么作案的,他们作案时内心的活动,以及他们的行为模式、行为逻辑是什么样子的。《杀手的影子》作者约翰·道格拉斯和马克·奥尔谢克采用了精细化、科学化的处理方式。约翰·道德拉斯就是提供专业业务的支持,马克·奥尔谢克提供故事性或叙事性支持,两位者的工作相得益彰。我搜集的关于中国90年代罪案的所谓报告文学——那时候还没有“非虚构”的概念——在细节上处理得非常粗糙,没有深入连环杀手或者变态杀人狂内心的活动,没有探究他们的行为模式形成的原因
这本书最好的一点就在这里:通过阅读它可以了解这类人,或者说整个美国社会是怎样暗中把这些人塑造出来的。比如这里面讲到了白人至上主义者,讲到美国的种族仇恨、种族歧视,这些都是跟美国社会息息相关的。中国的罪案也是跟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的,比如上世纪90年代如“白银杀人案”,还有前段时间很火的《狂飙》背后高启强这样的黑社会的起家。这本书很好看,很刺激,又不仅仅停留在刺激的层面。它给美国社会开了一个诊断书,把潜藏在美国社会背后的种族歧视、白人至上等观念,以及它们怎么促进了变态杀人狂的形成,做了一个很好的讲解,是相当精彩的一本书。
《毒理学破案手册》我是当做推理小说、罪案小说来读的,比读推理小说还过瘾。我看了之后才知道原来美国有那么多种毒药,长见识了。
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英雄叙事。一般来说,科普作品很少有英雄叙事,但这本书讲到,自从病理学家查尔斯·诺里斯到了纽约市,成为第一位训练有素的药物检测者,就像简介里说的那样,“从此下毒游戏永久地改变了”。我觉得有这种英雄叙事特别有意思。对我而言,这个书不单单提供知识上的增量,它也告诉我,很多社会关键变革就需要这样带有英雄主义气质的科学家、专家起到推动作用。有的时候正是他们轻轻一推,社会就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消失的怪人二十一面相》更加显出我的个人阅读趣味了。当日本社会朝着后现代迈入的时候,犯罪出现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所谓的剧场性犯罪——犯罪不是真的要达成什么目的,而是把罪案当成一个剧场,我要表演,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引发的公众的惊恐,引导社会舆论动向——这恰恰是犯罪分子追求的效果。
其实很多恐怖主义犯罪也是这样的,这些都是后现代发展过程当中演进出来的犯罪手法。恐怖主义最在乎的是恐怖行动之后有没有获得大众媒体的大规模报道,引发全球性惊恐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这在《消失的怪人二十一面相》当中有非常典型的体现。不管是当时的日本社会还是全球社会,对这种剧场型犯罪毫无心理准备。这个罪案相当于给到我们一个提示,我们已经来到这样一个剧场型犯罪的时代,出现了奇怪的犯罪分子。这本书对细节做了非常好的还原。如果讲《攻壳机动队》里面的“笑脸男事件”是有一种预言性质的话,这本书是用一种非常实证的角度,把这个事件对我们做了复盘和还原,非常精彩的一本书。
02
《人类世的“资本论”》
——为什么总是遇到了问题,才想起来马克思?
当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时,似乎患有严重的“拖延症”,往往要到事情不可收拾的时候,才愿意团结在一起解决问题。眼下,人类正好来到了这样一个关键节点,在经济、政治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时刻,《人类世的“资本论”》的作者斋藤幸平选择重新激活马克思,从马克思的理论里重新寻找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资源。
马   凌
这本书我们应该认真阅读它
《人类世的“资本论”》是我特别推荐的一本,已经向我所有的博士、硕士普遍推了一遍,我们应该认真阅读它。
郑诗亮
一旦社会生了病,大家就想激活马克思
但凡这个社会过得还不错的时候,就没有人想到马克思。但是一旦社会“生了病”,大家就想激活马克思。斋滕幸平起到了激活马克思的作用。类似的,十多年前有一本书叫《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我发现但凡这个社会遇到危机,或者资本主义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的时候,大家就会重新阅读马克思,来寻找思想资源、理论资源,尝试对当下的社会做剖析和诊断。这本书很通俗,是面向大众的、针对当下资本主义问题的诊断书。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包括我们最近遇到那么多极端天气,本质上都可以追究到,或者追溯到《人类世的“资本论”》里探究的问题,也就是资本主义增长模式的确有问题。说到极端天气,我怀疑再过二三十年,上海是不是就不复存在了,要被大水淹没了?
[剑峰:早上我在单位开会的时候说,说不定二三十年之后,上海就成了马尔代夫。]
包括今年北方这么多洪水,极端天气的背后是资本主义增长模式大规模破坏环境导致的。阅读这本书确实是恰逢其时。
日本人写书有个特点,他们追求通俗易懂,掰开揉碎地详细讲给读者。即便对这个东西没有了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知识,这是日本人特别好的写作风格。
03
《疫苗的故事》《医生,你在想什么》
——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从未如此重要
疫情让人们意识到健康是人生无数个“0”之前的那个“1”。2023年,上海译文非虚构板块有一条出版主线是公共卫生与健康。上半年出版的《疫苗的故事》《医生,你在想什么》都得到评委们的赞赏,入选译文非虚构好书半年榜。
张   念
这本书普及科学常识,也普及理性思维的能力
我们这个评议会的现场,就是中国社会的现象学的现场。任何一本书的出版肯定有其必要,或者说它存在的必要。通俗地写也好,学术地写也好,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对应到我们的生活状态、或者政治、经济状况。
尤其是经过疫情,我肯定要推荐《疫苗的故事》这本书。科学常识的普及,背后是一种普遍的理性思维的能力。
石剑峰
王兴医生的书能够安慰人心
我们中老年人肯定都会推荐王兴这本《医生,你在想什么》。一是没有医疗资源,二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要上医院的嘛,肯定要给王兴医生这本书来站个台。我拿到书以后,第一时间给家里人看,给她们点心理安慰。
在这个书单里,最能安慰人的就是王兴医生这本书。如果家里面有人生重病,读到他的书精神上会暂时舒缓一下,会意识到有些焦虑或担忧没有必要。
[贝小戎:花几十块钱就能请一个专家。]
对,就是这个意思。
新书预告
8月,《医生,你在想什么》入选“中国好书”;9月,王兴医生的另一部作品《癌症病人怎么吃》也已出版。
医学科普的价值不仅是“花几十块钱就能请一个专家”,为每个人提供专业的、成体系的医学知识,对公共卫生事业也有莫大的帮助。正如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彤在《医生,你在想什么》序言里所写,医学思维对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社会的健康水平,让医生和病人都能从中获益。
9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将出版《冷柜里的恶魔》,读者们将跟随《血疫》《血殇》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深入德特里克堡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了解生物恐怖事件、基因工程与超级病毒背后的秘密。
04
《哲学的生活方式》
——在心灵危机之中,寻找自我疗愈的方式
在当下这个焦虑与虚无蔓延的环境里,我们如何寻找心灵的慰藉?梁永安、沈奕斐、“哲学王子”王德峰等学者的爆火,背后都是年轻人对于智性、稳定的精神内核的渴求。
译文经典书系最新收录的《哲学的生活方式》获得了张念、任军锋两位学者的共同推荐。透过这部有学术支撑又相当易读的经典作品,他们也看到了这个时代哲学读物的独特价值所在。
张   念
这本书给我们一个思想的“支架”
有朋友问我,哲学存在的理由是什么?现在大家都去灵修去了,哲学系是不是应该取消?哲学家、哲学教授还不如一个佛教的上师。最近道教学院招生很火,道观的旅游项目也很火。这就是心灵危机。在心灵危机里,我们需要哲学和心理学,它们传递的一个思想的“支架”,通过独立思考,建立起自己的生活谱系。因为哲学是批判,而不是把事情简单化。哲学不是用来免除痛苦的,哲学思索痛苦从何而来,它可能会告诉你,痛苦是一个本体的东西,引导你去思考问题。
任军锋
这本书提供一种理解性的疗愈
我也推荐《哲学的生活方式》。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有学术支撑的作品,但是又非常好读,不是鸡汤式的自我疗愈,但是代入感很强,也能搔到中国人痒处。当中国人发觉对周遭的世界没有把控能力,就开始要反身内省。这种自我疗愈,不是鸡汤式的疗愈,而是理解性的疗愈。
阿多有古典哲学的学术出身,熟悉古希腊哲学、古罗马哲学,尤其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那些生活在帝国晚期的哲学家们,看到社会整体的腐化、堕落,他们到什么地方寻求自我疗愈与安全感?比如伊壁鸠鲁就到生命的快乐里面去寻找,抓住每一天,及时行乐,追求生命的不朽。阿多的这部《哲学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带有典范意义的著作。
05
《战争广告代理商》
——看懂不为人知的历史,看透纷繁复杂的现实
2022年初,一场局部热战打破了欧洲久违的平静。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战事走向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与战争相伴而来的是舆论场的暗流涌动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战争广告代理商》剖析了波黑战争中舆论战的真实案例,我们得以从中汲取经验与智慧,帮助我们理解现实。
郑诗亮
这本书,读了让人变聪明
我想要隆重推荐一下《战争广告代理商》。它反映出当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现在全世界的前十或前二十的经济体当中,已经是公司,而不是主权国家。比如像苹果这样的跨国公司,其经济体量已经远胜绝大多数中小国家,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当今的最显著趋势。当公司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实体出现在国际环境当中进行博弈的时候,就非常有意思。《战争广告代理商》就讲到了在波黑战争期间,怎样训练一个民营公关公司来打舆论战或认知战。其实从冷战开始,美苏双方都在打舆论战或认知战,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歇。比如说去年开始的那场战争,双方都做了大量的认知战和舆论战,很多是通过社交媒体来散布的,双方都是这方面的老手,他们在背后操纵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扶持各种各样的舆论代言人,这些根本就不是平民百姓能够窥破的。如果你真的去查,根本追溯不到当事人,因为这些都是通过公司来运作的,这是当下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战争广告代理商》通过个案解剖,分析波黑战争中的情报战、舆论战、认知战,对当下也是有意义的。
说句题外话,我对战争引发的中国国内舆论撕裂感到惊讶,尤其是我认识的很多关系不错的朋友,因为这个吵得不可开交。我有时候会提醒他们,你们有没有考虑到,你们的认知可能被交战双方的“投喂”影响到,这是一种信息污染。生活在当下这个传媒时代、晚期资本主义时代,我们应当对国际上的舆论战、认知战的打法做到心中有数。《战争广告代理商》是一个很鲜明的个案剖析,简单来说,读了会让人变聪明,不至于别人喂什么料就相信什么。轻信这些信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任军锋
现代战争已经变成了一个纯技术性的比赛
诗亮讲到公司和国家的关系问题,其实这是对的。政治学里国家理论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原来把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有些国家已经“拆解”了,“外包”出去了,这就把战争本身去政治化,变成了一个纯技术性的比赛。就像现在正在发生的战争一样,有很强大的公司在里面操作,比如瓦格纳。就连美国的选举,都被这些公司搅得一塌糊涂,甚至可以左右美国的社交平台、媒体流量等等。这也是我选《战争广告代理商》的原因。
06
素人vs总统夫人
——女性主义写作是一种现实流动
2022年起,女性主义成为出版界的一道风景线。译文社在脍炙人口的经典女性作品波伏瓦《第二性》的基础之上,又推出波伏瓦回忆录《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美国前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自传《我一生的故事》,以及书写中国女性真实生活与心声的《最好朝南》,为女性主义出版这道风景线增添一抹亮色。这些作品也受到了评委的认可与推荐。
马   凌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重新成长了一遍
我重点推荐《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这是波伏瓦的作品。我们能看到若干种波伏瓦的传记,所有写她的传记都不如这个写得好。根据精神分析的说法,一个人的成长期是最关键的,所以波伏瓦成长到20岁的这一段,是她人生当中最重要的阶段。
波伏瓦写作的方法确实波伏瓦,别人很难模仿。一是她特别诚实,包括她对虐恋的态度,对同性友谊的态度,对男性的态度,非常诚实,不隐藏,是怎么样的就是怎么样的。二是她写出了很多成长期才有的烦恼,这些烦恼我们长大成人之后也许就忘记了,不知道波伏瓦是怎么记住的,还把细节都写进来了,非常生动。我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有一种我也重新成长一回的感觉,会联想起当时我也是个规矩女孩,在我的那个时代里面是怎样成长的。
这本书不是一个考上了巴黎高师的女孩——那时候巴黎高师特别难考——的成功故事,而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其中特别大的篇幅书写她与朋友莎莎之间的友谊、爱慕、互诉,也写到了莎莎去世后她内心的悲悼,这比我们传统理解的青春期的感情更深邃和复杂,特别是女性才能感受到那种幽微,也伴随着身体的觉醒与思想的成长。这本书是我今年上半年在传记作品类别当中读到的最好的一本。
贝小戎
不管好不好卖,这本书都应该出版
我推荐《我一生的故事》。前几天我刚好又重温了一下《光荣与梦想》这本书,里面有一则专门讲埃莉诺·罗斯福的人物小传,对她的评价挺高的。
不管好不好卖,《我一生的故事》这本书应该出版出来,因为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个重要的人物。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本书是不是代笔创作的?其实埃莉诺·罗斯福当年开了很多专栏,特别能写。
[领导:甚至到后期,民调显示她的受欢迎程度要比她老公罗斯福总统要高得多。]
石剑峰
我了解埃莉诺·罗斯福的影响力,她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我一生的故事》我早有耳闻,就是一直看不到这本书的中文版。这个故事我可以讲给我女儿听,挺励志的,埃莉诺·罗斯福是女性应该有的样子。我了解她的影响力,她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最好朝南》,是一部素人写作的作品。这本书出版的时机非常好,今年是素人写作的狂飙期。《最好朝南》囊括了各个领域的相对比较素人的写作者,有一两位还是我认识的朋友,她们从来没有写作经验,但是写得很好。
张   念
女性主义对社会结构有“润物细无声”的改变
女性主义这几年在中国这么热门,未来也有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的潮流,或者普遍的思想观念,因为它直接牵扯到我们的家庭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一变,对社会结构有“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女性主义之下是一种现实趋势,而现实是流动的。所有的知识都是回顾过去,然后总结,但趋势是朝向未来的。这个趋势从出版上看蛮好的,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女性主义写作明星
07
日本社会观察
——这些社会议题,日本已经“帮”中国写好了
“失去的三十年”暴露了日本社会的诸多问题,也让中国有机会获得一些“先见之明”。译文纪实系列的一条支线就是日本社会观察,今年,这条支线又增添了不少新作品,其中《过劳死》《大量废弃社会》等获得了评委的推荐。
石剑峰
日本人“帮”中国人把社会问题写出来了
译文纪实系列里有很多涉及到日本的作品,其实日本人“帮”我们中国人把一些社会问题写出来了。有的社会议题,我们中国人还没法写,譬如过劳死、大量废弃社会、欺凌自杀之类的,中日两国在这些问题上有相像的地方。
译文纪实里的关于日本社会的作品,我推荐《过劳死》和《大量废弃社会》,虽然这两本没有入选最后的书单,但还是推荐。
- END -
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更新

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看到上海译文推送

点亮文末
“🌸在看”

或进入公众号主页将上海译文设为“⭐️星标”
更多资讯,点击关注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