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对于孩子教育问题,国家非常重要,教育部也多次进行改革。
2021年6月1日教育部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文件。
针对课间十分钟被老师限制、占用等问题,教育部门提出了相关规定,学校老师不可以限制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权利,要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们,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释放学生的天性,这一措施将在9月1日开始实施。
对此,学生和家长纷纷拍手叫好。
不过,老师对此却感到左右为难!
教育局颁布“休息令”
教育部发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文件,明确了中小学生课间“休息令”。
其中第八条规定:
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
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学生课间休息的自由,不容侵犯。
该条措施的实施,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缓解中小学生的“负担”。
二是彰显了国家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心。
某报社曾对1908名中小学家长进行过一项关于“课间十分钟”的调查。
结果显示,75.2%的家长认为中小学课间十分钟很安静。
在小学中最为突出,比例达到了77.2%。
小学的“课间十分钟”,往往是“不能出教学楼”、“不准跑跳”……
而中学的比例,则是达到69.8%。
中学的“课间十分钟”,往往是老师拖堂,直接就连到了下节课。
有家长表示,还听到了孩子说学校安排了值日老师或者学生值日团队,其工作是制止同学们喧哗、打闹、跑跳……
在这样严格的管理下,“课间十分钟”越来越安静。
学生们除了上厕所,几乎不会走出教室。
有人形容,这是“课间圈养”。
“圈养”,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为什么推行“休息令”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对这一现象,提出质疑。
他说:“如果一个学校连课间十分钟都不让孩子走出教室,那么他们的身体健康该靠什么来保障?能怎样支撑一个民族的健康?”
“课间不许动”,无形中只会让孩子失去更多。
一、身体素质下降
有数据显示,如今中小学生近视率已近六成,肥胖率超10%。
课业负担重、久坐不动、户外活动少等,是主要原因。
而且,孩子经常处于久坐状态,对其颈椎、腰部都不好,容易埋下健康隐患。
二、损失童年乐趣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自由的玩耍,对孩子的童年相当重要。
一位教育专家说:“玩耍是一种单纯的快乐,是童年弥足珍贵的一部分。”
“课间十分钟”剥夺孩子玩耍的自由,这会让孩子损失童年乐趣。
三、不利同学团结
课间跳绳、打弹珠、踢毽子、躲猫猫……
这些课间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同学之间的融洽相处。
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影响学习能力
课间活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反之,容易导致孩子大脑变笨,思维迟缓。
再加上课间十分钟不能自由活动,只会让孩子处于紧绷状态,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厌学。
古语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休息令”的颁发,是为了孩子全面发展的长久之计。
为何老师们愁眉不展
课间十分钟=劳逸结合。
“休息令”实行,势在必行。
孩子自然是乐开花,家长也纷纷拍手叫好。
可老师却愁眉不展,难道老师不知道“休息令”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吗?
当然知道,但老师怕了。
如果孩子出事了,这个责任归谁?
笔者的表妹是一名小学老师兼班主任。
她班里有一位学生,课间的时间准备到操场上去活动。
在下楼时由于跑得太快,不慎摔了一跤,额头磕了个口子。
她得知情况后,立即将学生送到医院治疗。
万幸的是,伤口不深,只需做消毒处理,不用缝合包扎。
但事后,家长却多次找学校讨要说法,威胁要举报到教育局。
家长认为学生是在学校受的伤,属于老师监管不力造成的,要求表妹道歉,并要求学校赔偿医药费、营养费等。
最后学校不得不妥协,赔了一万多。
表妹也未能幸免,扣罚绩效工资,按最低一级对待。
孩子课间发生问题,磕着碰着都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
这样的后果,学校赔不起,老师更赔不起。
所以啊,这并不是教师矫情,而是现实如此。
于老师来说,这项制度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
“休息令”的实行,教师将迎来更大挑战。
如何将“课间十分钟”
真正还给学生
为减轻学生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家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一系列新政策、新制度改变了现状。
现在教育部明确“休息令”,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快乐回归。
这项制度完全是正确的,但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做到三点:
一是厘清“校园安全”问题的“责任边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了这样一番话:
“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界定。
比如说在校园里出现这种安全事故的责任,就明确界定责任边界。
对于那些不能够由老师负责的,学校管理部门不能够简单地不做调查、不做了解、不做分析,就把这个责任交给老师。
责任问题解决了,边界明确了,那么我相信,不会有哪个老师再要求学生下课的时候不能进操场。”
明确界定责任边界,使老师们能够安心引导学生享受热闹的课间十分钟。
二是做好保护和准备工作。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
孩子的健康安全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教育。
所以实行“休息令”,一方面需要家长和老师强化安全教育,让学生知道危险在哪里,教会学生认识和防范危险。
另一方面,学校要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说学校分不同区域不同年级进行课间十分钟自由活动等。
三是家长与老师要达成共识。
“休息令”真正落实到位,将“课间十分钟”真正还给学生。
最需要的是家长和老师在共情基础上达成共识,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不要孩子一出事,不问缘由,不问对错,就怨学校怨老师。
没有不摔倒的童年,磕磕碰碰也是一种成长。
家长放松些,老师尽自己所能保护孩子。
如此一来,“课间十分钟”才能真正还给学生!
来源:首发「教师营」(微信号:jiaoshiying365)。教师和父母都在关注的公众号!让孩子少走弯路,让家长少犯错误!文章转载授权请联系「教师营」(微信号:jiaoshiying365)。

推荐阅读:

做个合格的父母
长按识别二维码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