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和计算领域打造强大基础设施,高性能芯片实现批量交付,智能机器创造无限生产力,创新药与器械向前推进临床,研发与生产基地成就智能制造标杆...“千锤百炼始成钢”,本月榕报,汇总创新所造就的突破和里程碑。
Aug
融资
篆芯半导体完成A1轮融资
高端网络芯片即将流片
近日,高端网络芯片企业篆芯半导体宣布完成近3亿元人民币A1轮融资,由信熹资本、金浦投资联合领投。高榕资本曾于2022年参与篆芯天使轮融资。
蒙芯专注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可编程网络芯片,为云服务商、设备商、运营商和各类企业打造灵活开放的网络解决方案。
高质量网络传输是AIGC、智能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高性能网络芯片是数据通信市场的主力“大芯片”,有极高的技术门槛。篆芯的可编程技术,使得网络芯片能够灵活适应上述多种场景。
截至目前,篆芯网络芯片已完成产品设计、即将流片,距离向国内主流网络设备供应商提供产品更近一步。篆芯已与行业头部厂商达成战略合作。
多特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
专注肿瘤领域创新抗体疗法研发
8月,致力于通过创新抗体技术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多特生物(DotBio),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高榕资本联合领投。
多特生物成立于新加坡,作为一家高度创新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采用创新的治疗方法来实现理想的疗效:快速设计多功能抗体原型,以确定具有协同活性、最佳结构和独特作用机制的多功能抗体。
多特生物采用的方法包括利用模组化的多特体(DotBody)技术平台、菌落过滤技术(CoFi)、高温菌落过滤技术(Hot-CoFi)、高通量小型化检测和数据分析,以生产靶向细胞内外疾病因子的独特治疗分子。作为一家平台型企业,多特生物正建立多种靶向的多特体模块,以及多种肿瘤免疫领域临床前资产。阅读更多
凯思凯迪完成新一轮融资
加速代谢性疾病原研产品临床研究
8月11日,专注于NASH等代谢性疾病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Biotech公司凯思凯迪宣布完成1.4亿元新一轮融资。高榕资本曾于2020年领投凯思凯迪Pre-A轮融资,并参与后续轮融资。
凯思凯迪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Biotech公司,以靶向核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GPCR)药物的原始创新研发为特色,专注于代谢性疾病和炎症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目前公司研发的首款药物CS0159已分别在中美完成临床I期试验,结果显示出优秀的安全耐受性以及预期PD生物标志物信号;当前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适应症的临床IIa研究在美国完成所有受试者入组,CS0159单药在NASH适应症上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值得期待;与此同时,CS0159针对多个适应症的临床II期也已同步在国内多中心陆续启动。公司产品管线中另有3个创新药物分子在同步推进IND之中。8月30日,CS0159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中国临床II期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Aug
数读
极石汽车发布
中大型智能豪华SUV极石01
8月22日,极石汽车正式发布中大型智能豪华SUV:极石01。极石01作为一款“爱家 爱户外 爱每一次出发”的智能豪华SUV,采用了双电机四驱增程电动系统,CLTC综合续航里程达1338公里,WLTC综合续航里程1115公里,完美解决了长途驾驶的续航焦虑。
针对户外远行场景,极石01全新自研的“智能穿越模式”,提升了各种复杂路况的通过性能,并且能柔化崎岖路面的颠簸感。在中保研测试中,极石01以破纪录的134,201N的峰值顶压载荷,保障了座舱的安全性能,让每一位家人都能在远行途中安心舒享。
极石01提供了全能7座版和尊享6座版两个版本,7座版为2-2-3布局,带中央过道;6座版为2-2-2布局,二排配备超豪华航空座椅,可满足不同家庭结构的需求。极石汽车还打造了满足户外长途和家庭出行需求的智驾系统、智能座舱,同时业内首创车尾餐厨系统。
新车已于8月18日开始举办全国巡展活动,10月将启动全国九个城市的用户试驾。2023年11月,极石01将开启全国交付。
Innoviz与宝马进入
新一代激光雷达LiDAR的B-Samples开发阶段
近日,Innoviz宣布与BMW集团深化合作,开始新一代激光雷达LiDAR的B-Samples开发阶段。根据合作协议,Innoviz将基于其第二代InnovizTwo LiDAR传感器开发B-Samples。
双方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BMW 7系列上首次部署支持激光雷达的高度自动化技术,并开始着手进行第一阶段的B-Samples开发。同时,BMW集团还计划与Innoviz签署系列开发协议,将自动驾驶功能引入更广泛的BMW产品线中。Innoviz作为一级供应商正在开发该解决方案,目标是2023年底或2024年初完成。
除了用于BMW 7系列的LiDAR解决方案外,BMW集团和Innoviz未来还将开发基于激光雷达的最小风险机动(MRM)系统。MRM充当二级安全驾驶决策平台,利用InnovizTwo LiDAR的先进性能、可靠性和弹性来实时管理驾驶决策。MRM系统是Innoviz不断完善的软件套件一部分,该套件还包括其下一代感知软件。Innoviz也在AI和机器学习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以加速其软件套件的开发和升级周期,并扩展其核心软件能力。
纵慧芯光VCSEL芯片累计出货量
突破1亿颗
8月11日,纵慧芯光宣布完成总计1亿颗VCSEL芯片的出货,并保持客户现场零失效的记录,这标志着公司在VCSEL领域达到了新的里程碑。
纵慧芯光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功率及高频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解决方案,自2015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研发和生产VCSEL芯片及模组等产品。完善的高品质产品线覆盖了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光通讯等领域。
在智能手机、扫地机等消费电子市场端,纵慧芯光连续多年稳定出货量国内第一。在汽车电子市场端,纵慧芯光是业内第一家完成VCSEL芯片车规认证的企业,并且于2021年实现了前装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应用VCSEL芯片的量产。纵慧芯光也成为亚洲首家、全球前二实现汽车前装激光雷达用VCSEL芯片批量交付的公司。
未来,纵慧芯光将继续加大对VCSEL产品研发和能力建设的投入,并和合作伙伴一同拓展产品应用,推动VCSEL及其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
灵明光子发布超高分辨率纯固态激光雷达
SPAD芯片ADS6311
8月,SPAD dToF行业领军级企业灵明光子发布广泛适用于车载、机器人等纯固态激光雷达领域的SPADIS面阵型ADS6311芯片,这是目前市场上分辨率顶级的纯固态激光雷达SPADIS芯片之一。
灵明光子设计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是帮助现代电子设备实现3D感知的核心器件,广泛赋能于智能汽车、高端手机、机器人、自动控制、人机交互、智慧家居等领域。灵明光子提供一系列的SPAD dToF传感芯片产品,包括:SiPM、3D堆叠dToF模组、有限点dToF传感器等,产品拥有行业领先的精准度、能效比和测距范围。
作为纯固态激光雷达的核心部件,SPADIS面阵传感器芯片的研发具有定义整机系统性能上限的战略意义。ADS6311产品是灵明光子大面阵SPADIS产品的第二代,主要面向智能乘用车的补盲避障应用,也适用于机器人等任何三维环境中需要实现自主3D传感的应用场景。
壁仞科技BR104通用GPU
与百度飞桨完成II级兼容性测试
近日,壁仞科技宣布与百度联合发起飞桨+文心大模型硬件生态共创计划,双方将共同推进在壁仞科技壁砺™系列通用GPU产品上与飞桨+文心大模型的适配。壁仞科技BR104通用GPU与百度飞桨也已完成II级兼容性测试。
此次II级兼容性测试完成了涵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推荐共计3个技术领域的18个模型的验证。经过双方联合严格测试表明,壁仞科技的BR104通用GPU在上述模型上的精度、速度等各方面表现满足要求,与飞桨的兼容性良好,整体运行稳定,达到了II级适配互认要求,可以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
BR104通用GPU是壁仞科技已全面量产的首款产品,目前搭载于壁砺™104P、壁砺™104S两款算力卡产品上,已在多个应用领域实现商业落地。BR104通用GPU基于原创芯片架构,具有高算力、高能效比、高通用性的优势,能够为包括AI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在内的广泛通用计算场景提供强大的算力底座支持。
智元机器人发布第一代通用型
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A1
8月18日,智元机器人(Agibot)举办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A1发布会。远征A1是智元的第一代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基于创始团队在机器人和AI行业多年的经验积累在半年内所打造,这款机器人未来有望在各种复杂场景下自主完成移动和操作任务。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公司使命“以智能机器创造无限生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以AI+机器人的融合创新,打造世界级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的创新企业。
发布会上,智元也公布了自研的一系列核心组件及其技术指标,包括核心关节电机PowerFlow、灵巧手SkillHand、统一软件框架AgiROS、语言任务模型WorkGPT、具身智能EI-Brain。
远征A1将在明年快速切入商业化落地,首先应用于工业智造领域,随后逐步走向家庭,协助工人、科研人员和家庭成员完成各种任务。智元机器人公司已推进与多家制造业头部企业对接,将远征A1应用于各种实际场景,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广远征A1至更多领域。
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竣工
国内首个G瓦级别的锌基液流电池工厂
8月,纬景储能位于珠海的“超G工厂”宣布竣工,进入产线调试阶段、近期逐步投产。
工厂位于珠海“斗门大横琴5.0产业新空间”内,计划建设年产6GWh锌铁液流电池项目,致力打造先进液流储电装置及系统的智能制造中心、超G工厂,建成后将是国内首个G瓦级别的锌基液流电池工厂。该项目厂房使用面积18.52万平方米,将全面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完全自动化的低碳工厂,打造智能制造业新标杆。
锌铁液流电池技术具有安全、绿色,适合大规模、长时储能的应用场景等优势。自2018年成立以来,纬景储能完成了液流电池电堆从技术参数到产业链的国产化。在此基础上,团队自主研发多项新工艺,先后攻克了近50项工艺难点和设备难点,成功研制出本土化锌铁液流电池智能制造产线,将生产效率提升了数10倍。
齐碳科技发布国内首个商业化
中通量纳米孔测序平台QPursue
8月18日,齐碳科技在“READs2023·中国纳米孔基因测序大会”上发布了国内首个商业化中通量纳米孔测序平台QPursue,该平台涵盖QPursue-6k、QPursue-6khex两款新品测序仪及其配套测序芯片QCell-6k。
齐碳此次发布的QPursue平台,通量实现大幅提升,一次性满足用户更高通量且灵活多元的测序需求。其中,QPursue-6k搭载单张芯片,设计通量为60Gb,QPursue-6khex则支持灵活选择1-6张芯片进行测序,可产出360G数据。
准确率方面,QPursue中通量测序平台适配今年3月齐碳发布的最新一代K2生化体系,搭载全新算法套件,单次准确率达97%,一致性准确率(70x)达Q50。
从低通量QNome测序平台扩展到中通量测序平台QPursue,齐碳展现了强劲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国产纳米孔测序仪的应用广度大幅拓展、用户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
帕母PADN应用于心衰相关领域治疗
完成全球首例临床入组
8月14日,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治疗左心疾病相关肺高压(PH-LHD)的临床试验,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临床入组,正式揭开了该临床试验在国内多点布局的帷幕,标志着PADN应用于心衰相关领域治疗正式展开全面探索。
肺高压(PH)是一种进行性、不可治愈的疾病,其特征表现为肺血管重构、肺血管阻力逐渐升高,进一步可致右心衰和死亡。PADN是由帕母医疗原创研发的经皮肺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开启了肺高压器械治疗的新纪元。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PADN在肺高压治疗领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此次老年心血管内科团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各项指标良好,无相关临床并发症,在充分彰显实操能力和手术精神的同时,也再次印证了我国原创PADN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手术过程流畅,器械操作简便,手术效果良好,为PADN后续全国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逸仙电商集团首座工厂
逸仙生物科技落成
8月11日,逸仙电商集团宣布首座工厂逸仙生物科技正式开业。工厂由逸仙电商与全球最大ODM公司之一的科丝美诗以创新技术和专业实力共同携手打造,是集研发、制造、品控为一体的亚洲领先美妆工厂,建筑面积达7.8万平方米。
工厂依托优质水源地,建立了严于中国药典、欧洲药典的高质量生产用水标准;并以ERP为基础,有机联动仓库、生产、质量、能源等多个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更全局化的智能管理;在生产设备方面,自动化机械手等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包材供应自动化,同时通过装盒机、贴标机等机器自动完成产品包装;在物流方面,自动导向车(AGV)的使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形成更高效的智能物流链路;工厂设置了3000平米的化妆品质量检测中心,包括包材、成品、理化、微生物实验室四个模块。
作为逸仙电商供应链布局的重要一步,逸仙生物科技的落成投产将有效推动逸仙电商旗下完美日记等品牌产品的高质量生产,用生物科技推动美妆产品的创新发展。同时,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研发创新的不断投入,逸仙生物科技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打造真正面向未来的绿色生产、开放型研发生态基地,推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Aug
视界
得物免费AI鉴别正式上线
中储国能:国际首套,300MW压缩空气膨胀机完成集成和测试
Aug
榕汇
开源AI未来:大模型时代的开放生态
大模型时代,LLaMA2等重磅开源模型的发布和商用、Hugging Face等开源社区的兴起,开源世界被认为有潜力与闭源并驾齐驱。
8月,榕汇邀请Meta高级副总裁Bill Jia、Hugging Face亚太区首席机器学习工程师尹一峰、Hugging Face中国区负责人王铁震、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陈恺、十方融海创始人黄冠,在线分享开源AI的趋势与未来,一同研讨中小型或者垂直领域创业公司如何拥抱开源AI力量,高效开发自己的模型及应用、建立企业增长护城河。阅读更多
具身智能产学研研讨:当机器人遇上大模型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概念自1950年被图灵提出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多学科发展与融合。随着生成式AI和大模型进阶,唤醒人们对具身智能的更多期待,学术界、科技公司亦积极投入。
围绕具身智能的未来趋势、落地挑战与产学研合作机遇,榕汇举办『具身智能』产学研线上研讨会,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许华哲、香港大学在读博士穆尧、NVIDIA自主机器行业和生态负责人李雨倩等嘉宾,从前沿算法、具身智能大模型、计算加速以及人形机器人等角度,分享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探索实践。阅读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