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美聚焦”关注我
作者:贺文萍(He Wenping)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  
沙特支持石油减产让风波不断的美沙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欧佩克同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产油联盟(“欧佩克+”) 10月5日宣布,自今年11月起大幅减少石油产量,日均减产200万桶。这是疫情暴发以来最大幅度石油减产。消息一发布,国际油价应声上涨,并创下今年3月中旬以来最大单周涨幅,让本就饱受高油价高通胀困扰且面临各种选举挑战的美欧政府叫苦不迭。沙特阿拉伯是欧佩克的最大产油国,石油减产所触发的新一轮美沙博弈也最为引人注目。
首先,是美方的强烈反应及施压沙特。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公开表示,沙特支持石油减产让风波不断的美沙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美方将重新评估与沙特的关系,而且拜登总统不打算在11月举行的G20峰会期间与沙特王储萨勒曼会晤。美国国会议员还提交了美国暂停向沙特出售武器的法案,甚至还有“断交”的建议。拜登总统本人也发出要让沙特承担后果的“警告”。此外,美国国会还开始探讨利用“禁止石油生产或出口卡特尔法案”,对欧佩克产油国提起反垄断诉讼,试图用美国司法的“长臂管辖”控制欧佩克的相关决策。
▲民主党参议员梅南德兹(Robert Menendez)10月10日发布声明,要求美国政府冻结同沙特的合作。
欧佩克减产决定之所以惹怒美国,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此举“变相”支持俄罗斯,稀释了美欧对俄经济制裁的效果,因为油价上涨会给俄罗斯带来更多石油收入;二是它有可能影响民主党在即将到来的美国中期选举中的选情。油价上涨、通胀加剧直接影响美国民众的生活,也直接关系着每一张选票的选择。沙特官方公开发表声明称,拜登政府曾要求沙特等主要产油国把今年11月开始大幅减产原油的计划推迟一个月,目的就是为了缓解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好让民主党赢得中期选举。毫无疑问,沙特这种把桌底下的“交易”公诸于众的做法让白宫十分尴尬和不满;三是不给美国面子,甚至打脸美国总统拜登。拜登7月份曾亲自出访沙特,希望海湾国家增产石油,并声称要加强美沙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开启美沙关系“新篇章”。但3个月后拜登等来的却是欧佩克大幅减产决定,这等于间接宣布他7月份的沙特之行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次,是沙特方面的强烈反制及“去美国化”举措。针对美方所谓石油减产就是“支持俄罗斯”的指责,沙特表示,此举完全是出于维护产油国自身利益的纯经济行为,与当下的俄乌冲突无关。似乎为了证实这一点,沙特旋即宣布向乌克兰提供4亿美元人道主义援助。而且,为表明减产不是沙特一家的主意,而是由23国组成的“欧佩克+”的共同决定,欧佩克成员国纷纷出面表态,力挺沙特,并捍卫减产决定的“集体”和“经济”属性。
沙特的反击并不止于此,也不源于此。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案和沙特在也门的战争这两大横亘在美沙关系之间的障碍一个也没有松动。年轻的沙特王储萨勒曼心高气傲,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外交独立性。
事实上,沙特自2020年以来就开始采取了若干“去美国化”的举措,如抛售美债。迄今沙特已累计抛售至少628亿美元美债,相当于沙特约14%的美元储备。另外,沙特外交还开始呈现“向东看”趋势。沙特继2021年7月成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后,近期又提出加入金砖国家机制的意愿。更重要的是,作为欧佩克领导者以及中东主要大国之一,沙特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国际能源市场,对该地区的外交取向也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
推荐阅读
The latest digest of "China-US Focus" is available!
《中美聚焦文摘》最新期上线!深度解析台海变局与中美关系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