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美聚焦”关注我
作者:吾楼

本周回顾
本周,美国总统拜登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进行了通话,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明显。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发表演讲,全面阐述拜登政府对华经济关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日本出席七国集团(G7)外长会时刻意展现美欧在对华、对俄立场上的一致。而苏丹内乱爆发,美国外交使团的车队遭到枪袭,打乱了布林肯G7的外交节奏。
拜登无法说服马克龙改变对华立场
拜登4月20日同马克龙的通话主要涉及俄乌和台海议题。白宫声明称,两人“重申了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而爱丽舍宫发布的声明则并未提及任何有关台湾问题或台海局势的内容,只提到双方都希望加强合作,“在整个‘印太地区’维护包括航行自由在内的国际法”。在俄乌问题上,法方声明突出了中国在结束冲突上的作用和重要性,而美方声明则未提及中国。
▲2022年12月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华盛顿。
这凸显了美法在台海问题上的分歧,说明美国当前无法劝说马克龙改变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这也反映美法两国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角色的不同看法。英国脱欧后,法国是欧盟唯一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重视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避免因为受制于美国的地缘战略布局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在台海问题上,法国强调欧盟战略自主,在俄乌问题上,法国更倾向于和中国合作推动和谈,而非像美国那样偏向于通过军事手段击败和削弱俄罗斯。
对于马克龙战略自主、不当美国追随者言论在美国国内引发的争议,法国国民议会议员本杰明·哈达德(Benjamin Haddad)4月14日在《外交政策》撰文称,华盛顿领导人需要面临一个让他们感到不安的事实:一个自力更生的欧盟比一个依赖于美国的欧盟更好。一个更加自主的欧洲对美国应对中国影响力也有利。哈达德认为,马克龙大声讲出了欧洲人对中国的真实想法,即欧盟应该在世界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世界观和利益不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哈达德提到,实际上很多欧洲领导人真的担心被美国带入和中国的直接冲突。这是美国需要接受的现实。
G7继续担当美国的外交工具
4月16日至18日在日本长野县轻井泽市举行的G7外长会议是美国继续巩固盟邦外交的一次机会。所以本次G7外长会议并无新意,更多是体现美国的诉求和立场。G7在俄乌冲突和台海议题上展现“团结”一点并不令人意外。文章《四处出击的G7难掩西方理念之衰》称,G7表面团结但西方实则貌合神离。此次G7外长会召开前夕,美国国防部再爆“泄密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韩国等国政府高层都在美国监听范围内。这对于乌克兰危机之后美国等国一再渲染的西方“大团结”不啻为一记重击。
▲4月16日,G7外长出席晚宴。
G7原本是一个因为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而建立国际协调组织,现如今反而被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议题所主导,成为美国外交霸权的工具。在冷战时期,G7经济总量几乎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2/3,帮助美国赢得了冷战。现如今,G7故技重施,意图帮助美国赢得“新冷战”。随着新型经济体的崛起和全球南方地位的提升,G7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无法代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利益,也无法解决俄乌战争、能源短缺、经济衰退等全球性问题。《纽约时报》称,在美欧之外,G7在经济和外交层面孤立俄罗斯的企图几乎没有得到持续的支持。而在台海问题上,前文提到的美法分歧就已经体现了G7内部的裂痕。
美财长耶伦对华经济政策演讲:
政治与安全压倒一切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对华经济关系政策演讲凸显了她强硬的一面,其立场已经向布林肯、甚至军方靠拢。在演讲中,她优先强调人权和国安议题,然后提到美国的国内投资,最后才提到和中国开展良性竞争。这种思路符合拜登政府价值观外交路线。但对于一位经济官员而言,耶伦此次演讲明显偏离商业及经贸合作本身。
▲4月20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发表讲话。
应该说,美国经贸事务官员应该是改善对华关系的中坚力量,但耶伦目前的表现来看,她受拜登政府内部对华强硬势力的影响。她强调的依然是美国至上的规则,并称在美国对华关系中,“保护国家安全将是首要的,即使这会减缓经济增长”。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注重经济利益相比,拜登政府的“美国优先”侧重安全同盟和价值观利益。
耶伦宣称美国并没有试图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美中经济关系不是零和博弈,但拜登上台后在科技领域推动的脱钩,以及即将出台的对华投资限制,明显都是为了打压中国的发展。虽然耶伦也强调了美中合作的必要性,但也是以维护美国利益为出发点,并且是出于寻求访华的需要。
其他
4月17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布林肯当天分别与苏丹武装部队总司令阿卜杜勒·法塔赫·布尔汉(Abdel Fattah al Burhan)以及“快速支援部队”领导人穆罕默德·哈姆丹·达加洛(Mohamed Hamdan Dagalo)通话,呼吁立即停火。4月18日,布林肯同沙特阿拉伯外交部长费萨尔·本·法尔汉·阿勒沙特(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通话,讨论也门冲突和苏丹内乱;4月18日,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同阿联酋总统外交顾问安瓦尔·加尔加什(Anwar Gargash)举行通话,讨论了苏丹内乱、也门冲突、巴以紧张局势等地区问题。4月20日,布林肯敦促苏丹军方冲突双方在开斋节期间停止战斗,并协同五角大楼撤离了美国驻苏丹外交人员及家属。
4月19日,韩国政府宣布,韩总统尹锡悦将于4月24日至29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26日同拜登举行峰会。这是12年来韩国总统对美国首次进行国事访问。尹锡悦近日接受采访中关于台海问题的错误言论,引起中国强烈不满。
4月19日,白宫宣布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将于5月12日访美,讨论北约的安全及经济合作以及俄乌冲突等议题。桑切斯两周前曾访问中国。
4月20日,白宫宣布美国总统拜登将于5月1日在白宫接待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拜登将重申美国对菲律宾防务的坚定承诺。两国领导人还将讨论地区事务,并就维护国际法和促进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努力进行协调。
4月20日,拜登在白宫与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Gustavo Petro)举行了会谈,讨论了俄乌冲突、移民、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打击贩毒等议题。会谈后,佩特罗对媒体表示,哥伦比亚仍拒绝向乌克兰政府提供武器和军事装备。
4月20日,除了与马克龙通话外,拜登也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了通话,讨论俄乌冲突及台海局势等议题。白宫称,拜登同冯德莱恩讨论了后者近期访华成果及双方在维护国际秩序和公平贸易方面的共同承诺。
►►►
推荐阅读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