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两天我瞅见
有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
光看标题就被吸引住了:
2022年冬,我在临沂送外卖
啊这,今年年景是不好
大学教授去送外卖,也太....
我点进读了一遍,鼻头一酸
外卖小哥的日子,也太不容易了
累死累活干一天
掰指头一算
收入竟不如工地打灰的小工
只是肉体收入委屈也就罢了
一个月体验完
饱受冷眼、轻蔑、侮辱
邢教授的心灵才是千疮百孔😭
邢教授还发现
想要争取自己的权益,很难
3元的保险会被运营商雁过拔毛
工作时一旦出意外,索赔都难
违规、被投诉会被平台重罚
而骑手自己申诉,却没啥用🤷‍♂️
邢教授有些纳闷,外卖员苦哈哈
平台收骑手、商家、用户三家钱
却不愿多分点给骑手
问就是穷,连年亏损,钱呢🤨
(邢教授的结论是流进了行政、研发开支)
最后,只有外卖小哥疯狂内卷
拉长工时、辛苦工作
拿着和🇯🇵🇺🇸没法比的的收入
比比看完心里不是滋味
薪资微薄、被冷眼相对
被随意克扣、保费都不放过
3202年,外卖小哥还这么惨啊
可看罢,比比心中也有不少疑惑
这几年骑手的话题度不低
记得前两年骑手保险就改革了
邢老师说最高只赔6000?
难道外卖平台在顶风作案😐
我赶紧打听了外卖员站长的声音
很多人却说现状与文章有不少出入
比如,外卖小哥买的保险保额
是实打实的六十万,不是6000
(来源:外卖小哥的app截图)
?也是,天天路上跑
出了问题只赔6000,谁还敢干?
往下看,还有不少外卖小哥
在各个平台的评论区
质疑邢教授文章的一些细节🤔
他说,一个文学系教授初出茅庐
就成为了当地的单王,咋做到的?
老骑手脸上都要挂不住了🤦‍♂️
潇湘晨报也去追查了一下
甚至请了当地的站长查数据
发现邢教授号称2000单
后台拉出来业绩却只有365单
虽然这是其中一家的站长所言
然鹅哪怕邢教授同时跑三家
一个月内2000单也几无可能
(来源:潇湘晨报)
邢教授对此回应:
自己也没搞清楚😬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还有老骑手指出:
按照邢教授这个跑法
不可能每小时就十块钱呀
而且刑教授说差评200起步
点提前送达也罚款200大元
态度不好还要顶格罚500
配送站站长:有这种事?
我作为站长都不知道👇🏻
最诡异的是

按理说邢教授为了外卖员好
但外卖员却并不领这份情
大家都是出来干体力活的
怎么就你知识分子B事儿多?
不过这个劝他有时间投诉
不如去赚钱的外卖员
在教授原文里还是个市场部经理
送外卖只是他的兼职
比比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
看到邢教授说平台人员开支
也觉得有点怪怪的
什么叫“他的平台就是一个App?”
“需要多少研发费用来支撑?”
怎么像当年一拍脑袋的
创业老板,侃侃而谈🙁
“离改变世界就差一个程序员”
说得好像大厂员工不值钱似的?
一个日活上亿的APP能跑起来
那除了研发人员
还有大大小小的运营、测试
等数万名员工在背后辛勤工作
合着只有外卖员的命是命
程序员的命就不是命了🤐
比比寻思
邢教授作为文学系的大拿
对社会百态有切身理解
还能为劳动人民发声呐喊
出发点是好的
有李绅《悯农》之风
但我也感觉,这些短期体验
缺乏了点对外卖员
真切的同理和实感
而是多了些文学性的悲剧渲染
把个人的体验扩大到整个群体
用不全面的信息当作客观事实

反倒和邢教授的一首诗对上了
还让我觉得有点不适的
是邢教授在描绘骑手生活时
那种悲悯凄惨,低人一等的口吻
处处把外卖员和“底层”画等号
中国有一千万外卖员
他们有多少人认同这种“拯救”
这种隔三岔五的怜悯式体验
真的帮他们争取了更多权益
还是加深了对骑手的刻板印象?
就说吧,教授同情外卖小哥“辛苦”
但能看到很多农村孩子自己却说
有这种门槛低、收入不错的工作
而且不用像进厂打螺丝被拘束
自由自在,还挺欢脱🥰
我觉得,外卖员现在也上千万人了
也许他们真正需要的
是大家把它当做万千职业之一
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大家都是有手有脚,出来挣收入
为啥外卖员就总被人俯视呢?
没准人家比你乐观、通透的多呢
作者:梓泉

助手:呜呜
审阅:小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