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09/06
在福建的派出所里,有一间「妈祖评理室」。
现在这年头,调解纠纷都需要请神仙来坐镇了吗?
看到地址在福建,又觉得一切合理。
从不在妈祖面前撒谎,是福建人最后的底线。
网络上流传着无数有关“妈祖在福建人心中地位”的梗。
其中传播最广的,要数“福建人全球免签”:
出门旅游不需要签证中心的手续,只要妈祖同意,父母同意,当天就启程,福建人第二天一定能抵达任何想去的地方。
不难从网友的笑谈中,看出妈祖的地位之高、能量之大。
曾经就有网友晒出,在飞机上偶遇妈祖。
      图源:七环视频 
妈祖自己独占一个座位,面前还摆满了瓜果供奉。
这并不魔幻,也不是偶然的特例。
如果想在异地供奉妈祖,不仅需要通过仪式来请她“出山”,还要提前给妈祖定好交通。
以至于妈祖的飞行里程累加起来,远比任何一个经常出差的大老板还要多得多。
甚至,还有人会为了妈祖,毫不吝啬地包下整个头等舱。
至于妈祖是如何买票的?
或许接到“我想给神仙买个座位”的电话预约时,各大航司会觉得是乘客不怀好意的低劣玩笑。
但对于厦门航空来说,这却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儿了。              
毕竟,妈祖可以做到实名制购票,她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
林默,35032109600323——由福建莆田的身份证区位码和妈祖的诞辰日构成。
或许有些令人发笑,但这是人们对于妈祖实打实的敬意。
在历史上,妈祖林默是真实存在的。
林默出生于北宋年间,福建莆田的一个小渔村。
自降生至满月间,没有一声啼哭,她也因此得名为“默”。
相传林默虽沉默寡言,但天赋异禀。
年少时就能过目成诵,长大后更是精研医理,行善济世。
然而一次意外,让这个年仅28岁的善良女人与世长辞。
林默在搭救出海的遇险船只时,不幸被桅杆砸中而亡。
当地渔民为了纪念她大修祠堂,日日夜夜供香祈福。
      图源:湄洲妈祖祖庙  
随着历史的推进,林默的事迹被口口相传。
可似乎人们偏爱给这些传奇人物,附撰上与生俱来的奇幻色彩。
有史书记载,“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灵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
于是林默就这样从一个勇敢善良的渔家女,变成了能预测他人祸福,守护一方的妈祖神女。
      图源:湄洲妈祖祖庙   
在莆田,流传着一句“沉七州,浮莆田”的民间古谚。
说莆田本是从大海中浮上来的小城,水淹为沉,水退为浮。
一切生死,都系大海的馈赠。
而对于那里靠海吃海的人们来说,海与海女都有着天生不可名状的崇敬。
就连郑和,下西洋时每抵达一处码头,就会新建寺庙祭拜妈祖。
在那尚没有技术手段的古代,出海远航无异于一场以性命相筹的豪赌。
可在勇气之外,人们往往真的需要向虚瞑之中寄托一份虔诚的祈盼。
于是慢慢地,祭拜妈祖就成了渔民们千百年流传下的规矩。
祭拜过妈祖,就会避祸纳福。
但如果还是不幸遇上海难,只要心中存着赤诚呼唤妈祖,便定能化险为夷。
不过,要记得喊妈祖的小名“默娘”,如果喊了“天后”“海女”,她会觉得太过正式,而梳洗打扮一番再前来相助。
      图源:微博博主    
在这些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里,藏着人们对妈祖最为诚挚的信仰。
到了今天,妈祖已经成了一种精神的图腾。
哪怕人们不再出海,还是会同她诉说心中的念与盼。
要想从人群中分辨福建人,很简单:
看轿车挂饰,有上供的Q版小神仙,一定是福建人:
      图源:小红书网友   
看手机壳,在壳子里面放符咒的,一定是福建人:
看下意识的手势,双掌合并做“拜拜状”的,一定是福建人:
在福建,“拜拜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每一寸 。
疫情期间,全员核酸点一般不是设在公园就是广场。
而到了福建,画风却是x庙、x宫、x堂、x祖、x宗祠。
千神之城,名不虚传。
曾经还有网友戏称,就算是到了摩尔庄园,福建人都会给装扮满贡品。
这不是夸张,福建人对于供奉祭拜有一种雷打不动的信念。
今年正月初一,福建省某市教育局发布了开学日为正月初九的通知。
可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也是人们“拜天公”的日子。
大人们要赶在“天公生”这一天完成祭拜,根本无法照顾孩子。
收到通知的家长们意见非常大,请愿的说明递上去了一茬又一茬。
看到家长们的反映如此激烈,教育局当晚就宣布了延迟开学的决定。
可如果对于福建人的印象只是停留在节假日的祭拜,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无实物祭拜,主打一个心诚则灵。
“机舱出问题了,得多拜拜”
——于是船员们就在机舱前,摆上烛台贡品。
“孩子要高考了,得多拜拜。”
——于是家长们记下孩子的准考证号,沐浴斋戒后走进寺庙。
“拿了奥斯卡小金人,也得多拜拜。”
——于是福建人杨紫琼带着小金人,回到厦门老家祭祖。
就连过年看电影,都不忘带上各大神仙们一起。
要知道,今年的春节档,可谓是一票难求。
但在福建的影院里,有网友拍到前两排几乎坐满了神仙。
据说,选什么电影来看,都是提前通过问杯来请神仙做决定的。
看到这,不免会为这些“有趣”的行为发笑。
但我更震撼于信众们所表达出的那种澎湃而纯粹的情感。
福建迷信吗?迷信。
但传奇剥离掉光晕,便平凡如这人世万物。
在福建,那些高台之上被万人供奉的神明,其实大多都只是普通人。
1949年9月,国民党的战机突袭西沙湾。
那个时候正逢渔镇集市,来不及疏散人群又恐百姓被误伤。
在西沙湾集结准备参加金门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举起枪就往天上射击,试图转移敌机的注意。
      图注:金门战役渡海作战   
然而惊雷般的枪响,让年仅5岁的曾阿兴受到了惊吓,女孩在沙滩上无目的地乱跑。
眼瞅着一枚敌机投放地炸弹要袭击到女孩,就在炸弹落地爆炸的一瞬间,5名解放军战士一起扑向女孩。
用凡人之血肉,抵挡住炸裂飞流的弹片。
那一场敌机轰炸,没有一个百姓受伤,却牺牲了24名军人。
那天下午,百姓们一捧土一捧沙地将烈火们埋葬。
第二天,烈士墓旁,立起了一座10平方米的小屋。
那是摆放烈士灵位的地方,也是百姓们的祭拜之所。
      图注:曾恨为解放军战士守庙  
后来,女孩改名为“曾恨”,她要永远记住敌人给的痛,也要永远记住解放军战士的恩。
她省吃俭用把钱省下来,向政府申请了一块地皮,带领当地的百姓一同筹集到了几十万地善款,她要建一座解放军烈士庙。
后来,他们又把在西沙湾牺牲的另外三名解放军战士请了进来,搭建成了「解放军廿七君庙」
越来越多的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凭吊奉香
香火繁盛,供果飘香。
像这样为普通人而建的寺庙,在福建实在不少。
      图源:福建本地君 
早在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动荡未定,福建的一个小渔村5年遭到了倭寇9次来犯。
不仅烧杀抢掠,更是惨无人道地大肆屠村。
莆田人林龙江为了给无辜丧生的村民安葬散尽了家财,变卖掉全部田产只为广施粥点,救济更多的难民。
后人为了纪念林龙江的善行,为他建了一座林江寺。
无论是林龙江,还是解放军战士,他们本不是什么神通广大的神仙,但人们就是愿意去纪念他们的庙宇祭拜。
为国为民的英雄,理应受到万民朝拜。
这就是福建,人们未必相信鬼神之说,但一定信人间正道。
或许,这才是供奉神明的真正意义吧。
担得起万民期许、香火绵延的,未必背负着什么奇幻的传说,只是普通人做了伟大的事。
他便是英雄,他们便值得歌咏。
然而亲手为他们建庙,无数虔诚的信客,又何尝不值得一句敬重呢?
春风秋雨不误,一代又一代传承。

所以别再说福建人,只会瞎迷信了。
廊柱分立,才撑得起庙宇。
人也总该信点什么,才会获得更大的支撑。
来源
/

视觉志
监制
/

ins生活
作者
/

虫二
标记美好生活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